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一、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

(一)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1.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 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化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例如,学生提出为何擦亮了的铝饭盒蒸几次饭后又会变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金属发生的缓慢氧化。

2.通过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因为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 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 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 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因此,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 而是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例如, 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探究,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 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安全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品位。

3.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 实施课堂教学。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 而是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活动方式。例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走访, 了解了当地近三十年来水资源的变化情况, 获得当地水资源从“很好—被工业化生产所污染—正在被综合治理”的第一手资料,反思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 自觉地做水资源的保护者和宣传员。“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是一名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

(二)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推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按教材内容灌输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学生进行了一周的课外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铁制品在不同介质中锈蚀速度的快慢,然后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得出了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寻找防止和减缓铁制品锈蚀的方法和措施。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灵活, 理解知识更加深刻。

(三)尝试运用新的评价—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元化”。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尝试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并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 确保了评价的自身不断完善。例如,组织学生举办化学晚会,每个学生表演一个趣味小实验,学生当评委,使学生有成就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教学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

在教学上我致力于“打好基础, 促进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让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如备课不用一种模式, 课可用不同的方法,考试不用一把尺子,评价不用一种标准。树立了有差异而无差生的素质教育基本观点。对待学生的差异, 不是完美主义地只用一种尺度去衡量学生,更不是要求学生处处学老师那样,没有失误。而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二) 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为中心向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树立课程目标意识。

教学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彻底改变了以往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树立了课程目标意识,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关系: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树立了主体意识。

1.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实质性教学活动。

2.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认知活动: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树立了训练意识。

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认识过程。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尽量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暴露知识思维过程。例如,

了大量的化学史料来展示发现空气组成的探究过程。

我和学生一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引用

 

第二篇:谈新课程中的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谈新课程中的初中化学教学

松岭区第二中学 李光涛

世纪之交,又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本次课改成功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有效实施。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力争使每一位学生掌握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化学教学应关注学生参与体验过程,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离开教师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只有高素质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学生。教师课下多付出,把基点放在研究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上。明确各单元课题教学目标,哪能些知识是需要理解的需要掌握的,哪些知识了解就行了。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合理、科学确切教学目标,使它在教学中起“导向作用”。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结构化、系统化知识才是真正知识,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找知识点内在联系,使知识点联系为一个整体。力争学生掌握知识系统清晰,应用自如。

二、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这虽然是学生最快获得知识途径,但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一般是被动接受知识。新一轮“课改”强调教师作用是组织、引导、鼓励、促进。教师在

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把握主体和主导辩证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经验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自学合作讨论。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时,联系已有氧气物理性质和用途,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找知识点联系,总结学习化合物性质方法,避免孤立记忆,避免教师面面俱到,增加学习自主学习体验。

三、教师授课中应采用多各方式和策略。例如:在讲元素、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较抽象知识时,采用接受式教学。避免知识错综复杂,混淆不清,把元素、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或“歌诀”朗朗上口,易于熟记,让学生们制成元素卡片,组合化学式,扮演单质、化合物大家庭,以游戏参与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等化学技能技巧培养,应通过练习法,教师教会学生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善于总结规律,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舍去“疲劳战术”脱离“题海”,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对一些基本概念,形成规律认识,应进行化学探究性实验,拓宽教学。教学时教师提出要解决和探究问题,提出有利于解答假设,创设该问题背景,使学生处于情景中。教师有目的的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也利于发展评价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猜想结果,进行探究性实验验证。例如探究“分子动力实验”,学生对“变红”原因可能提出几种猜想,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这样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效果要好许多。新教材设计许多实验,如“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多动手实验。学生通过合作探究,

一起动手组装仪器,完成操作过程,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即使观点不切实际或不正确,教师也要肯定学生敢讲出自己观点的勇气。要允许学生中途打断教师讲课思路,进行提问,然后教师针对问题给予答复,也可用实验手段,加深学生感性认识,这样给学生一个平等、民主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例如:讲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教师先做好两个演示实验引起学生实验兴趣,培养科学认真态度。有的答对的学生“思路”出错学生讲“失误”透过表面现象,分析问题实质,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长期训练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勇于探索素质培养。

五、课堂教学中要精讲精练,不要满堂灌,让学生自己看书思考、提高,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近年来中考命题注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探究能力、计算能力,尽量避免“高分低能”考生出现。“讲”讲知识学法,课本重难点,讲学生知识缺漏,疑难易错地方,着眼于知识网络形成,做到讲方法、规律、讲关键。“练”多练基础、精练综合,练习题精心选择编排,要使学生练一次补一次缺漏,上一个台阶,长一份信心,并做到讲什么练什么,讲练同步。习题选编切忌过早涉及一些学生还没学过知识,以免急于求成,事倍功半。教师精练针对性习题,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学生不经细想易得出似是而非错误结论习题,以对学生思维深刻性加以训练,使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全面细致思考问题,教师还应选择一些信息迁移题和一题多解题,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迁移性,知识活学活用。

教师还可选一些既可用常规繁杂方法求解,又有解题捷径习题,使解题速度大大提高。例如:各省市中考压轴题一般可采用元素守恒法解题化繁成简。

习题讲评中灵活运用审题、解题、点题、变题,进行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注重审题,善于找出题目中突破口,注重其中隐蔽因素。有时学生遇到题目感到无从下手,往往是对题目含义不理解所致,教者教会学生从问题叙述入手,指导学生很好完成找已知条件所求,教会学生将问题尽量理解清晰、鲜明,教者向学生渗透“问题解决”微妙之处是存在对题目的最初认识过程中。解题过程应力求直观、详尽、规范,边完成解题细节,边用逻辑推理或直观观察方法加以验证。解题决非释题,分析终结,常常是“问题再分析,再释题开始”,使学生能在解题受挫时,回到已知去,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教者应提倡进入反思环节,引申与拓宽。学生在反思环节中不仅将问题处理完善,而且将对知识认识得更为深刻,这对习题类化,对学生掌握解题思维规律,都有很大裨益。

课堂教学中科学安排教学程序,切勿违背循序渐进原则。只有先学会元素、化学式写法,才能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中注意运用各个教学环节,利用实验手段和现代化教学设备,以最优化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高质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