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观后感

压力下的成长

09公管 黄晓彬

——晴空血战史观后感

灰白的背景,黑白的军装,严肃的军营,天空中呼啸的轰炸机,把观众带入了紧张、残酷二战战场。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美军的第八空袭部队在与德军长期交战后损失惨重,由于指挥官的错误领导,全队官兵的气势和斗志都已耗尽,再没有勇气和必胜的信心,但紧张的战况却不容许他们有半点的松懈。于是,司令部长官研究决定派出新的指挥官弗兰克-派克来接管这批队伍,希望能改变918飞行中队萎靡的士气,重振旗鼓,傲啸战场。

派克面对的处境是敌人携胜而来的嚣张气势和飞行中队内部低下的战斗士气以及普遍士兵的厌战,怕战心理。可想而知任务是极其艰难的,但是派克坚定的意志、不凡的气度和顽强的抵抗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部队的每一位成员,派克出类拔萃的领导才能最终领导全队官兵作出低谷,激昂士气,奋勇杀敌,最终他们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一支飞行中队队伍的标准。

硝烟犹在耳,不见故人归。影片虽然播完,但影片之中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和种种管理,领导思想深深值得每一位观众反思。

要了解,看懂这部电影,首先要对二战时期的美军和德军空战有一个了解。从二战以来,没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就是一群活动不便的靶子,每次出动能回来一半就很不容易了。

而电影中的轰炸机主要是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据历史记载,二战时期时的轰炸机不是像现在的轰炸机群,每次出动都有相当数量的战斗机护航,危险性自然大大降低。二战时的轰炸机每次出任务是很少有大群的战斗机护航,遇见了敌机阻拦那基本上就是自求多福了。

而我们回过头来,发现电影中的918飞行大队每次出任务也都是“裸战”,就是单单依靠机载的枪炮,徒劳阻击一群一群的战斗机,危险性可想而知。飞行员们基本上也深深明白每次飞行都可能是最后一次,顶着这样的心理压力还没有崩溃,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也难怪尽管飞行中队里的战士普遍反战,厌战,而指挥官还是处处维护手下的士兵,因为他们的压力实在是不轻。

电影里空战的场面基本上都是轰炸机的炮手们如何顽强但徒劳地对抗一群像蜜蜂一样的战斗机。但也正因为此,才能体现出电影之中918飞行中队的前任指挥官太关心手下以致忽略了战斗任务。由此导致918飞行中队战绩不佳,无法完成战斗任务,达不成指挥部的目标,司令员才决定临阵换将,将派克任命为飞行中队的队长。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军队最核心的任务其实就是打仗,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打胜仗。唯有这样,一支军队才有精气神,才有生存下去的必要。

派克的前任指挥官虽然对手下士兵很好,在士兵之中威信也非常的高,而且在司令员的眼中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指挥官,唯一一个缺陷就是不打胜仗,而且经常被敌军取笑。而此种不顾战场实际的做法最终也为战场所不容,所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战队士气低下,战斗意识不强,队员避战思想严重,战绩不佳。

一支军队失去了她最赖以为生的求战意识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呢?

自古有言,“慈不掌兵”。由此可以看出这样一个仁慈的指挥官对军队来说是祸不是福。身为一个士兵最需要最光荣的是胜利,是战功,哪怕为此而失去生命也是值得的。不能带领士兵取得胜利的指挥官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同样身

为一个领导,如果不能带领麾下取得辉煌战绩,也不会是一个杰出的领导人。作为一个带兵的将领,很显然,派克的前任是不合格的,因而被撤职才有后来派克的接任以及派克所为918飞行中队所带来的一系列改革。

“攘外必先安内,克敌必先克己。”作为一个临危受命的将领,派克上任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军队内部问题。残酷的战场容不下一支纪律松散,厌战怯懦的军队。

918飞行中队的士兵都被前任指挥官宠坏了,派克一个个约束他们,用了各种方式,针对各人进行说服和控制才最终有所成效。有些人要严责,有些人要宽柔,大原则要管好。最重要的,是让手下把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而不是怕他们受不了,宠着他们。任何一个领导者,都要面对这些问题。

随着电影情节的展开,派克的手下逐渐恢复了信心,整支军队有了起色。但是逐渐地,派克自己也象前任一样对手下产生了感情,忍不住要帮他们说话,为他们担心,为他们的牺牲而痛苦。电影开始显出非凡的底蕴和回味。

指挥官的工作说白了就是驱使官兵去牺牲,他不能在工作中搀杂感情因素。但指挥官也是人,更何况在艰苦卓绝的境地,他必须依赖信任他的兵,他必定会对朝夕相处的队员,手下产生感情。这是个悖论。派克的角色始终牢牢控制着自己的感情,但感情总是要找地方宣泄出来的。于是他最后崩溃了。这个情节绝对是始料未及,让人动容。但是也更贴近真实,更加表现出指挥官深刻的情感。

在现代管理之中,领导者与朝夕相处的手下会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但是无论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还是以战功为目的的军队亦或是其他,领导者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带领手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与胜利。领导者可以为手下的牺牲自豪,哭泣但惟独不能阻拦他们前进的脚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