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祝福》同课异构谈课堂有效教学

由《祝福》同课异构谈课堂有效教学

芜湖县一中 谈琴

有效教学是重在老师如何让一堂课成为有效的课堂、甚至是高效的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此我理解的“同课异构”,就是同一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由于老师主体的不同,所以教学的风格策略效果各有不同。“同课异构”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小说的文本是生动的,人物是鲜活的,对小说《祝福》的解读是多元化的。学生要多读经典,鲁迅的经典,名著的经典,都可以作为学生诵读的选择。传统的篇目很难上得出彩,在此之前上《祝福》,大家都会从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去展开解说,所以我们的课堂很容易落入俗套,那么追求新意成了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可是也不能光为了求新而抛开文本,文本的解读是理解小说的关键。两位老师都上出了新意,但是又紧扣文本。下面我就两位老师的《祝福》课堂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是课堂重点把握的关键

龙敏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前后对比上。按时间顺序叙述祥林嫂的半生经历,祥林嫂的肖像剪影是她设置的两块重点。以春联导入引出主要人物祥林嫂,也暗示了她的结局,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半生经历,给学生初步的印象,然后再进去情节的推理和人物的分析。在人物肖像剪影的概括上让学生合作完成,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以一两个问题的设置贯穿全篇,这依赖于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

袁佳老师执教的《祝福》抓住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的必死这两个问题进行,由于小说篇幅较长,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可以更好地分析理解人物,通过问题的分析,拨通了全文的思路,堪称是有效教学的典范,学习后我受益匪浅。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更能让学生融会贯通。

二、 学生课前的预习是师生课堂互动合作的前提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果把学生比作一粒粒的珍珠,教师就是针和线,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珍珠串起来,形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老师引导的再好,如果学生课前的预习不到位或者不预习,那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两位老师这一点都把握得很好。尤其是袁佳老师,还给学生发了学案,这样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预习,课堂的听课效率也会大大增加。

小说的作用是塑造人物的形象,袁佳老师引用鲁迅的一句名言“要想俭省画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快速进入课堂。这之前,老师发的学案,上面有文中关于祥林嫂眼睛的描写。通过八处眼睛(神)描写,探寻人物的命运,探讨人物有无生存下去的物质与精神条件,让学生讨论——关注生存,探究死因。这样整个课堂会有序进行。袁佳老师这堂课互动效果很好的关键就在于学生的预习很充分,而且在老师学案基础上的预习就更清楚明了地直奔主题,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完美合作。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使教学主体学生获得了发展,学生有无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科学标准。而要让学生有所发展,首要前提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位老师都有效地与学生互动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都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龙敏老师能有效地抓住“读”的环节,采用自读带动学生走入文本、齐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分角色读让学生感同身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知文本,而且对祥林嫂的剪影的分析上,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合作完成。袁老师整节课更自由一些,因为有发下去的学案为主导,所

以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小组合作之后展示合作成果。这样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整堂课热闹而有序地进行着,形散而神聚。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同课异构教学有效进行,必须寻找方法,立足文本,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有序地进行。

 

第二篇:祝福同课异构感想

小 说 教 学 之 本 真

——《祝福》同课异构感想

在继续教育选修课程中,我认真观看了《祝福》的教学视频。由海口琼山华侨中学的龙敏老师和苏州十中的袁佳老师带来的教学视频。作为同一个文本由俩位老师教学,根据自身学情设计自己特色的公开课教学,这种模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

当下的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从初中学到高中,接触多篇他的作品,由于时代原因,文章相对生涩难懂。加上中学生的阅历浅显,缺乏生活经验,理解鲁迅的作品自然有些困难。加上这样一篇长的小说,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道必修课题。从俩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看,她们抓住其中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去赏析这篇小说。第一案例是由龙敏老师带来的教学,她抓住祥林嫂的肖像,作为其切入点,组织教学,师生互动,抓关键句诵读感悟,小组讨论,形式多样,突出学生主体,有的放矢的教学,为我们带来一堂别样的示范课。第二案例是袁佳老师带来的展示课。她根据鲁迅的名言,鲁迅说:“要能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这篇小说中找找祥林嫂的眼睛描写,透过眼睛看尽苦难,这是她这堂课的切入点。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从物质生存条件去深层探究祥林嫂的死因,她处的社会背景,她周围的群众以及她自己的问题,去探索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认同,理所当然地失去其物质和精神的生存条件,她只能悲哀地走向

死亡。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俩个字是“吃人”。由此认识小说的人物,了解故事情节,疏通了文意。

由于小说篇幅比较长,需要抓住教学的切入点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俩位老师抓住切入点,很好的驾驭文章。长文短教是她们的优点,让学生预习课文,预先编写学案,文本非常熟悉,这样课堂教学就能集中教学。对丰富的小说文本,要感受文本,不要直接得结论。需要探讨如何让学生去概括。老师不要过于概括抽象的东西,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中。高中语文读小说是重要一环,读小说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眼光要抓住文本,还要考虑让学生去享受文本。抓住鲁迅作品的难点,时代的隔阂,让学生去理解有困难,需要老师抓住切入点,提前预习,提供背景材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现当代小说背景对学生不太陌生,但传统篇目,鲁迅的作品需要提供广阔的背景,有利于学生学习。坚持文本,坚持面向学生,不要为了新而新,以利于教学的本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