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内容,领悟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段与篇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识人物(课件1)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我们崇敬不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迁的《史记》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去感知故事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吧。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将相以前难道不和吗?将相为什么不和?将相是怎样和好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朗读课文,注意: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题目中的“将”“相”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

(3)本文主要讲了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2.认读生字新词。(课件3)

上卿、召集、推辞、胆怯、鼓瑟、击缶、削弱、允诺、渑池、荆条、诸位、廉颇、

蔺相如、和氏璧、上大夫、无价之宝、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3.讨论交流:

(1)“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板书:蔺相如 廉颇)

(2)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板书)

第一个故事( 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三、细读课文,感受形象 4)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二)感受蔺相如形象。

2.交流感悟,情境促读(课件5)

(1)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板书)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②朗读:蔺相如此时说话的语气是理直气壮的,他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他的勇敢无畏。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机智勇敢。

③面对强大的秦国,,蛮横的秦王,蔺相如凭借自身的勇敢机智,把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带回了赵国。假如你现在听廉颇说蔺相如只靠“一张嘴”,你会怎么告诉廉将军?(蔺相如不仅仅靠一张嘴,更是凭借自身的机智和勇敢) 2)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奋起反抗,为了国家的尊严他

②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3)“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顾全大局的品质)(板书)

1

(知错就改)(板书)

(2顾全大局)(板书)(课件9)

2

四、回归整体,迁移运用(课件10)

1.迅速浏览全文,思考:

(1)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课文中找到三个故事连接、过渡的句子,读读并体会

它们的作用。(三个故事各有情节,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 “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 “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合起来便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2)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在旦夕。这在他们的言语中都有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将相和”的故事才能成为流传至今的佳话。)

2.将相和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从人物品质上去理解,如机智勇敢、知错改错、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

蔺相如: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卿。

廉颇: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3.朗读,欣赏人物的描写。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课件11)

1.本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希望今后同学们去读一读原著,也可听人讲讲其中的故事。

2.抄写、积累本课的成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6 将相和

蔺相如 廉颇(知错就改)

完璧归赵 机智勇敢负荆请罪

不和和(顾全大局)

渑池之会 不畏强暴

(

拓展阅读

禅让的故事

司马迁

帝尧也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明君尧,和“舜、禹”一起被合称为“尧舜禹”。他德行高洁,宽厚仁爱,不仅能使自己的部落中人亲近团结,让百官各尽其职,而且能使各地部落首领心悦诚服,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尧老了的时候,问百官说:“谁可以继承我的事业呢?”一个大臣说:“您的儿子丹朱天性聪慧,可以继承您的王位。”尧叹了一口气说:“唉!我熟悉他的为人,他不讲道德,又喜欢跟人斗气,不能用。”

尧又问:“谁可以继承我的事业呢?”另一个大臣说:“共工能团结群众开展各项工作,可以用。”尧说:“共工光会讲漂亮话,办事却很无能;他外表很老实,内心却很傲慢,也不能用。”

尧对他最亲近的四个大臣说:“唉!我在位已经70年了,你们都能廉洁奉公,就由你们来接替我的位置吧!”四位大臣都谦让说:“我们德行浅薄,恐怕玷污了帝王的尊位!”尧于是说:“那就请你们推举民间有名望的贤人吧。”大家都对尧说:“民间有个单身汉,名叫舜。我们觉得他很好。”尧说:“对,我听说过他,他究竟怎么样呢?”四大臣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父亲不讲道德,后母爱说坏话,弟弟骄纵凶狠,但他能够凭借自己的孝道跟他们和睦相处,并能使他们上进,不干坏事。”尧说:“那好,让我考验一下他吧。” 尧于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通过她们来观察舜的德行。舜叫她们放下架子,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遵守做媳妇的礼节。尧很赞赏舜这样做,于是又让舜管理国家事务,各项事务舜都料理得井井有条;尧还让舜到密林大泽里去办事,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舜勇敢镇定,丝毫没有误事。这样尧考验了舜三年。三年之后,尧召见舜说:“你考虑事情很周到,说了的事也能办得很有成效,你来继承我的王位吧。”

正月初一,舜在祖庙里接替了尧的位置,这就是著名的“禅让”,指将王位传给贤能的人,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子孙。

尧离开帝位28年后才逝世,百姓都很悲痛,像死了父母一样。三年之中,天下都没有人奏乐,因为大家都在悼念尧。当初,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器,不能把天下传给他,于是采取了“禅让”的办法。让舜做天子,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只有丹朱不高兴;让丹朱做天子,则会使天下人受害,只有丹朱一人得利。尧说:“绝对不能让天下人受害而让一人得利。”他终于把天下传给了舜。

尧逝世后,三年的守丧期结束,舜把天下让给丹朱,以显示自己谦让的美德。但各个部落首领来朝拜天子,不到丹朱那里去,都来朝拜舜;打官司的人,不到丹朱那里去,都来找舜;歌功颂德的人,不歌颂丹朱,却歌颂舜。舜说:“这真是天意啊!”于是他到都城里正式登上天子位,这就是舜帝。

阅读思考: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禅让”是什么意思?

尧是怎样考验舜的?

尧为什么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却要传给舜?

 

第二篇: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8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