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数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随笔二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温荣荣 2014/10/17

“减法的初步认识”是第一册第三单元第26页教学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掌握了5以内数字的分与合,学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学习的。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有差异,但对于减法的意义学生还不理解。学生已有知识“数的分与合”,已有的经验“去掉一部分”这些都是建立减法意义的基础。教学中创设了一些情景,让学生经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活动,理解减法的意义。教材编排突出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第二层次是师生共同操作气球图,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第三层次是学生在操作学具的实践活动中具体体验加法的含义,进而熟练地说出加法算式。

整节课沿着呈现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巩固拓展这样一条主线。导入时我以学过的旧知5以内的数的分解组合作为铺垫,接着利用动态情景导入新课,然后观察图、思考、探究新知。在教学中,以说贯穿始终,看图片说、摆磁铁说、画圆圈说、列算式说、举例子说、做练习说。在说中理解减法的意义,并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完整地说,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说,还有听同学说。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课堂调整,能及时更正,但还有个别孩子需要加强教育。在新授部分,要渗透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问题。课后在练习反馈中发现,个别学生对于列减法算式先要确定总数的认识不够。再例如有四辆小车,开走1辆,还剩下3辆,学生大都能列出4-1=3,理解其减法意义。有个别孩子列出4-3=1,让其说出这条算式的意义时,却没法表达。因此,在练习课中加强后者的理解,并与前者对比分析。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 人教版

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建议:

减法的引入,这段教材要使学生初步知道减法的含义,会算3以内的减法。

(1)先复习2、3的组成,应强调2、3各可以分成几和几。

(2)教学教科书第11页上面一题时,应把插图做成教具进行演示,仿照上面加法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看到演示活动的全过程。明确从2个里面去掉1个,求剩下几个,就要从2里面减去1个,写成算式是2-1=1,并教学生认识减号。由于演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最后学生容易看到去掉的和剩下的部分,而原来的数不容易看到,因此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是从哪个数里去掉的,就要把这个数写在减号的前边。接着教学算式的读法:2减1等于1,或2减1得1。教科书的中间左题渗透了集合思想。教学时,可以使用教具分步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如先出3只小鸡,在外面画上圈,然后说跑了一只,同时在一只小鸡外面画虚线圈表示去掉,使学生能明显地看到还剩两只。教师要着重说明3只小鸡跑掉1只,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3里面减去1,写成算式是3-1=2。教学右题时,可以仿照上面的方法,先在绒板或黑板上演示,说明为什么用减法算。最后由学生在算式后面的□里填得数。

(3)摆花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面摆一面想,并说出算式。也可以请学生出来演示。

(4)学生做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时,第4题同样要让学生先看实物图,知道图的意思,再写得数。第5题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方框中的思考题,教师可指导学生做。启发学生想:左面一行数数的顺序是怎样的?□里该填几?右面一行可以启发学生想:“2的前边是哪一个数?2的后面是哪一个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5)练习二中的第8题,让学生自己看着算式,摆小棒或其它学具,再说出得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减法的含义。第10题,是加法和减法混合练习,要注意提醒学生看清加号、减号,要注意计算正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