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到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

2、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尝试、探究,使学生具备积极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到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

教学难点

表达对祖国大家庭的成员多样性的理解,尊重少数民主的风俗习惯。 教学准备:

1、课件:歌曲《大中国》

2、搜集整理近年来祖国发生的让大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歌曲《大中国》、伴以中国各地的名胜美景、风俗民情

2、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3、是的,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天,让我们随着这首歌一起走进大中国——我们共同的家。板书课题。

二、共同交流,体验探究

(一)确定探究内容

1、大家想了解有关我们家的哪些情况?(学生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看来大家都想对我们家有更多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家的人口、民族这几个问题。

(二)在探究中体验明理

1、感受家的面积之大

(1)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版图,你发现我们家的地形像什么?

(2)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家的最东边和最西边吗?它们相隔有多远呢?

(3)计算体验:一个人每小时不停地走可走2千米,走完5000千米需多少小时?(2500小时≈100多天)

教师小结:我们家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距离5200千米。

2、体验家的人口之多

(1)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到底有多少人呢?

(2)数数体验:数全班60人约需40秒,数完13亿约要40年。

(3)刚才通过我们的交流和探讨,大家了解我们家的人口、面积,你有什么感想?

3、交流家的民族之趣

(1)课件出示民族大家庭图: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全家各民族的

合影,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学生回答。

(2)我们是哪个民族的?大多数同学都是汉族,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所以我们把其他55个民族叫做少数民族。相机请班上不是汉族的同学介绍本民族的有关情况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我们家的一些情况,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大家去发现、去探寻、去了解。

四、拓展探究:我们都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的大家庭感到骄傲自豪,你还知道我们家有哪些让我们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人和事吗?

五、作业 完成书后习题

板书设计

和睦的家庭

面积大 960万平方千米

人口多 56个民族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活动中,我努力创设情境,以家为主线,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始终,使学生的情绪自始至终处于兴奋状态,并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篇:我爱我的家教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我爱我的家

震东乡西湖完小 官成林

活动背景:

爸爸妈妈下班了要回家,我们放学了要回家,出门在外的人要回家,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它是通过儿童的父母进行的,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密切联系基础之上的教育,是其他各方面教育无可取代的。夜深人静爸爸妈妈对儿女的思念,孩子在家里焦急的等待爸妈回家,过年了打工的人披星戴月赶回家,把对儿女的牵挂、对老人的惦念写成信寄回家……家是每个人必不可缺的,它是团聚、是牵挂、是等待。对父母来说,儿女在哪,哪儿就是他的家,对儿女来说,爸爸妈妈在哪里,那里就是我们的家。现在的家庭,成员结构较之上世纪有所不同,家庭生活变化极大,特别是大量的留守孩子对家庭的温暖缺失感。让孩子了解过去与现在生活的变化,了解父辈、祖辈的童年生活,增加对家庭的亲近感,拉近学生与长辈间的距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2、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离不开家,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调查、收集的能力,并对收集资料进行有理有序的整理和交流,记录。

实施步骤及方法:

第一阶段:

确立调查研究着眼点

(一) 我的家: 感知家庭的幸福温馨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听听《我爱我的家》,通过全班交流,知道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幸福、家是牵挂,每一个孩子都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

2、问问家里人,他们外出,想不想家,为什么会想家,什么时候最想家?

1

3、介绍自己的家

拿一张自己的全家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

4、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像我们这么大时,家庭生活是什么样呢?让我们做个调查吧。

(二)设计方案

1、你想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生活的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呢?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分别调查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家中的某一位长辈:

(1)那时,居住在什么地方?家里几口人?

(2)平时常吃什么?穿的衣服什么样子?

(3)平时生活中喜欢看什么书?玩什么游戏?爱唱什么歌?

(4)像我这么大时都会做什么事?

(5)回忆当年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故事。

3、讨论选出小组长,制定调查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到家庭、到社区去对父辈或家人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第二阶段:

(一)调查、收集资料

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家庭、社会进行调查,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实地调查。人人当一回小记者。有条件的可以提供采访对象当年的照片或其他资料。

(二)分类整理资料:

让学生会整理资料、利用资料。在小组内汇报调查资料情况,做好记录。对于调查结果在组内交流,互相帮助,把记录理顺,然后写成《调查小记录》。进行分析,大家资源共享。

(三)小组讨论:我们的发现、感想和问题。

把大家的发现、感想和问题进行整理,汇集。

2

第三阶段:

一、汇报交流 、在班内进行

1、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展示汇报调查记录。

2、讲讲采访对象的童年故事。

3、说说自己的发现、感想和问题。尤其是他们的衣食住行与我们今天有多大差别。

4、学生评价。

二、教师简评总结。

通过这次小调查,我们了解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小时候的故事。知道了他们在生活中的不易和辛苦,懂得我们今天的生活多么的幸福。而我们的幸福是他们不辞辛劳的奔波劳作换来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这也是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知道了爸爸妈妈的不易,我们更加珍惜幸福的生活,也更爱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更爱我们的家。

让我们饱含深情的唱一唱《我爱我的家》。

三、拓展延伸

给爸爸妈妈表表我的爱: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可以给远在外面的爸妈写封信,打打电话,要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爱。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