大红灯笼高高挂专业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技术与艺术分析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的一个电影,讲述的是大学刚读半年的颂莲被贪钱的母亲逼迫着嫁进陈家大院,成了老爷的第四房姨太。陈府有老规矩,姨太太们傍晚时分要站在自已的屋子前,等待下人送来的意味被老爷“临幸”的大红灯笼。为了这一顶灯笼但四位姨太太斗争不断,最终大宅中的女人都成了斗争的牺牲品。

(一)电影技术

1电影色彩与光的运用

电影的主要色调为红色以及黑白的,红色是灯笼照射出的颜色,黑白色是砖与天的颜色。在电影6:39时,此时颂莲刚刚嫁进陈家,陈家的家丁正在挂红灯笼,于是整个庭院都有红色,在9:45时,颂莲在新房中,她看到的也是满屋子的红色灯笼,01:13:23时,颂莲被宣布怀孕,此时陈府中又一次挂起了满满的红灯笼,以及在三太太因为捉奸被捉回屋子时,也是红色的灯笼在前引路,最后01:56:02颂莲进入三太太屋子里面放京剧,点红灯笼,祭奠三太太时,此时也是红色,并且我们可以在电影中多次看到空镜头中,大院呈现红色灯光,在这里我认为红色有生命以及鲜血的意蕴。在中国古代红色常常象征喜庆,但是在电影中红色的色调象征了女人生命的消逝,虽然不见血可是比见血更加让人恐惧的鲜血一样的斗争。

同时主色调还有黑色的墙,以及最后冬季的白色的雪,黑色常常让人想到死亡,寂静,以及深门大宅的肃穆,萧瑟。电影中多次拍摄到黑色的墙面红色的灯笼,白色的雪,对比鲜明,象征大宅中压抑的氛围,以及生命的流逝。

电影中另外一个运用的很出色的是人物服饰颜色的变化,在颂莲刚刚进入陈家是,她穿着白色的学生的衣服,此时的白色是颂莲清纯,纯净,高雅的象征,此时的她是不屑于嫁给别人当姨太太的,所以在2:22时,她选择了自己拿着箱子去陈家,而不坐花轿。进入陈家后也坚持自己拿箱子。之后在 25:37时,开始了陈家的第一次全家一起吃饭,此时颂莲依旧是蓝色的衣服,象征她依旧纯净,善良,却是忧郁的,对比起来其他太太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大太太为紫色,二太太为素花的颜色,三太太为红色。这样就可以看出其他三个太太性格,大太太与世无争,又具有权威,二太太此时的穿着看起来很朴素,纯洁,善良,三太太的红色就更具有侵略性,表明她的生命力,以及外放的性格。在55:40时,此时,颂莲换上了红色的裙子,这个时候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无所谓老爷宠爱的纯洁的女孩子了,她看到了谁受宠,谁就可以点菜,也知道当自己受宠时可以把菜端回屋子去吃。于是此时她穿上了红衣,和这个院子颜色一致的,代表她已经接受了这个院子的,陈家的规则,这里红色是鲜血,生命的象征。在01:05:13此时二太太假意要颂莲帮自己剪头发,故意让自己耳朵受伤,此时二太太的衣服颜色变为了金色和紫色,此时的金色紫色,象征了一种欲望,一种对于权利的欲望,此时的二太太刚好显示出端倪,此时的她不再是电影刚开始时看到的善良,而是显示出了她恶毒的内心,以及对于老爷疼爱的追求也是一种权利的欲望。在01:24:08的又一次陈家聚餐中,这时大太太为黑衣,二太太为紫金色,三太太为紫色,这时的三太太已经不算是一个很坏的人,紫色的神秘莫测,正好展示了三太太性格中的狂放不羁,有个人特点。此时的颂莲衣服的颜色已经为黑,紫色为主,此时的她不再善良,纯洁,而是变成了一个善于勾心斗角的,会假装怀孕来争夺老爷宠爱的人。01:34:34.此时,颂莲又穿上了白披风,此时的她已经看透了

大宅中的斗阵,甚至说出了:“点灯,灭灯,封灯,我都无所谓了”此时的她已经看透了大宅中斗争,所以白色有又回归纯洁之意。电影的最后,颂莲又一次穿回了初来陈府时的学生装,虽然此时她已经疯了,但是她此时又再一次是完全纯洁的了,又一次不会勾心斗角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影中每个人衣服颜色的变化都和他们心境的变化,个性的展示有关。

电影中光效运用的很多,我认为主要是自然光效比较多,多用写实性照明,追求自然光效的照明风格,为了追求自然,具有客观性,单纯性,真实性,反映了导演赵艺谋所想要追求的对于中国当时具有封建时期的历史的真实还原。此时多用低光调,使得画面有一些阴暗,缺少过渡。

