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2个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自己作好的生字卡片来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写字,巩固生字。

但让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一些教学上设计的问题有预

设但没有生成或是有些问题流与了形式没有落实到位。其次,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在 性格和心理上还有考虑不充分的地方。第一次接受古诗的教学,第一次面对的是一群小孩子,第一次进入汉字的学习,怎么才能将课堂的教学落到实处呢?

在备这堂课之前我想了很久,对教案也看了又看.最后还是觉得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大纲,更需要的备学生,很多学生在学前已认识了不少字,那么怎么才能让这群孩子们能够心平气和的坐下了好好学习"一、二、三"呢?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只有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了亲身的情感操作体验,他们才会主动、轻松、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所以我选用了游戏,“游戏”是每个低段老师都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课堂纪律,教学时间,知识掌握程度等等。的确,前几天,在我的课堂中也总少不了游戏,可是效果并不显著,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用了游戏反而觉得少了一份清静,多了一份浮躁。今天的采用的是找生字卡的形式。因为怕时间耽误太多是这个游戏没有方靠来做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然在知识掌握的方面,我把识字和拼音紧密的联系起来,学生在做练习时也把拼音和识字结合起来了。这样达到预期的效果,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拼音的快乐。如果在教学中有教师的写字范写就更好了。

现在回过头来,觉得其实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各种识字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用拼音识字,授之以渔。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拼音的成就感。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儿歌,做游戏,将枯燥无味的拼音、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第二篇:《一去二三里》反思

《一去二三里》反思

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显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一步步地进行教学,有些程序化。四十分钟的课,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讲完,学生会做,这堂课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课堂显得生命力不够强,太过封闭了,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没有自己的思维。

新课程要求我们开放课堂。开放从过程角度来讲,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这样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

在进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通过看书上的图与小学生身上的数字来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我问学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基本上,学生的回答在预料中,在预先的设计中,我们认识了十个字,也认读了生字卡片,此时已基本完成了预先的任务,接下来就准备让学生看老师在田字格中板写生字,再自主练习了。我正准备过渡时,听到有一个学生插话说:“老师,我还有,我还想说,和他们都不一样的!”看着他那急着想说话的样子,我就让他说了,毕竟现在是新课程,学生有话还是要让他们当说则说,“我还看到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很美丽。”听着他奶声奶气的话,好像自己也被一种童真童趣所感染,经常能看到的蓝天白云似乎也变得更美了,我表扬了他:“嗯,虽然今天天阴沉沉的,可听你这么一说,就像看到了蓝天白云一样,真美,你说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细。”其它小朋友见我表扬他,也刷刷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篮球场后面有一片树林。”她把前面学过的“一片树林”给用了起来,我就忍不住又表扬了她,没想到她听到我的表扬,歪着脑袋笑了一下,又说:“老师,我可不可以再说一次啊,不一样的!”我点点头,她就开始说了,“篮球场后面有一片树林,那里有很多绿油油的小树,还有许多小动物住在里面。”学生们越说越起劲,说到后面,他们说到了十个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势,说到了他们衣服鞋子的不同。特别是当他们说到十个小朋友不同的姿势时,我很意外,没想到他们观察得这么仔细,说实在的,当我看图时,我压根就没去注意图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势。因为这个环节的时间的延长,这堂课没有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未完成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堂课根据学生的学习热情、思考、灵感改变了原先的设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教师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热情,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学生打破我们的预设,让我们在师生互动中多一些即兴的创造,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

《口 耳 目》反思

在认字形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从“扶——放”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先讲解怎样记住“兔”和“羊”,然后自己学习其它生字。我觉得在学习其它生字时,教师的这一学习要求有点框死学生的想法,“先读读音,记记形,再找找朋友说句话”,不如让学生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学习生字,教师还可以适当点拨一下,“除了用图形来记,还可以用其他方法的”我想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在反馈生字的时候出现全部用“什么像什么”来记生字的单调方法,然后在反馈学习方法的时候有机地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如说好“鸟”以后,可以说“小朋友,你都看到过哪些鸟呀?”学生会说出“大鸟,小鸟,鸵鸟??”,然后再进一步问,“你能用小鸟说一句话吗?”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生字时,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生字教学和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单单为学习生字而学习生字。

