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 教学反思

重力 教学反思

本节是在前面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

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

生活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景.以观察思考开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探究解决本书中“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重点问题,通过让学生利用重垂线观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第二篇:“重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重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物理一班 孙军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3.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

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工具:橡皮,细线,尺子,橡皮泥,弹簧测力计,砝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重力概念

流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建立概念→深化概念

观察现象 学生观看,听老师描述和重力有关的现象( ①放手的橡皮下落 ②水往低处流 ③抛出的小球落地 ④纸张飘落)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老师鼓励学生讨论交流(2分钟),然后提出问题(①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概念 在讨论的基础上,说明物体都是从高处落到低处。原因是由于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做实验:橡皮离开手后要下落,在橡皮上拴上一根细线,手

拉细线甩起来,使橡皮练手做圆周运动,这时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 思考:天上的月亮也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月亮没有掉下,没有跑掉一定是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

让学生朗读课本内容: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 ,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深化概念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②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有重力作用,地面附近物体对地球有没有这种作用?)学生讨论使概念得以深化。

二、研究重力方向

流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实验验证→实验深化→知识应用

提出问题 教师再次展示橡皮下落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猜想 向下

演示实验 老师适时进行演示实验:重垂线,验证学生的猜想。

学生归纳 重力的方向

教师补充: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的物体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学生归纳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继续深化 学生可能认为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为澄清这一认识,教师及时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是否总垂直地面?学生讨论之后实验验证。

学生讨论归纳得出:重力的方向并不总是垂直地面;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问题解决:工人如何把墙砌直?又如何检验一平面是否水平?

三、探究重力的大小

流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探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重力有大小吗?你如何感受到重力是有大小的?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准备一些橡皮泥,让学生将质量一定的橡皮泥捏成大小体积不相同的任意形状测其重力,探究重力与体积的关系。

用已知质量的钩码依次做实验,质量成倍增大,重力也成倍增大。

猜想假设 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验和讨论很容易得出:重力的大小与体积无关,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老师肯定这一猜想,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检验。指出:你们认为这个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你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测量?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老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形成如下实验方案

1.需测的物理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一盒

3.实验步骤和记录

重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实验探索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找多组学生出示实验记录,对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给予肯定,老师进一步补充说明。最后,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确定: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GG?g g=9.8N?10N 两个公式变换: G=mg m= Mg巩固应用 讲解课本例题.

四、自主学习重心

出示自学提纲: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自学(小黑板)

1.重力的作用点叫做什么?

2.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什么位置?你能想出一个简单方法,测你的直尺重心吗?

3.怎样测出不规则薄板的重心所在位置?为什么这样做?请你试着做一做。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对于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

五、STS教育

植物生长,重力大小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具有差别,航天技术等!

六、小结与反馈

重力概念,大小,方向,系数,计算式。

七、作业:本课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二到第四题

板书:

重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重力及相关知识点,从万有引力引入教学的,实际学生对万有引力的感觉比较模糊,对于学生的薄弱的知识弱点,教学上要略讲。对探究实验一定要把握时间和节奏,对公式学习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在真正理解深层物理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太紧,学生撑握情况参差不齐,纪律管理控制还有待加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