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54:21时,对于颂莲与大少爷见面场景的刻画,此时颂莲站在入口处,导演用了一个逆光,背面打光,使得颂莲此时看起来神秘迷人,然后又用了一个顺光,来展示一个细节,这个细节就是颂莲脸上的愉快的,带着微微喜爱的神情,不难猜到,年轻的颂莲和年轻的大少爷应该是互相有情愫的,此时灯光的运用正好恰如其分的表现了这一点。

2电影的构图

大红灯笼高高挂采取了极端对称性构图,不管是在院子里,看到门,灯笼的对称,或者是屋子里灯笼,家居装饰摆设的对称,都一方面具有空间美感,传递平衡稳定等知觉,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一种不可动摇的秩序与威严的意思。此时的陈家是晋中的大家,此时又是封建社会与新社会交替时期,虽然颂莲可以进入大学读书,却仍然免不了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陈家一个老头子,遵守陈家所有的规矩,此时的极端对称的构图,恰好显示了陈家的威严,封建社会的威严,进而来反衬颂莲的,以及那个年代女子的无奈。

(二)电影艺术

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反映的是那个年代女子的无奈,以及封建旧制度对于女子的压迫。他没有用现代有一些青春电影的旁白,说着:“哎,都是封建制度的错”,也没有让演员直接直接说着:“都是时代的错”,这样就无法显示出张艺谋作为一个大导演的伟大了。他的主题的反映,是通过一系列的象征物来反映的,这些象征物也串起了整个电影。在6:39,此时为了预备颂莲进门,挂上了红灯笼,之后老爷每一次去哪个姨太太的屋里,那个姨太太就会得到红灯笼,01:13:23此时颂莲假怀孕,也点起了长明灯。红灯笼在这里表面上象征了老爷的宠爱,其实隐含的是女人在这个家庭中,乃至于社会中的地位,点红灯笼,意思是你收到男性的宠爱,你有了孩子,你为了这个男性延续了香火。此时实际上女人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作为男人的依附物,她所有的价值都来源于这个男人,这个红灯笼,实际上就直接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事实。不可忽视的是与这个红灯笼相伴的是一些其他的象征物,比如说吃饭在哪里吃,如何添菜,以及受否有权利捏脚。在电影刚开始时,由别人捏脚,颂莲会觉得不舒服,当时捏脚的老人说:“慢慢就习惯了”,同时老爷也提到:“捏脚是为了更好地伺候男人”,此时的颂莲还不明白,电影中多次出现听到别人捏脚声,颂莲的不习惯,甚至到达了她会脚痒,让燕儿帮她捏,最后为了这个捏脚的权利,或者是老爷的宠爱,相出了假怀孕的办法。此时的她极其享受捏脚。不管是捏脚,或者是吃饭添菜的权利,都是封建社会中男人控制女人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女人丧失自我意识,心甘情愿为男人而活,颂莲的改变,那些微笑的动作,神情,无声的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自我意识的摧残。而不是用语言。这就是张

艺谋高超之处。

(三)结语

当然,电影中还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比如说电影音乐的配乐,在迎娶新人时的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唢呐,喇叭,的声音,以及人物内心悲痛时,运用人声音的配乐,又或者电影中多次出现的俯拍镜头,来体现人在这样一个院子中的渺小,或者是人在这样一个时代中的渺小。最主要是对于人性的刻画,颂莲的挣扎,变化,看起来是配角,实际上起作用的燕儿的刻画 ......这些都是成就这部电影的细节。

所以,我始终认为,一部好的电影,一定是电影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以前的我只懂得欣赏电影艺术,却忽视了其实艺术来源于技术,来源于很多很多细节的刻画,通过上这门课我才明白。

最后,我认为大红灯笼高高挂真的是一个值得一看的电影。

 

第二篇:大红灯笼高高挂 观后感

大红灯笼高高挂 观后感

灯笼,本是驱散黑暗的明亮,却成了飞蛾扑火的诱饵;大红,本是大吉大利的祝愿,却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家庭,本是和睦温馨的栖息之所,却成了勾心斗角的杀戮之地;雪地,本是纯洁祥和的平静,却成了上演死亡的布景;戏子,本是优雅唯美的象征,却成了世俗宗法的牺牲。所有的反差,度量了一个深渊,一如片中“老爷”的面目身影,难见其形。

一个女人,锁在一个深宅大院里,没有自由,没有爱情,没有安慰,靠什么活下去呢?

颂莲,在那个时代里,已经算作一个勇敢强悍的女人,在她的身上有一种很硬的东西,这种茂盛的生命力在巩俐一开始倔强的眼神里就显露无疑。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她如何能赢过残酷无稽的生活? 她也曾在书本里想象一个光明的不一样的未来吧,她也曾想过自己主宰生活吧,她也曾有过爱情吧,可这一切在命运面前都成了一个笑话。我说命运,是因为我不相信命运,因为我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东西强大到可以承担起这份罪过。

她藏了一支笛子在箱底,拿起笛子的时候,颂莲的脸上满是忧伤的快乐。在大红灯笼也照不亮的黑暗里,总需要一点光亮来照见心里那仅剩的一点温情。可是,即使是这卑微的安慰,她也无法拥有。老爷一把火就把笛子烧了,颂莲无言,落泪……

