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六年级 陈绍翠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

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第二篇: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大部分学生最怕学的内容。当然也一直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要学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更是重中之重。今年是我第一年教六年级数学经验比较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方法,得出一套较粗浅的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比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知道“1”求另一个量就用乘法,要求“1”就用除法”等等。这些方法看似行之有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帮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便走上了生搬硬套的模式,部分中下生在并不理解题意的情况下,也能做对应用题。并且,许多学生虽然会熟练的解答应用题,但却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原因在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是以标准形式的应用题出现,在这里找不到“是、占、比、相当于”等字眼,也就找不到标准量,这样他们也就无从下手了。

我在教学时,当然少不了“谁能说出这一题中的单位?1?是哪个量?”“谁能说出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谁会解答?”“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当学生一次听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我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叫一个学生来讲解,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

我常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例题时,总与“试一试”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对比等,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省去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在巩固练习中,我通过鼓励学生习惯地先根据条件,把单位“1”用线画出来,并写出数量关系,能画线段图的就尝度地画一画,并鼓励学生分析问题、进行列式解答时,要习惯地运用现成的数量关系来分析,别把数量关系抛开一边。通过多练,大部分学生基本都能运用这个步骤去解答应用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