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3、联系上下文,结合事件背景理解人物,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廉颇很不服气,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二、完璧归赵

1、读“第一次说”

蔺相如第一次说的话读出来。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

师:这段话涉及到一件宝贝——和氏璧,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件宝贝的特点?

生:无价之宝、价值连城??

师:所以,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大家想想,广州市才一座城市啊,现在七国混战,攻城夺地的,十五座城池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也不错啊。[师要扮演赵王]现在,我就是赵王了,我觉得那就换吧!在座的诸位大臣认1

为这个主意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啊,拿一块玉换十五座城池,不亏啊。 生:(说明骗玉的道理)

师:哦,这位大臣言之有理,镇国之宝被骗走了,我赵王的面子何存,赵国的国威何在,赵国的子民将被天下人取笑啊。爱卿所言极是,这璧不能换。那孤王即刻拟旨,告诉秦王咱们不换,这样做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生:(说明秦王借此攻打,而赵国打不过的理由,借此引出第一段)

师:爱卿真是考虑周全啊,看当下的国际形势,我们和秦王打仗,无异于以卵击石,弄不好会亡国的呀。真是愁煞我也。

师:诸位爱卿,现在我们赵国形势危急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当务之急,谁敢担此重任? 这可是掉脑袋的差事啊。

生:蔺相如

师:好,你现在就是蔺相如,你对赵国的君臣许诺?? 生:“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2

师:(进行点评,引导)引读梳理句式: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我就??;如果??我一定??。谁来再试一试?

生读

师:(进行点评,此环节根据具体情节而定次数,英勇无畏的气势,气壮山河的胆量。)

师:现在我们士气高涨,你们都是蔺相如,我们一起来许诺——

生:“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师:我看到了你们无畏的勇气,决心和自信,相信你们能够成功。

2、第二次说

师:蔺相如把和氏璧呈给了秦王,他对秦王说的第一句话是——

生:“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师:不是说和氏璧价值连城吗?蔺相如怎么说有小毛病呢?这不是矛盾吗?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蔺相如说谎,一种是和氏璧名不符实,你们认为是那种原因?

生:蔺相如撒谎。

3

师:原来如此啊,蔺相如原来是个撒谎的人,做人要诚实,撒谎可不好,你们怎么理解这件事情啊?

生(秦王绝口不提换城)

师:原来是有背景的呀。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秦王难道不喜欢和氏璧吗?有何依据?

生:(秦王双手捧着和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 师:秦王是怎样称赞和氏璧的?

生:真是个宝贝啊!??

师:哦,见过无数奇珍异宝的秦王都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可见和氏璧果然非同凡响。这时,你们猜一猜秦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不能交换城池??

师:你现在就是秦王,这是和氏璧,你来表演一下。 生表演秦王(师根据具体情况而继续)

师:(扮成蔺相如)呀,不好,这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情,大事不妙啊,我得把和氏璧拿回来。

(教师进入角色,进行即兴表演)

【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要和氏璧,秦王不给。蔺相如想抢和氏璧,秦王的人直接把他当刺客给杀了。】

师:此时此刻,万分危急啊,既然直接要不行,我又是人家砧板上的肉,只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蔺相如上前一步说??

4

【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用计复得和氏璧】

师:现在看看,就这么一句话,秦王就乖乖地把璧给了他,可见蔺相如说得是多么富有智慧啊!哈哈,和氏璧回到蔺相如的手里了。只见蔺相如拿到和氏璧以后——

生:(捧壁,后退??)

师:手拿和氏璧,说话有底气。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说??

生: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师:此时此刻,蔺相如大义凛然,豪气冲天。拿着书可读出不这种气势来。给你们半分钟,试着做一个不畏秦王强暴的蔺相如。

师:(过渡)谁是那个不畏强暴的蔺相如?谁是那个随机应变的蔺相如?谁是那个智勇双全的蔺相如?

生:指名读(师进行点评,继续找其他学生读。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生厉色荏??)

师:面对强权,我们临危不惧,读!

