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1》课后教学反思2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1》课后教学反思

上传: 龚丽芳 更新时间:2012-6-6 18:01:14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1》课后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表内除法是小学生第一次正式见到除法, 表内除法(一)主要是讲清楚除法的含义,使学生知道除法的两种分法: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另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学生对这两种分法容易发生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分好层次的教学:

1、教材首先引进了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我先让创设一个生活情景,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然后评价分的是否公平,再次拿出分的同样多的一组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

2、教材引进第一种分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把自己的学具分一分,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并且通过交流知道怎样分,而且原来一部分没有平均分的同学也学会了平均分。

3、接着教材介绍第二种分法,把一个数按照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我运用了教材所创设的具体情景,让学生自己来安排乘船的方法,最后同学们知道了,先确定每份多少个,通过一份一份的确定,等全部分完,那么份数随之知晓。

4、在已经明确理解了平均分和怎样平均分的条件下,教材引人了表内除法,表内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对口诀逆过来思考,低年级学生在初学这一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初步认识除法后,可以经常进行看图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练习。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口诀灵活试商的方法。例如,在计算除数大于商的题目时,要想口诀的第一个数,如12 ÷ 4,想“几四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3,这类题首先要想未知的那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学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诀。所以,这时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在用口诀求商时,如果想“四几十二”得不出商时,就要想“几四十二”,从而得出商是多少。

5、本章节最难的地方是两步解决问题,我在突破此难点时候,是这样做的,直接缺少已知条件,让学生提出没有条件,此题没解的想法。例如,我直接给出了一个这样的题目:小明要买5辆小汽车,要付多少钱?学生一看完就直接问我,多少钱一辆呀?这时我还装作说不知道呀,学生这时候泄气了,这怎么求吗!然后我随之说,想要知道多少钱一辆可以,但我不会直接告诉你们,得你们自己算出来,学生很快的进入了我设的圈套,这时我再给出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的条件。很快的,学生都能算出应付多少钱。之后,请学生自己编成一

道两步应用题,并说说怎样解答!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知道了 第一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篇:笔算除法教学反思(2)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本节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此之前,学生已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本节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笔算除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一些方法,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除的过程中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商的书写位置”以及“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所以,我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大量的口算练习,一方面是要加强学生的口算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的口算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这节课的内容做铺垫。尤其是估算掺在口算里,我认为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这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注意力要特别集中。这一点也得到了卢老师的肯定。

在导入环节中,我以谈话方式导入,“小朋友们在寒假中去了很多地方,拍了很多照片吧!瞧,小梦、小欣和老师正在整理照片呢!”我认为这种导入方式贴近学生生活,能做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而在主题图的使用中,我大胆地改变书中情境,又额外添加了两个已知条件,使之同时出现,将笔算除法的复习与新知识融合在一起。收到较好的效果。

“判断商的位数”这个知识点,我是在两道复习题的比较中呈现的,这两道复习题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78÷6和42÷6同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而它们商的位数却不相同。

在学生自主探究,明确算理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估算“238÷6”,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去试做,交流笔算方法。把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试算”我分为两个步骤,有梯度地进行:第一次“试算”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做到不脱离教材,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而书中给出的方框,相对来讲降低了学生“试算”的难度,让学生有“法”可依。然后再通过课件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顺次地思考,有序地笔算;第二次“试算”是在练习本上进行,离开了教材和课件的指引,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独立地整理出笔算除法的一般思路。这种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而例题后面的“想一想”,我并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同时,又让学生比较了几种算法的难易,培养了学生的“择优”意识。

在习题设计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大量的练习题,类型较全,有判断,有计算,有解决问题等等,习题设计力求新颖、形式多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但也因此使得上课的时间过长,课堂结构略显前松后紧。这一点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