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红楼梦观后感

舞台上的座位和乐器早已摆放好,我安静地坐着等待表演的开始。除却这场演出的内容,其他我一概不知,不知如何开始也不知会怎样结束。此前从未观看过昆曲,但是神往已久。如今将昆曲和红楼梦以及交响曲结合在一起,不知道会上演怎样的一场华丽盛宴。

演出开始了,人物造型和情感都恰到好处,不过我个人觉得宝玉总是多了一层忧愁的色彩。演出总共分四个乐章,随着故事的发展,感情基调也变得越来越悲伤。中间尽管穿插着刘姥姥进大观园些许欢乐情节,却显得后面更加凄怆。可能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实践起来的困难,我仍然觉得每一次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上下衔接得不是很好,显得进展很快,不过总的来说红楼梦的重要情节都概括到了。昆曲的舞台表现力还是很棒的。有别于京剧独特的偏绵柔的唱腔更能打动我心,悲伤的基调与之结合展现出极大的魅力。从黛玉自感寄人篱下,到感伤于自己“无玉也无金”,到葬花时同病相怜,到最后香销魂陨还有宝玉捧着黛玉的诗稿,最后出家而去,无一不让我感受到深深的悸动。

这是昆曲表演的部分,清唱的魅力就是用最简单的声音和方式直入人心,而后面庞大的交响曲乐团则用它和谐地将种乐器配合在一起构成的恢弘气势镇住全场。如果说昆曲清唱是那不施脂粉的美人儿,那么交响曲便应该是那支撑起她的舞台,让她的歌声能传得更远。单独的昆曲清唱未免显得单薄,而有了交响曲的衬托或者说是环绕,将更具感染力。除了乐器,后面的男声和女声合唱,也显十分浑厚,特别是在唱好了歌的时候,特别有感觉。在配合着演员独唱时更加渲染了气氛。

昆曲清唱与交响曲的糅合,总的来说还是很好的,不过我个人觉得交响曲过于强大的气势有些盖过了清唱。两种表演形式虽然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但是交响曲有的时候却减弱了昆曲清唱所要表达的红楼中的意境想法等内容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将听众的注意力更多的拉向了交响曲。此外,西洋乐器也并不是说能与传统的中国昆曲艺术完全的融合。在表达情感和渲染气氛等方面,我还是觉得中国传统乐器可能会有更好的舞台感染力。小提琴和二胡所营造出来的悲伤也还是有点区别的。

总的说来,这还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此前从未有过昆曲清唱与交响曲结合的先例,这一次再加上红楼经典,势必要成为一次伟大的创举。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的表演带给我的不仅是美妙的音乐享受,更让我接受了一次艺术的洗礼。大爱昆曲,大爱红楼。

 

第二篇:观后感红楼梦

红楼梦观后感

合书,沉思,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嗅着书香,百感交集,一个如此强大对家族走向衰败,一段如此美好的相遇走向分离,如此简单。

贾宝玉的痴情,林黛玉的柔情,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但上天却给予林黛玉一副柔弱的身体,两人之间无法改变的地位,所谓的门当户对将两人无情的隔开。每一个充满深情动作,每一声充满幸福的笑声只能保存的封印的记忆中。当听说自己的梦可以圆时,贾宝玉内心是那么激动,当发现那是一个不能圆的梦时,他心中是无比心痛。

黄粱一梦,梦醒了,才发现现实是残酷的,一切已为时已晚。不要醒梦,更不要做梦,黄叶飘落,心中一片荒凉,泪水滑下,它太残酷,让人心痛如绞。翻开书页,清晰的铅字讲述着这个悲惨的故事,色彩单调的图倾诉着内心的痛苦。一个悲惨的故事牵动,感染了多少人的心呢?闭上眼,回想着,一幕幕在脑海里回放,心中的苦涩渐渐蔓延。

如果当时不是别人续写,曹雪芹是否会改变这一结局,为这个曲折的故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给予一好梦。如果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没有地位的隔阂,他们是否可以如愿以偿。如果林黛玉没有一身柔弱的躯体,当贾宝玉发现后是否会回到她的身边。

一切只是期望,最后的结局将所有的幻想破灭,换来一个悲伤的结局。阵阵凉意,让人冷的发抖,呼出一口气,瞬间在冷气中飘散,心里只有说不清的悲哀。

愿望美好,现实残酷。愿世上无一悲哀,在梦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