生齐读

师:好,谁来做秦王,谁来做蔺相如?把这一段演一演。(学生进行表演,从秦王称赞和氏璧开始)

5

师:好一个贪得无厌,奸诈狡猾的秦王啊,千算万算你没有想到会遇到蔺相如这样的对手吧。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生续)

师:最后蔺相如最终不负众望,完璧归赵——(生续)。完是什么意思?

生:完好无损??

师:很好,玉,完好无损,还有什么完好无损的带回赵国?

生:蔺相如

(追问道赵国的尊严)

师:为蔺相如鼓掌,为赵国鼓掌,一个弱小的国家,没有兵戎相见,没有刀光剑影,没有生灵涂炭,没有尸横遍野,没有血流成河。不仅完璧归赵,还很好的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师扮演赵王)众爱卿说说依据蔺相如的功劳和才能,该封什么官?

生:(谈一下蔺相如的作用)

师:是啊,蔺相如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间,担任于群臣无策之际,出色的完成了完璧归赵的重任,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必须升官。

三、渑池之会

师:这是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我们该怎样学习6

啊?

生:紧抓蔺相如的话。

师:你们读一读,看谁能做蔺相如。

(半分钟后)

师:“谁是蔺相如?”

师:这一次可是生死攸关啊,你来读。

生读:“请您为赵王击缶”

师:秦王不肯击

生:“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跟您拼了!”

师:不就是休闲娱乐,有必要拼了命地让秦王击缶啊?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故事的背景啊。

生介绍11-12自然段。

师:大家想想,前面完璧归赵的事件秦王吃了亏,那秦王可咽不下这口气啊,这次约见赵王渑池之会,一定心怀叵测,注定是一场鸿门宴啊。他是怎样做的?

生:人家让赵王鼓瑟,还记录下来了。

师:挺好的啊,一国之君还懂乐器,全才呀,蔺相如为什么气得要以死相拼呢?

生:(答君臣方面,弹琴人地位低微,侮辱赵王) 师:国有大小,但是国君地位平等,当赵王一鼓瑟,那赵王就成了秦王的奴仆了。

7

师:奸诈狡猾,所以,一击缶,人格没了,国格没了。该怎么办呢?

师:这秦王,阴险,狡诈。国家威严又受到损害,蔺相如挺身而出,谁来?

生:“蔺相如??拼了”

(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点评,是否体现那种大无畏,那种勇猛,气势。)

师:此时,蔺相如怒发冲冠,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准备以性命相拼。手里没有宝剑,但是有缶啊,乐器变成兵器了。他说,请您为赵王击缶。赵王不击,他拿着缶上前一步,又说:请您击缶。再不击,瓦罐就打上去了。秦王只好击缶了。

师:同学们,蔺相如厉害吧,对于渑池上的表现,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同样惊心动魄。你如果是赵国子民,想对蔺相如说什么?(勇敢,机智,灵活)

师:必须升官,升什么官了?

生:上卿

师:诸位大臣,你们服不服?(根据生回答,进行下一个故事的教学。)

四、负荆请罪

师:同学们,你们来看一下,这里发生变化了。本来8

老廉颇位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战功赫赫,威震朝野,号称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现在,蔺相如后来居上了。老廉颇不服气啊,来自由读老廉颇的话。

生:“我廉颇??下不了台。”

师:你对老廉颇的话有什么感觉?你赞同他的话吗? 生:(居功自傲,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蔺相如是怎样做?

(生讲蔺相如做法)

丹心碧血,倾出肺腑

生读文

师:哎,可真是窝囊啊,连下人都看不顺眼了。他们闹情绪,嘟囔着咱们家蔺大人可是上卿啊,见了廉颇将军怎么像老鼠见了猫似的。心里课真憋屈!哪一个做蔺相如来讲讲其中的道理?

生: “秦王??赵国呀!”

师:同学们,蔺相如有没有说廉颇的坏话?

