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挖掘自己的潜能》反思

对《发现自己的潜能》的反思

《发现自己的潜能》选自《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自我新期待》第二框,本框由两目构成,第一目:认识自己的潜能,第二目:发掘潜能的方法。从知识结构来看,本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使学生对潜在的自我树立更多的信心,也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总的来看,通过本课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而且为学生今后取得成功作了积极的铺垫。通过本课教学,有颇多感悟,现反思分享如下:

一、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上课伊始,我利用情景故事(P51)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位农民能够突然间抬起卡车呢?这说明了什么?由此引出课题。学生回答,老师归纳。通过精彩故事导入,创设了一种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潜能的兴趣,引出新的学习主题,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故事导入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合作中探究,感悟中升华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在设计中,从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情景,精心设计相应的问题,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分析来认知、领悟。根据本框内容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有:(1)情景故事分析法;(2) 阅读指导法;(3) 问题探究法; (4) 小组讨论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课堂上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出人的七个方面的潜能,并要求学生阅读P51-52教材内容并开展小组讨论:(1)从这位成功企业家的成功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小孩的回答和他日后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3)邓亚萍努力拼搏获得成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发掘潜能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订立目标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通过播放“永不言败”视频,让学生感悟到要获得成功需要有坚持不懈发掘潜能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最后进行课堂检测。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一是通过让学生自学交流、阅读思考、归纳概括、辨别分析——了解人的潜能的内涵、大小、差异。此举,既让学生获得了有关知识,又体验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乐趣。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提高能力。通过展示自己和同学现有的特长探究自身可能存在的潜能,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演讲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自主获得了潜能的相关知识和自主掌握了发掘潜能的方法。三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悟。学生对订立目标有利于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这一结论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还通过播放“永不言败”视频,让学生感悟到要获得成功需要有坚持不懈

发掘潜能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三、多媒体演示直观易懂,可以增强记忆。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四、本课的缺陷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挖掘潜能的方法”教学环节中可以多一点拓展。再有,就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过短。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认识到:在新课程下,教师要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开发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建构适合实际教学情景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变的有声有色,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而缺乏建构能力,不会设计教学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很难面对新课程的挑战。

同时教师在授课中既要让学生的思维不受教材的约束,又要源于教材、回归教材,即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方法授课,都不能脱离课本,要教会学生从课本中提炼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并懂得学以致用。只要是有利于实现学生掌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要求的,能有利于达成思想品德课程总目标的教学方式,我们都应努力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二篇:发掘自己的潜能

发掘自己的潜能

发掘自己的潜能

发掘自己的潜能

发掘自己的潜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