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数学学习的方法

“学习反思”——数学学习的一种好习惯

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性特点,大部分学生在思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能了解影响他们自身思维的因素,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因此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就造成许多学生认为数学难学。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在教学中既要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又不能仅是机械地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埋头于题海中,这时教师自我的教学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探究与反思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下

面就自我的几点尝试进行如下的阐述:

一、 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要反思,就要有内容。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

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 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

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

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1) 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

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2) 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

(3) 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4) 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5) 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教师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教师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并时时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更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

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当然,反思只是手段,它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意义上,反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才好。同时反思的程度也是以解决问题为标准,而且反思的问题应该是经过选择的具有一定意义的问题,而不是缺乏应有价值的问题。将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数学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篇:学习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材的反思

学习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材的反思[ 作者:宋秀兰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1 更新时间:2009-11-23 文章录入:wbx ] 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初一的教材主要有以下部分: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 1.1 代数式1.2 列代数式1.3 代数式的值1.4 公式1.5 简易方程小结与复习第二章 有理数2.1 正数与负数2.2 数轴2.3 相反数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加法2.6 有理数的减法2.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8 有理数的乘法2.9 有理数的除法2.10 有理数的乘方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2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小结与复习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3.1 整式3.2 同类项3.3 去括号与添括号3.4 整式的加减小结与复习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4.1 等式和它的性质4.2 方程和它的解4.3 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4.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小结与复习第五章 几何部分5.1图形的多样化5.2直线与线段5.3角通过学习初中教材,有以下心得:一、知识上的联系阅读完教材后发现每一章的内容都与小学息息相关,除了知识的难度加大,除了知识变复杂了,与小学接触过的知识都有联系。第一章与第三章的内容,我们在小学阶段有用字母表示数,有用方程解应用题。第二章,除了有理数的计算之外,剩下的更是小学重点学习的内容,只是缺少了相反数,绝对值得内容。几何图形的内容我们也学了很多,只是角的学习没有那么广。其中的方位角就是我们接触过的位置与方向的延伸。由此可见,小学的教学还是能够影响到初一的学习的。二、思维上的衔接小学阶段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重学生正向思维的发展,不要让学生用过多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到了初中阶段,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复杂,用一般的数学方法很难解决出来,而用方程则简单的多了。而在小学阶段,有许多学生因为方程要写的字多,嫌麻烦,不愿意用方程来解。而且越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越是喜欢这样。一方面这种习惯会影响到了初中的解题习惯。更重要的学生的思维定势会影响到初中的思考方式。不习惯于正向思维的思考,不习惯于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遇到比较复杂的题目,就无从下手了。要做好中小衔接,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这个习惯的培养。阅读后,自己对做好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有了一定的思考,我认为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正确的利用好六年级的新课标教材  新人教社六年级教材重心放在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过渡上,这就要求教六年级数学的教师,一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要充分认识新课标、新理念的具体要求;二要通读教材,了解教材

的编排意图,弄清中小学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三要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艺术和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亲和力。更要树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树立一种大数学意识。2、教学内容的衔接与延伸。 在学习新知识时,初中可以更多地利用小学的旧知识,形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正迁移,逐步消除负迁移,这是解决初一数学教学与小学的衔接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师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采用比较的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衔接的又一途径。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问题“代数”的解法要比“算术”解法好处,帮助学生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把“未知”上升到与“已知”平等的地位,培养“方程化”思想。3、教学方法的衔接与提升。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注重的是观察、操作、等直观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学要加强培养学生探究、归纳、猜想、证明的能力。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创设数学情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把证明看作数学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且把数学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指点,一切教学都围绕数学活动展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般地,只要我们从挖掘教材、内容的衔接与延伸、方法的衔接与提升三方面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每一个学生升入初中后能较快地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稳步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