生:没有

师:他只是说:秦王不敢攻打我们赵国,是因为,武有( ),文有( )——(生续)

师:这就是蔺相如,他的心胸里装着的不是个人,是9

(国家)。

师:蔺相如此言真可谓碧血丹心,倾出肺腑。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假如,你是赵国大臣,想做个和事老,你会怎样把蔺相如的想法转达给老廉颇呢。

生:(为了国家,顾大局的心胸)(生读蔺相如的话,教师随机点评,读两三遍)

师:假如你是老廉颇,得知真相后,你有何感想啊? 师:好,大丈夫顶天立地,知错就改。于是,老廉颇决定去负(荆请罪)——(生续)

师:大家设想一下他们见面时的情形,蔺相如说了什么,老廉颇又会说什么?给你们半分钟准备,大家试着演一演。

(生说,教师随机点评,体现廉颇的礼貌和真诚) 师:恩,老廉颇真是一个[生:(敢说敢做,知错就改,顶天立地的汉子,豪爽的人,爱国的人。敌人闻风丧胆,久经沙场,舍生忘死。国家的长城,擎天柱。)]人

师:蔺相如没有像廉颇那样真正去驰骋沙场,攻城拔寨,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都是爱国的人。从此以后,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他们——

师,同学们,将相和的故事讲完了,但是将相和所体10

现的精神品质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

(板书二人特点。)

师:同学们,古今中外,凡天下安定的国家,必定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比如:(魏征,房谋杜断,秦琼,程咬金)(五虎上将,诸葛亮)(反例:岳飞,秦桧;)

没有刀光剑影,没有生灵涂炭,没有尸横遍野,没有血流成河。

蔺相如没有像廉颇那样真正去驰骋沙场,攻城拔寨, 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有勇有谋、顾全大局

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间,担任于群臣无策之际

没有刀光剑影,同样惊心动魄啊

唇枪舌剑

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以性命相拼

11

机智灵活

果断

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字字掷地有声!

丹心碧血,倾出肺腑

小不忍则乱大谋

气壮胆粗

手中有璧,心中有底

经天纬地之才

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战功赫赫 ,威震朝野,居功自傲,顶天立地男子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闻风丧胆,久经沙场,舍生忘死。擎天柱。国家的长城

秦王:贪得无厌,狡猾强暴 ,竹篮打水一场空,盛气凌人

说话要有自信、

挺胸抬头,斗志昂扬,大气凛然,临危不惧,怒发冲冠,气势磅礴,义正言辞,理直气壮,据理力争,剑拔弩张,,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高亢激昂。

12

 

第二篇: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学科:语文。

2、学段:小学五年级下半学期。

3、课时:共二课时,第二课时。

4、学习基础: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新词,标注

了小标题,并且通过抓人物言行学习了“完璧归赵”这一部分内容。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叙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经过。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在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时还应就此生发出去,让学生去了解名著。

就学情来看,学生对历史题材的文章,尤其是英雄人物的,非常感兴趣。但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趋于空洞,缺少自己独特的看法。

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研读“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并且体会他们的爱国思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悟蔺相如、廉颇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1、引入资料法。 2、读中感悟法。 3、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孩子们,还记得那个流传千古、令世人称颂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8课。

2、打开手中的课文,快速浏览并回忆一下,将相之间在什么情况下是和的,什么情况下是不和的呀?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梳理线索,进入情境。】 /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BD%AB%CF%E0%BA%CD&s=0#pn=107

二、品人物言行,走进相如、廉颇。

1

师:我们一起来看,同朝为臣的将相之间,却是分分合合,就此,你有什么疑问吗?

自学提示:默读“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两部分内容,思考将相之间“和”、“不和”、再到“和”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有效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一)学习“和”。

问题:在渑池会上,将相之间 “和”的原因是什么?能结合他们当时的表现来谈谈吗? ※【句子: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1、紧抓“拼”字。

师:一个拼字,舍弃的是自己的性命,维护的是却是赵国的尊严。

2、解释鼓瑟就是一种侮辱。

师:古代乐师的地位是很低贱的,秦王令赵王鼓瑟,就好像在向世人宣告,你比我低,你的国家比我的国家低,这自然是一种侮辱。

3、引入《史记》原文: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http://api./history/id=19412786

4、创设情境。

师:咱们一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境,两个人相距只有五步的距离,可谓是很近了,而他们的身份却是一君,一臣,这种情况下,蔺相如要想既使秦王击缶,又不至于激怒秦王,除了高声厉喝?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抓人物的言行,感悟蔺相如的不畏强暴、爱国;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在情境中读出理解来。】