《在家里》反思

强化口语训练,寓德于说。所有字词都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字词。识字必须多读,也必须多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高频率接触生字,既巩固了生字词,又很好地进行口语训练,对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大有裨益。在教学《在家里》一课时,让学生任选一个物品说一句完整的话,既尊重了学生,又体现了在生活中学生字,在生活中用生字的思想。“学以致用”是一切学科的最终目的,认识了生字就要会用,运用生字进行说话,正好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同时,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适时地进行人文教育。通过分析家人的表情说话,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劳动,尊敬长辈的思想,注重了对小学生从小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识字路漫漫,需要老师坚持不断的“修行”,我们一直在努力。

《操场上》反思

本节课我着重培养学生学会提问题,鼓励求异思维,让学生大胆问。一开始,我就用情境切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间时,小朋友都喜欢到哪里活动?”然后出示教材的主题图,“从这幅《操场上》的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当孩子们回答:“我从图上知道了男生有8人,女生有2人”时,我紧接着引导:“根据这两个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让其他的小朋友解决呢?”有学生说:“一共有多少人在操场上?”也有学生回答道:“男生多还是女生多?”还有学生问:“穿蓝衣服的有几人?穿绿衣服的有多少人?”??对于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始终没有能提出来。我心里好生着急。但是看到孩子们迷茫的眼神我知道着急也是没有用的。于是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男生,三角代替女生,让学生摆学具,并引导学生一一对应的摆。这是我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开导:“你能提出和刚才不一样的问题了吗?”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摆放、观察,“圆比三角多

几个?三角比圆少几个?”的问题已经在学生的脑袋里应运而生了。接着再回到情景主题图,学生一下就能提出有关男生与女生比较的问题了。到了这一步,我并没有满足,停止不前,而是趁热打铁。“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比多比少的问题呢?”学生们兴趣盎然:“我6岁,姐姐8岁,我比姐姐少几岁?”“我有5支铅笔,××有3支,我比他多几支?”“我家养有7条红金鱼和3条黑金鱼,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几条?”??在孩子们五花八门的问题中,我会心的笑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深深的悟到了老师的教学艺术的价值——不是给“鱼”,而是授“渔”。虽然只是多了“三点水”,可是这“三点水”却可以改变这一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意识。同时,我也明白了作为教师也要学会容忍学生的不会,相信学生,灵活把握课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启示,学生会成功的,这种成功要远远比我们老师包办代替来得喜悦,来得记忆犹新。

《画》反思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步感知,读一读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感悟诗境,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有收获,我这个指导者自然也乐不可支。

《四季》反思

在课文《四季》的教学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草芽是尖尖的?”这时有位同学举手站起来,却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出乎意料地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老师,小草为什么只对小鸟说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曾经准备了许多出现意外情况后如何处理的预案,但是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在经历了短暂的惊愕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当场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表扬,肯定他善于思考,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们觉得草芽是不是只对小鸟说话?”这时学生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这种意见的学生被书上的图画所局限,认为只能说书上有的;另一种意见认为能,因为春天还有别的动物。看着一张张因为动脑思考急于表达的红通通小脸,看着一双双闪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是的,美丽的大自然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五颜六色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多么不简单哪!

我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引导,再次提问:“那还可以怎么说呢?”此时,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情感体验和在上课开始所了解及在课前学生了解的,马上想到:“桃花对小鸟说??”“油菜花对小鸟说??”等等。但是至于桃花怎么样,则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形容述说。我在此时进行适当提示:桃花是什么颜色?可以怎么说?学生马上根据颜色说出:“桃花红红,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我继续引导:“谁能把书中的‘小鸟’也换掉?”这时设置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答,互相启发思维,充分展现自我。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语言文字的理解会有不同,没有正确与否的绝对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应该是开放的,问题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承认多种答案的正确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自已的知识、生活经验去主动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正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

多些疑问又何妨,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视野、美丽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也是语文学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