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第22课。

教学设想:

《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一篇文质俱佳的传世散文。作者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清正秉直的“君子”,用“菊”的隐逸 、“牡丹”的富贵进行对比,衬出“莲”的高洁。全文短短119字,骈散结合,字字珠玑,将作者的好恶表露无遗,抒发了其不慕名利,洁身自好,高雅脱俗的情操。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此文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要远胜于其文学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我将着力于引导学生理解“莲”这一形象,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学习目标:

1、 了解“说”的文体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积累文言文词汇,

2、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学习重点:

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文词汇,理解全文;

2、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刻理解“莲”形象的内涵。 学习难点:

理解并运用正反衬写法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菊”“牡丹”“莲”各形象的内涵。

课前预习:

安排学生进行课文注解的自学,通读全文并给文中生字正音。

1、给以下字词注音:“ 蕃” “濯” “噫” “鲜”

2、翻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

1、“ 蕃(fán)” “濯(zhuó)” “噫(yī)” “鲜(xiǎn)”

2、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长藤蔓,不生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亲近去玩弄。 课堂学习: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莲花图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芙蕖、灵草、玉芝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体裁,简介作者。

①了解体裁

点拨:“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②作者简介

明确: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理学家、哲学家。因其世居道县濂溪,便又称其为“濂溪先生”。周敦颐性情朴实,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生前学术地位并不高,只知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濂溪书院”,因酷爱莲花,便在院中建一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曰“莲池”,后造就一篇《爱莲说》,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此后《爱莲说》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三、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分钟。

2、听教师范读,明确“蕃”“濯”“亵”等字的读音,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分组自学,疏通文意。

1、分组自学,要求: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全文,碰到难理解的词句在相应处标明;

2、教师巡走,有针对性地对个别自学情况不够理想的小组进行指导。

五、课文精读

1、文段释义(略讲)

(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多媒体课件展示明确译文,预习充分的情况下可取消讨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树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之:的;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独:只)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长藤蔓,不生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亲近去玩弄。

(“予独爱莲??濯清涟而不妖”讲的是莲出于淤泥而不受沾染,提示学生联系写作背景对其内涵进行理解。之:主谓间不译;而:表转折,却;益:更)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品德高尚的花。

(此句为判断句,从“者也”看出,其中真正的关键是判断动词——“是”)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爱喜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鲜:少)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合作探究,品味赏析。

探究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多媒体展示问题,讨论视进展情况有选择地省略个别问题)

探究一:既然题目是“爱莲说”,那么文章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篇幅写到“菊”和“牡丹”?

教师点拨:请找出能传达作者对这些形象进行评价的词句。

※菊——“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牡丹——“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写“菊”和“牡丹”是用了衬托的写法,对“莲”作正衬和反衬,既含蓄又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探究二:对于“菊”与“牡丹”,作者的看法有何不同,请联系原文进行阐释。

教师点拨:作者对菊和牡丹态度不一,这点较为明显,联系其生平作风思考,可得出答案。

讨论并归纳:

※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带惋惜之意。

※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并无贬辞,但从“宜乎”二字可看出其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探究三:品味“莲”的形象,作者认为“莲”为“君子”,它具有哪些君子的美好品质?

教师点拨:注意联系文中描写“莲”形象的语句进行思考。 讨论并归纳: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出于污浊之境却能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不哗众取宠;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

(自古以来,莲给予人们的印象就是自性清净,在泥不染,这也是世人对君子摆脱邪见与欲望的人格要求。因此,只要是扣紧这一主题所归纳出来的品质,便皆可成为君子品质。)

探究四:作为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我们的“莲”品质呢?

教师点拨:现代学生多以群体生活为主,身边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吸烟、奢侈品攀比等。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必须要学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拒绝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将来有所作为。

(附板书)

托物 → 言志

以 陶渊明爱菊(鲜)→ 隐逸者(惋惜)

花 正衬

喻 世人爱牡丹(众)→ 富贵者(鄙弃)

人 反衬

予独爱莲(鲜) → 君子 (推崇)

突出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师点拨: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种写法在古代喻物散文中是较为常见的,我们称其为“托物言志”。

(可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例:模仿《扇子铭》写一件事物,托物言志)

六、总结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课后作业:

1、识记并默写文中的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2、完成《导学导练》中的拓展阅读《芙蕖》(附)

芙 蕖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也叫莲花。)

附录一:《爱莲说》教学反思

附录二:《爱莲说》课文解读

附录三:《爱莲说》教学课件

 

第二篇:廉洁《爱莲说》教学设计

廉洁教育——《爱莲说》教学设计

南湖中学 罗玺

课题:《爱莲说》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主备人:罗玺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把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

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过程和方法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莲花欣赏,交流引读。

1、图片展示: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让人陶醉,吟诵莲的诗句,更

能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例:《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再写三句:

2、交流引读: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3、作者简介: , 代,字 ,哲学家。因他世

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4、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

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里指什么呢?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把握下列难读的字,在字的上面注音。

蕃 淤泥 濯 清涟 妖 蔓 枝 益 亭亭 净植 亵玩 焉 予

②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你不会的词语:

你认为重点的词语解释: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

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

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谁爱菊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

是赞颂他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讽刺了现实。

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

2、归纳主题: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

对趋附权贵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高尚人格.

五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爱莲说 爱君子 (洁身自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