(二)学习“不和”。

问题: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被封为上卿,官在廉颇之上,这时将相之间就不和了,他们不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 引入资料:孩子们,廉颇何许人也呀,竟敢口出狂言,查找到相关资料了吗? /view/64769.htm

2、引入视频:据说有一次他三番五次的挡住蔺相如的去路。

/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将相和

(其中的视频有剪辑过)

2

师:想想如果换作是我们,听了廉颇的话,面对他的百般刁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设计意图:通过抓人物的言行、引入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蔺相如的忍辱负重、爱国,感受廉颇的居功自傲。】

(三)学习“再和”。

1、师:廉颇心生妒忌,将相之间失和,换作常人势必会与他针锋相对,一决高低,可是蔺相如却不同,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后来他们怎么又和了呢? 蔺相如※【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就要乘机来打我们了。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1)师点拨:对照着廉颇的话看一看,他们心中都想得是谁呀?

2)引读。

师:身为堂堂的上卿,他的这些做法,手下都看不过去了,而他却早已做到了心中有数。师读黑字部分,生读红字部分。

3)引入王立群的评价: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这样说,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外则置生死于不顾,对内则忍辱负重不计前嫌,可谓大志大勇也!

廉颇【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师点拨:这身战袍曾陪伴他驰骋沙场;大败齐国;逼退秦兵??这身战袍,对他而言,是荣誉、是地位、是名利的象征,此时,他脱下了战袍,正所谓“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廉颇,可敬也!

2、配乐想象写话。

师:将相二人重归于好,此情此景他们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请把你想象到的写在纸上。 http://box./m?word=mp3,,,[%B8%DF%C9%BD%C1%F7%CB%AE]&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B8%DF%C9%BD%C1%F7%CB%AE&si=%B8%DF%C9%BD%C1%F7%CB%AE;;%CB%D5%D3%EE%BA%E7;;0;;0&lm=-1&attr=0,0&rf=zb&size=5557452&mtype=0

【设计意图:通过抓人物的言行、引入资料、对比朗读感悟蔺相如的顾全大局、爱国,感受廉颇的知错就改、爱国;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三、评价两人物,激发阅读兴趣。

师: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啊,任时光飞逝,任岁月百转千回,也难以抹去它所闪烁的熠熠光辉,故事读完了,在你的心灵深处,廉颇和蔺相如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结合事例评价人物的能力。】

3

四、再读小故事,感悟内在联系。

师: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三个小故事和课题,你有什

么疑问吗?

五、回首本课题,品味“和”之文化。 师:中国有句古话 “家和万事兴”,我们现在也在提倡“和谐社会”,也是这个意思啊。

板书设计:

将 相 和

蔺相如 机智 勇敢 顾全大局

爱国

廉 颇 知错就改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重在以言行刻画人物,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多次被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所打动,给我更大触动的是他面对敌人秦王、要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时候是那样的不畏强暴,而当面对同朝为臣的廉颇的数次挑衅时,又能够屡次地忍辱退让,这种顾全大局的品质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啊!而廉颇作为一元老将,种勇于改过的精神,也使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为此,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让学生充分走进文本,和文本中的人物对话,通过抓人物的言行来感悟人物的形象。例如在学习中,我让学生抓住蔺相如的语言“我就跟您拼了。”、“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动作“称病不上朝”、“转头往回赶”等语句,抓住廉颇的“爬到我头上??下不了台??”、“脱下战袍”等语句,通过情景创设、对比朗读、引入资料、引入原文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品读完语句以后,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认识从一开始只是简单的、笼统性的“爱国”、“勇敢”等评价,转化为深刻的、具体的“他这样做真正想到的是国家的利益。”、“作为丞相放下自己的架子,很不容易!”、“老将军廉颇,能够做到不顾及面子负荆请罪,很真诚!”??从而使得人物的形象深入学生心中。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细想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学生写的时间较短,使得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自己内心的感受没能充分表达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在时间的安排和把控上多加注意。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