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培训反思

高中数学培训反思

阳朔中学 冯娟秀

教师是塑造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是人在黑暗中摸索的指明灯,所以不管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教师的位置都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教师必须明确课改的总目标,方向,还有它的途径,教师的作用的微妙的改变。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通过网络上的学习,明白新课改的几个基本点: 1.坚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2.针对问题进行改革.3.走中庸之道,不走极端而达到光辉的顶点.由这几个基本点进而明白新课改的一些特点:在课程目标上,传送知识的同时,兼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避免了追求升学率,课程极力跟随高考的取向,导致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新课程内容反应时代性。给了学生的选择性,进而也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废除了学生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明白了新课改的几个基本点和它的特点那么如何才能在新课改的指挥棒下更好地完成教学呢?

具体方法如下:

1.尽快解决初高中的衔接问题

千里之堤始于足下,要想要学生在高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必须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问题:

2.明白老师与学生再新课改下的各自地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学向导的主角,他不但要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还要成为具有引导学生拥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组织者,并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退位让贤”了.因为“学生为主体---学生是研究活动的主体”,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教师应做到六大解放:解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眼:让他去看去观察;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嘴:让他们去说,提出疑惑.解放他们的空间:让他们能从世界中获取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

的时间:使他们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一定避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自导自演”。这样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所以教师们必须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进而转变为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接触新的知识,确实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数学知识中学习数学”。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验版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对学生评价模式的转变

课改前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思想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过于落伍,对学生发展不利,更加不利于创新型和动手型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后要求对评价学生时,不能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合作学习的能力、探究新问题的能力、思想道德品质等,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这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优秀与否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能力都优秀的全面性人才。

3.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要做到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能动手去做,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4.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备好每一节课,提出恰时恰地的情景问题,找到每节新知来源于生活的影子,或与旧知的联系,采用对比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解放他们的时间,使他们学习他们自己所渴望学到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外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6.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叶澜说过:一个老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行很好的自我批评,并予以改正,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学羽翼日渐丰满.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以"择高而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为我们的人生导航.只要遵循这条道而行,相信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第二篇:高中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原因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数学学习特点的思考。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显然,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纠错的重要手段,当代科学家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因此,反思错误,弄清哪些地方易犯错误,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错误的根源,分析出错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有知识缺陷造成的,又有能力缺陷造成的,也有逻辑上、策略上造成的,更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解完一个题目后就有必要对解题的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及时总结。纠错反思可改善学生思维能力和习惯,提高解题能力。因此,新课程要求学生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从事反思性学习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不善于反思,只是把解决问题当作一种任务,目标仅仅是完成任务,而却忽略了如何更好的完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策略。

另外,解决问题后,学生自觉检查意识差。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互相对照答案,不相信自己独立运算结果。更有甚者,只求完成作业而不追求质量。对待做错的题目,许多同学都直接重新做一遍而不是思考自己原来为什么做错。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在学习上能“瞻前顾后”,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模式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的发展虽然有所不同,但每个学生肯定都会有自己的收获,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反思看到自己的收获,并同时也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一个会反思的学生,才能不断去小结自己,才能去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养成,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对学生的后续的发展更具深远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培养高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主要途径的研究。

2.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思的内容、形式、方法的研究。

3.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学习策略的研究。

4.影响学生反思能力的因素。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通过研究,探索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结合高中生学习实际和教师教学实际,有效引领反思性学习,培养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初步养成在解决问题时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师探索出高中生在解决问题时反思能力培养的最佳策略。

4. 探索出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师向反思型教师方向发展。

研究重点:高中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难点:高中生反思能力的评价研究

三、研究对象

本校高一—高三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原则

(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前,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本校高一—高三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进行解题过程中反思能力现状进行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了解学生已有的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情况,为今后课题的开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通过日常观察记录、个案研究、个人报告、阶段报告等手段来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准备的研究课,建立具有高中数学反思性课堂的教学模式。分别就不同课型、不同教师进行上课。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举行两次研究课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每两周开展讨论一次,分析近阶段的研究进展。

3.文献研究法

课题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教学杂志和互联网收集有关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资料。在集体教研时间,交流自己的心得与收获。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培养学生反思性数学能力策略的研究及探讨,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的最有效的学习策略。

5.个案研究法

分别从数学反思能力较好、中等、较差这三类学生中随机选出两名,进行个案研究,分析课题组提出的提高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二)具体措施

(1)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强自身理论修养,了解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现状,提高对培养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2)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反思的目的和意义,动员学生积极着手进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事例引导学生明确反思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就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开展反思性学习活动。

(3)通过设计学生反思性作业格式、反思性学习内容、反思性学习步骤等,指导学生学会用书面的形式将反思的结果表达出来。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反思性学习能力都还没有达到较深的层次,在学习中也存在一定的疑惑,而这些,教师并不一定能及时发觉。因此,鼓励学生用书面的形式将自己的部分反思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反映出来,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形式、进度,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和辅导。

(4)我们准备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不断的修改完善,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有效措施。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 课题的准备阶段(2012.10—2012.12)

(1)组织课题组成员利用文献法,学习本课题相关知识,收集课题相关的资料,归类整理。

(2)组织课题组成员阐述自己对“培养高中生反思能力”的理解、体会以及实践经验。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并初步验证课题的可实施性。

(4)针对学生的反思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从而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阶段成果:完善方案设计。

2. 课题的实施阶段(2013.1—2013.6)

(1)启动课题研究。认真研究讨论课题方案,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制订各类调查表、记录表和评价表。

(2)以个案分析为入手点,以班级为基地,分学段调查、收集材料。以年级组“现象描述—问题诊断—研讨预设—实施预设—个案研究”的小课题教研为基础,再由数学组搭建平台组织同问题的模块式研修互动,提升有效实施策略,如此循环往复,以形成提高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初步教学策略。定期组织座谈,总结交流,进行阶段成果展示。

(3)以问题为导向,定期举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学实践展示与研讨活动,通过“形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善方案”不断实践与优化,以达成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

(4)初步形成提高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策略。

阶段成果:1、调查报告分析一篇;

2、形成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或论文;

3、学生反思性作业。

3.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整理,整理研究材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撰写初步实验的总结报告。

(2)将上阶段总结的教学策略在全年级实行,严格按科学实验的方法重复验证课题成功模式的可行性、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规律,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3)邀请专家及主管领导鉴定结题。

阶段成果:1、撰写课题总结;

2、课题评估报告;

3、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4.课题组成员分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