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相对于10月份,这个月感觉与学生的相处融洽了很多。当然,在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方面,这个月确实有下一些功夫,所以在接触了差不多三个月以后,任教的八年级四个班,现在基本上所有同学的名字都能叫得上来,这可能算是我比较自豪的一件事,虽然花心思去记名字很辛苦,但是当上课叫那些平时很沉默的学生回答问题不用花名册时,孩子们眼睛里出现的那种惊喜,让我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现在觉得在134班上课比较的轻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相处的过程称得上是愉快。他们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管再怎么调皮捣蛋,关键时刻还是很会顾及老师的面子,而我也会尽量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可能之前两次月考成绩相对来说还不错,让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满满。虽然说他们也知道我是新老师,在上新课时往往有很多讲解不到位或者重点不突出的地方,但是他们也真的做到了包容,他们选择相信我。

当然,我遇事也会经常性的鼓励他们,特别会强调那些想学,但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地位,比如说龙妥、龙泽须、龙腾、汤尚良等,这些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只要他们稍微进步了一点点,我就会及时的给与肯定与鼓励,现在发现他们慢慢地已经进入了我的“圈套”——上课越来越认真越来越积极走神的时候越来越少了,有个时候看着龙妥或者汤尚良小考在没抄的前提下考了50多,心里真的很开心。

这点感触当然在132班也有,132班是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班级,他们班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气氛不是很好,一般都是乱糟糟的,当你发了一通火再上课时候,基本上没人会再附和你,所以真的很让人头疼。但是最近我也发现,可能因为现在学习的是光,很多的调皮孩子都比较感兴趣,像龙绪佳和邱武官偶尔也会积极的回答问题,让我在惊讶的同时还有些小感动,毕竟严格的说,坏孩子还是没有的。

我想如果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能够尽量的控制自己的火爆脾气,用一颗宽容的淡定的心去和他们相处,可能我们的教与学这个过程会十分的愉快。

 

第二篇:初二物理《电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范文勇

《电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辛寨初级中学   范文勇

一、教材分析

《电阻》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与上册第五章的“电流电路”相比,知识的讲述更进一步深入。本节既是电压、电流的深化与延伸,又是学生对电学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下一节的“变阻器”以及下一章《欧姆定律》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是从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导体与绝缘体,但只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并不知道导体在导电的同时也会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所以电阻的概念对他们来说,既抽象又陌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2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形成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物理学理念。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并结合新课程理念,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立为:

(一)重点: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二)难点: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决定因素。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电阻定律演示器九套、演示电表一块、电源、小灯座、电流表、开关各九个、导线每组六根、金属勺

(二)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一套铅笔(芯)、钢尺

六、教学方法

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汽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情况的视频片段,问汽车的速度会怎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1: 路面越窄,汽车速度越慢。

学生2: 路面越不平,坑坑洼洼,汽车速度越慢。

学生3: 路面车辆越多,汽车速度越慢。

师生分析总结:路面的不同,汽车速度不同,原因是路面对汽车有阻碍作用。

教师:电荷在导体中运动情况和汽车在路面行驶情况很类似,电荷在导体中运动会怎样?

集体回答:电荷在导体中运动也会受到阻碍作用。

(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分组做P14图6.3-1实验(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知的信息是学习抽象概念的重要方法)

(二) 导学达标,形成概念

教师引导:导体对电荷有阻碍作用,而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铁丝(或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大。是因为导体虽善于导电,却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一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板书:1、定义及符号

(1)    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

(2)    符号:R

让同学们阅读P15的内容并回答电阻的单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2、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KΩ=1000Ω

常见的电阻值:(大屏幕)

教师启发:同学们通过比较前两组数据得到什么启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从物理走向生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同学们已经知道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那么电阻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提出问题: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猜想:可能导体的种类,粗细,长度 ,温度等有关

设计实验:老师先渗透控制变量法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把只有材料不同的两段金属丝接入上面的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再把只有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金属丝连在电路中。

进行实验:

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并记录数据。(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获得证据或数据的来源。在观察到现象后及时做出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揭示科学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析与论证:

投影各组实验数据并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板书:3、影响因素: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评估与交流

实验中导体的电阻阻值都比较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较大,每次测得数据后应立即断开开关,尽量减少电能损耗。

4同学们自己阅读18页科学世界中的半导体和超导体。然后通过15页图6.3-3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三)课堂小节:由学生互相补充完成

(四)板书设计

电   阻

1、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2、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KΩ=1000Ω

3、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五)强化练习:

1采用序号1、2对比,是探究电阻与             有关。

2采用序号1、3对比,是探究电阻与             有关。

3采用序号             对比,是探究电阻与材料有关。

(六)作业:想想做做1、2题

八、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本节课学生活动评价为:

(一)各小组分组活动踊跃,每个组员都能够回答问题。

(二)各组员能够从其他同学回答中找到不足,加以补充。

(三)探究实验过程中,各小组能够合作探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探究目的,实验结论正确。

九、教学反思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新课标中指出:“物理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一)电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个知识,直接用教材知识下定义学生很难明白,不利于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因为在引入电阻概念上,本人引用生活中车辆在不同的路面遇到的阻碍导致速度不同来作类比,并通过实拍的视频来说明。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路面越窄,路面越不平,坑坑洼洼,路面车辆越多,汽车受到的阻碍就越大,速度越慢。电荷在导体中运动情况和汽车在路面行驶情况很类似,电荷在导体中运动也会受到阻碍作用,自然很清楚的引入到电阻的概念上,学生也很明白。

(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们很难凭空去想像电阻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我还是就拿车辆在不同的路面遇到的阻碍例子来作类比。

如某人开车要从单位回到家里,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问一下,哪一条路人走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人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

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是直线到达,还有一条是要转一大圈子才能到达,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直线到达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所通过的距离的长短有关。

(三)相同的水泥路面,相同的路面长度,但一条水泥路又宽又大,另一条很窄小,你会选哪条路?引入车在路面受到的阻碍与路面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车越容易通过,也就是受到的阻碍越小。

利用这种就生活情景来作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的建构。

(四)本节课我努力做到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问题式教学、师生合作化课堂。无论是在概念的建立,还是在分组实验中,都通过各种手段向学生提供了多条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课堂自始至终贯穿一种多向探索、勇于创新的积极氛围,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五)本节课我最大可能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但是我没有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素质,以至于有一组探究电阻和横截面积关系时没有顺利得出结论,经过我课堂指导,最终达到了要求。另外,有一个小组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课上我没有有意识的找简单的问题点名提问,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以后讲课时候要注意到。

(六)本节课是本教研组搞的一次听课活动,听课老师们认为此节课是很成功的一节课,尤其一些平时玩闹的同学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但是要注意到个体差异,尽可能调动所有的学生。尤其活动不起来的那组,尽力鼓励他们,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使他们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