颂莲是倔强的骄傲的不服输的,而很多时候,我都几乎把巩俐和颂莲重叠。电影没有对颂莲的过去做任何的交代,只是说,“我上了半年大学……”但一切都写在颂莲那冰冷而倔强的脸上。我喜欢这样的女人,生活给了你沉重的一击,你狠狠的瞪回去,抬起头继续生活,不认命,就是不认命。

爱情,颂莲也曾寻找过吧,那一声“飞蒲”,渴望写满脸上,那个时候如果飞蒲给她一个拥抱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那么她也不会一无所有了。20岁的生日,一个人酒醉。这是何等的凄凉,对于一个美丽的女人来说。其实,我一直在想,飞蒲的那个“谎言”,并不是谎言吧。或许他本想给颂莲一些真的温暖?如果不是意义深重,如何又能那么轻易的送出呢?最后,颂莲在屋内闹酒,飞蒲在大口往里张望,然后转身离开。我们其实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有一个勇敢的男主角的。

颂莲无意真正伤害谁,可是两个女人都因她而死。生活在这里显得多么黑色幽默。

电影始终没有给老爷一个正面的镜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造成了颂莲,雁儿还有三太太的悲剧,但其实仔细想想,这与他又何干呢?他不过是一个 把女人当衣裳当玩物当工具的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普通男人罢了,就像《莫高窟》里的王道士一样,他太卑微,如果硬是把这种时代的罪恶安放在他的身上,只会觉得可笑。

“老爷”只是一个背景,提供一个争抢的缘由。说到争抢,我问自己,如果我是颂莲的话,会怎么样?我想,我会和颂莲一样,争宠。这和被争的宠无关,和虚荣嫉妒无关,只和自尊相关。人,总需要一点生活的意义吧,总需要那么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吧。不甘心被冷落,不甘心被打败,所以,那些妻妻妾妾们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也就能够理解了。只是,这何尝又不是另一个悲剧呢?

再说说里面的人,二太太一开始笑的那么菩萨,连我都被她骗了,只是心里住着一群群的蛇蝎。女人啊女人,实在是一种可怕的动物。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这样的女人,菩萨保佑,千万不要让她们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表面嚣张跋扈的三太太对颂莲说“我知道我不是她的对手,我想,或许你可以和她斗一斗?”而笑到最后的二太太,难道真的是最后的胜利者?三太太如愿以偿的死了,年轻貌美的四太太疯了。可是,她忘了,就算漂亮的三太太死了,年轻的四太太疯了,还会有更年轻的五太太更漂亮的六太太进门来,在命运面前,在生活面前,到底谁能赢呢?

而三太太呢,美丽的戏子,她在角楼上对颂莲说,“谁不是在做戏呢?做的好的就骗别人,做的再差些就骗骗自己,再不好就只能骗鬼了。”她有美丽的嗓子和身段,曾经它或许还做过美丽的梦吧。但在日复一日的勾心斗角中也早已习惯“像猫像狗就是不像人的生活了’,最后她因何高医生的奸情而被吊死在死人屋里……其实我是高兴她和高医生在一起的,高墙大院里,寂寞女人的温情总得找个出口吧。至少,这也能给死气沉沉的生活一点新鲜的色彩。

还有雁儿,固执的做着太太的梦。这并不是一个让人讨厌的角色,其实,她的那些心眼那些冷漠倒让

我有些凄凉的同情。我不相信她是真的爱什么老爷,她只是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试图和命运抗争一下?在这一点上,她和颂莲没有任何区别。跪在那堆红灯笼烧成的灰烬前面,雪地里的雁儿,让我感动。 雪,那么安静,院子里安静的有些阴森。那些黑瓦和翘起的屋角,曾经埋葬了多少人的青春和梦想啊,不过那个时代,又有几个知道青春梦想这回事呢。在最后悲凉的乐声里,我想起大太太初见颂莲时的两个字,“罪过”。罪过,这两个字给全片下了注脚。这一切到底是谁的罪?谁的过?是那个“吃人的旧社会”吗?是男尊女卑的烂思想吗?

到如今,我们再也不用被逼着给别人去当姨太太了,我们可以念书,可以自己选择爱情,可以和男人平等相处,但是,为什么还是觉得不幸福呢?为什么悲剧依然时时发生呢?我不知道。

或许我们同样是被时代被自己被我们生而为人的这个基本事实绑架了。

我们嫁给的“老爷”就是是那些我们标榜的社会现实,物质需求,肩负的各种责任,还有那个叫做个人梦想的东西。在我们美好的年华里,我们被许给了这些东西从此,便与那些一样把自己卖给现实的“姨太太们”明争暗斗……

我们都是一群姨太太,在生活面前。影片最后的结局,陈老爷又娶了一个五太太,依旧是夏天,依然没有春天,娶五太太的那天,又下起了雪,这是一个隐喻,预示着延续,是悲剧的延续,同时又是封建的延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