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 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操。

4、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对正衬和反衬手法的理解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设想:

以读为主、读、析、讲、背方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

学习方式:六人学习小组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播放歌曲《荷花颂》将学生带入情境。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1、 "说"的介绍。

本文的体裁是"说","说"就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一种文体,偏重于论述道理。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议论文。那么我们课文这个标题"爱莲说"就可以怎么解释呢?

明确: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著有《周元公集》。他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 1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二、组织活动:

(一)听莲:

听课文朗读

(二)读莲:

1、让学生听录音跟读。 2、指名读,正音,出示生字图片,领读生字。

3、自读课文。 4、齐读课文 。

5、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自译课文。

(三)品莲:

A 品莲之美:(学生合作探究,举手回答。)

过渡:莲花是美的。美在哪里呢? 我们先看课文:题目是《爱莲说》,指名介绍“说”这种文体,文章哪一段写“莲”?

1、读第一段:

师:这一段写出了莲花怎样的形象呢?这一段当中有两句最有名,你们猜猜是那两句?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

2、师:莲花有没有因为自己漂亮而卖弄自己?写出这两句对应的莲花的品格。 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3、师:“中”是里面,里面怎么样?见过莲花的茎么?外直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格? 生: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4、师:不蔓不枝,蔓是一种植物,特点是自己长不高,但如果附近有攀附物,他会爬得很高,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么?

生:有,攀附权贵的人。莲是不是这样?不是。

5、师:香远益清 ,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品格?

生:美名远扬。

6、师:亭亭净植中的“亭亭”写身材,写出了莲怎样的体态?

生:仪态端庄。

7、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亵玩一词的含义。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特点?

生: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8、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生:从三方面写莲的美好形象: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9、齐读第一段,读时注意韵脚要读的重一些,并读出延长音。作者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小组讨论)

生:不是!

老师概括:莲是君子的化身,两者之间一定会有相似之处。请大家看屏幕。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莲花拼图,图上有七个花瓣,每个花瓣里都写上了莲花的一种特点。另外,我手边还准备了几个空白花瓣,想请大家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出淤泥而不染"刚才我们说过,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污浊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同样,虽然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社会之中却能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 2

名远扬 亭亭净植— 仪态端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10、 我们说,只有具备了这七种高尚的品德,我们才称之为"君子"。(贴上君子莲心,板书设计。)

那么,我们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好不好?(莲花图,君子图,莲花君子图,君子莲。

爱莲说

)

11、师: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生: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作者赋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正直坚贞的节操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答案: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B 品文之美:

12、师:本文写的是莲,为何要写菊和牡丹?(学生讨论回答)

这是衬托的写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菊是正衬,是美丽的,红花必须有绿叶衬托。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尚。它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与莲的品格相似,作者持赞赏的态度;;而写牡丹则是反衬,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人生态度作者是否定的,持鄙视的态度。(屏幕显示板书设计)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13、小结:

第一段以总述开头,接下来对莲花进行描写。第二段是作者独到的见解,开头三句构成排比是议论的写法,后面以“噫!”字开始,是抒情的写法。全文仅119个字,融叙述、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不愧是“说”文体中的精品。

14、下面让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别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内在联系和有新意。 老师(带头起兴说一句):我特别喜爱牡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牡丹总是贬的多,我对此颇感不平。当春风甘露唤起百花争艳时,贵为百花之王的牡丹无疑是最美的,她像一位雍容的贵妇,美丽中带着一份端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何要贬呢?更何况,牡丹源于隋而兴于唐,这恰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于是在人们印象中,牡丹便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时至今日,牡丹与坚贞不屈、傲之寒霜的梅花一起成了我国的候选国花,如果牡丹没有其过人之处,能成为候选国花吗?因此,我爱牡丹。

生:我特别喜爱梅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许多中华儿女都拥有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梅花与坚毅不拔的苍松、婀娜多姿的翠竹并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以梅为首。王安石写的一首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歌颂了梅花百折不挠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精神。因此,我喜爱梅花,更喜爱梅花的精神。

15、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高贵品质的崇敬之情,深情背诵课文。 (屏幕显示莲花——菊花——牡丹花——莲花慢慢出现,背景音乐)

16、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积累背诵历代文人笔下的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

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 苏 轼

3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 王昌龄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残荷听雨声。 ——唐 李商隐

旋折荷花剥莲子, 露为风味月为香。 ——宋 苏 轼

唯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 李商隐

素花别门多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唐 陆龟蒙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唐 郑 谷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 李 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 乐府民歌

师:这些有关莲花的诗句整理起来,扩大了知识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整理、积累有关诗句。

三、布置作业

以你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赞梅傲霜斗雪的《梅赞》或论竹虚心刚直的《竹说》……

四、板书设计:

