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社区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这一课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科书展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与规则有关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通过列举学生“跳绳”“下棋”的事例,引导他们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找规则,从而直观地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帮助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具体化、生活化。此外,教科书还通过展示班级、学校、生活中各种各样遵守规则的情境,如上课时聚精会神地听讲、值日生按时搞好卫生、楼内慢步右行、进校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过马路时应看好信号灯等,帮助学生认识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懂得遵守规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活动方式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提出建议,指导他们开展活动,使他们学会实践,乐于实践。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生活,服务社会,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通过主动实践,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了生活中的规则,并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价值观,使他们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生在实践中设计的“好行为示范活动”在全校普遍开展,达到了宣传教育的目的。更可贵的是,有的学生认识到,只要心中想着他人,就能自觉地遵守规则。可见,被规则约束的行为正在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在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独立性及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是,应该教给学生用数字说明问题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办事认真负责的态度,使他们在多方面能得到提高。

我通过教学《做学习的主人》一文后,使我深受感触,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更应该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学习型社会 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 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 挑战。让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付出不懈的努力,讲求科学的方 法,来“做学习的主人”。 一、基本达到以下目标: 1.、多数学生知道学习要不怕困难、善于思考,知道要珍惜时间和合 理安排时间,在交流学习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部分学生初步感受我们的社会是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已成为每 个人终身的事情。理解社会变化给人们提出的新要求; 3、绝大多数学生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 自觉性。 二、具体反思如下: 1。从积极的角度选取了许多成功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 尤其是选取我区周围考入清华、北大之类的高等院校的大哥哥、大姐 姐的事迹作为题材,更有说服力,也拉近了学生对“成功离我们并不 遥远”的信念。 2。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素材,进行了高度的提炼, 教学中着重讲解了“良好的习惯,学习者的必备素养;不懈的努力, 学习者的必由之路;科学的方法,学习者的成功法宝”,突出了教学 重点。 3。能够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老 师适时的补充、点评,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原本枯燥的话题不再枯燥。 三、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活动方面还要加强,实例尚需进一步充实, 如“学习方法”的介绍,可以列举一些成功的且易于接受的案例。课 件的制作需改进,适当补充一些视频,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在这节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完成了《我们的学校》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体会就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采用研究型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教学已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而是需要教师有“课堂教学+课外信息”的意识,重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型

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本课,我采用的就是研究型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让学生好学,从而乐于学习。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共分四个环节,包括课前导入、课堂导引、课堂导行、课外导航四个步骤,体现了“四步教学法”,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等特点;师生的活动指向清晰,结合紧密。注意发挥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导作用,比如。充分关注学情,在各个环节中学生都有明确具体的、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任务。注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介等多种评介手段对各个学习环节进行评价。板书设计简介、规范,体现教学重点好难点,并且采用不同的颜色,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和巩固知识的认知规律。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幻灯片的制作显得有点简单;内容不够丰富;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注意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来充实课堂。要注意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二篇:我生活的社区反思

《我生活的社区》教学反思

《我生活的社区》是义教新课标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一个主题内容。《品德与社会》是在学校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位置的学科,所以在上好这种课,我们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在备课时,我就抓住了两点:

一、了解生活的社区

我在处理教材时,让学生先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观察本社区里有些什么设施,新增添了哪些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使用情况。亲身感受一下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并且写好调查报告,在上课的时候分小组进行汇报。重视对学生进行社区生活观察的指导,让学生先做好计划,要求学生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对社区的定义不给学生解释得太复杂,我只让学生知道社区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可,重点在于感受社区,感受社会进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激发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树立保护社区公用设施的思想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看图片、采访调查、讨论、办手抄报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社区、尊重社区服务者的感情。通过上述的活动,学生基本都明白了公用设施都是国有财物或集体财物,都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是方便、改善、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物质条件。公用设施是公共财物的一部分,爱护公用设施是社会公德,每个公民都要爱护公用设施。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就通过课件展示,先激起学生的情感,再让学生小小组讨论辨析生活中的一些是是非非,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宣传爱护公用设施的广告,进一步深化学生爱护公用设施的思想。

教学中的不足是,对学生的水平估计过高,调查前的指导略显欠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