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课后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临高第二思源实验学校 彭雄卫

根据初中地理基础和实际情况,学习《中国的地形》这一知识点时,我主要给学生重点知识是:①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②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③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上教学重点学生基本掌握,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突破了自己,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价值:

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在教学中用课件充分采用各种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然后根据一些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从地形图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并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通过我一步一步的教学引导,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

什么是地势?①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②利用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③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④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⑤由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感知地势特点,⑥由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⑦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在讲解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时,由学生合作学习,分析如此的地势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的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1、绘制地形剖面图环节,准备还不够充分,对相关地形的数据,应提前予以收集,在学生用到时及时给予展示,省去学生查书、查资料(较费时)的时间,给后面教学留下充足的时间。

2、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组织上也不够好,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 1

方式很少,所以课堂显得很呆板,不够活跃。设计的环节也有点不紧凑,显得很生硬。和学生的交流也不自然,在时间的安排上也不尽合理,导致两个地方时间不够充分:一是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时间不够,匆匆讲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从图中获取信息,二是《图文详解》中的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时间也不够,只能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基于这两个地方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在处理地形图上也该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更多地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地形,应该多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形,有顺序地从我国地形图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去认识。从海洋到陆地,一个一个地认识,这样学生会掌握得更好些。 2

 

第二篇:中国的地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