爱莲说

五:《爱莲说》教学反思

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这节课,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开始,我放了《荷花颂》的歌曲将学生带入情景。接着,学习课文.先听录音,再听录音跟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学生提出有三个字音读不准:“涤”“蔓”“鲜”.当堂有学生予以正音.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我点拨一下即可。

4

从莲花的形象分析君子的品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能概括出来。对于菊和牡丹的衬托作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先说出运用的是衬托手法,然后适时作了比较,这种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了莲的高贵品质。

关于托物言志的写法,我用:“我特别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来实现的,很多同学都能够说出自己所喜爱的事物。

这堂课,学生预习扎实,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

5

 

第二篇:爱莲说习题

1. 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是---- 。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4.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③香远益清( )

④亭亭净植( ) ⑤濯清涟而不妖( )( )⑥不可亵玩焉( )

⑦陶后鲜有闻( ) ⑧同予者何人?( ) ⑨宜乎众矣( )

5.《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7.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8.“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9.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10.admin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2.《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1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admin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参考答案:

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

2.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3.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

4.①值得;多②淤积的③更加④洁净⑤洗涤 妖艳⑥亲近而不庄重⑦少⑧我⑨应当,当然。

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莲,花之君子者也。

10.admin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11.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3.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admin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4.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5.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 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handan

《陋室铭》辅助练习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二、阅读题

(一)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A ,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①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

②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惟吾德馨( )

③解释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原文填空: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

⑤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⑥在横线上写出原文,并划出朗读的节奏。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奥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___。 2.用"/"线给画线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 3.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②惟吾德馨(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4.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5.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

②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②惟吾德馨 (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五)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夏玑吴县人,父尝夜坐凭窗,月阴中,见一白晰少年醉行,父曰:"谁家嗜狂药若此?"逼近叩门,乃玑也,父置不言。

后登第,赴选,父戒以前日状,遂受严教,终身不饮酒。

后为河南道御史,焚黄[注①]先茔[注②],抚军亲诣茔前,酌酒半卮以庆,且曰:"荣先矣,可饮此,九泉之下,已乐有荣封,少辍戒,无伤也。"玑流涕却之,卒不饮。 注①:焚黄:古人升官时焚疏表以告祖先,用来显祖德,表示孝道。

注②:先茔:指祖坟。

1. 甲文通过对陋室和陋室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生活情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⑶欠尝夜坐凭窗( ) ⑷逼近叩门,乃玑也。(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孔子云:何陋之有?

⑵玑流涕却之,卒不饮。

4.甲文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修养身心的问题,请你简要评析夏玑其人,然后反省自己,从小父母给过你哪些教诲,你是否能始终奉行不渝?并举例说明。(不超过100字)

《陋室铭》辅助练习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

2.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用韵

3.对偶

二.

1.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鸿:大;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3.素:素朴;金经:佛经

4.丝竹: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5.在:在于;名:著名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4.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E A B B A A A

五: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调素琴,阅金经

3.鸿儒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一、①刘禹锡

②1)著名 2)大 3)政府公文 4)品德高尚,流传久远

③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④惟吾德馨。

⑤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 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⑥A、苔痕/上/阶绿 B、草色/入/帘青 )

(三)1.刘禹锡。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①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②调:调弄,这里指弹。4.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②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5.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陋室铭

(四)《陋室铭》1.①出名,著名 ②品德高尚 ③大 ④官府的公文 2.D 3.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惟吾德馨 4.陋室的环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个方面 5.C

6.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五)1.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

2.⑴出名 ⑵身体 ⑶曾经 ⑷是

3.⑴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⑵夏玑流着眼泪辞谢,终究没有喝下那半杯酒。

4.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5.闻过即改,终身奉行父训。(其余略)

1.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2.

A、有龙则灵( ) B、斯是陋室( ) C、惟吾德馨( )

D、草色入帘青( ) E、鸿儒( ) F、白丁( )

G、无丝竹之乱耳( )( ) H、调素琴( )

I、无案牍之劳形( )( ) J、阅金经( )

3.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4.助手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5.《陋室铭》的助手是 ,字 ,是 朝人。

6.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7.《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8.翻译句子。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何陋之有?

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何陋之有?( ) ②忘路之远近( ) ③渔人甚异之( ) ④具答之( )

⑤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⑥君之病在肌肤( ) ⑦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10.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

11.助手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1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助手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1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14.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

2.A.灵异 B.这 C.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D.映入 E.博学的人

F.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G.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

H.调弄,弹奏 I.官府的公文;使??劳累 J.佛经

3.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4.强调助手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5.刘禹锡,梦得,唐

6.用韵

7.对偶

8.①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②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③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④有什么简陋的呢? ⑤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才使得它不显得简陋)

⑥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9.E A B B A A A 1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1.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12.C

13.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4.赏中外佳作、尝古今佳酿、解今生烦恼、赏绝代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