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案 康理仁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说课案

一、基本信息

1)学科:物理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八年级下册

4)课题名称:重力

5)课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2、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二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上册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

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3、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2.需要对学生分组,4人一组。

(二)整个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来完成: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为学好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课本中的“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三: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称出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书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

值,使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并将数据整理画出图像。(正比例函数图像)

此实验的关键是:(1)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2)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四: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并结合着斜面再一次演示,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

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先易到学生观察图13.2-6,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现象后提问:如何用这个重垂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辅助器材?这是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测量人体身高的办法,并通过一些动作适当提示,最后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归纳:重垂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决水平问题。 想想议议:看图思考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

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可以得出从地球以外看,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五: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诉学生,刻度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做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出示圆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这两种形状的物体图形,标出重心位置,作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4,效果检测:

六:效果检测

1.作出质量为10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图示。 2.完成课后练习

七 : 布置作业

5 教学反思:

结合教学效果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法指导,改进了教师的教学

行为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该设计对学情进行了分析,对于初二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所以本节课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物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哪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和实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 注意新旧知识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实验探究注重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师生合作、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与建议,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桐梓中学:康理仁

2015、5、7

 

第二篇:初中物理下学期重力教案

初中化学辅导网:/

6.3 重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4、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5、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领略自然现象中的道理和奥妙,体验物理的有趣和有用。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G=mg)和方向

教学难点:重力方向和重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或者课本图片+问题、或者演示几个现象引入本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的产生

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京翰教育中心:/

初中化学辅导网:/

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

[讲解]: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

[讨论]:同学们都想出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有些同学还想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注意到了什么现象呢?

① 向上跳起会落回地面;② 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静止在地面;③ 篮球投进篮框后会落回地面;④ 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后,落到地面;⑤飞机降落;等等

[小结]: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悬线的方向

[讲解]:重力的方向剖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并指向地球的球心。由于悬挂重物的线总是竖直向下垂的,我们把它称为重垂线。

[学生活动]:重垂线的应用

A.用重垂线检查桌腿是否竖直

B.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讨论]重垂线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三)重力的大小

[讲解]重力是一种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提问]: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

[提问]:大家可以用手掂掂各自测量的物体,想一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大小是不是有关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找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桌上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京翰教育中心:/

初中化学辅导网:/

[学生活动]

① 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

②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

③ 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

m 1:m 2 = G 1:G 2

或 G:m = 常量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给出 g 的含义,写出物理公式:G = mg。

交流讨论: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提出各组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

[总结]:g表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地球表面实验测得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9.8N,或者说它重9.8N。在粗略情况下,g可取10N/kg。在不同纬度的地方测定的g略有差异。

[学生练习]:利用公式 G = mg 进行计算。

(四)物体的重心

[学生阅读]:阅读教材p16,明白重心的概念

[讲解]: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如果有其他物体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 带领学生一起做个小实验:用手指支在直尺的中心,直尺能够保持平衡。

教师介绍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是否均匀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并且向学生介绍重心位置在工程中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

四、教学小结

重力产生的原因;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G = mg 。

五、作业

京翰教育中心:/

初中化学辅导网:/

板书设计:

1、重力(G):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

3、重力大小:

重力和质量成正比:G=mg

g=9.8N/Kg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4、重心:重力作用点

京翰教育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