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

“以学生理解为中心”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与反思

摘要:“以学生理解为中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宗旨。我们不能为了强调学生活动而对教学的基本内容“伤筋动骨”。这种做法严重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轨道,误导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达不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不但要坚持“以学生为主”,而且更要强调“以学生理解为主”,以达到理念、课标与课程三者的完美统一。本文将以《罗斯福新政》为例,进行“以学生理解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关键词:以学生理解为中心,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很多人认为“学生理解”是教学的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达到的目标,因此反而在教学过程中忽略这一目标,而更多的去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百出”,当然不能否认好的老师是可以两者兼得的,但是,更多的教师最终却是既在形式上不伦不类又没有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因此,对于《罗斯福新政》这一课的处理,我将注重“以学生理解为主”,同时辅助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期望能够两者兼得,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课知识。

    一、进行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罗斯福新政》主要阐述了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措施和影响。从教材内容来看,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其创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后来资本主义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本课内容在必修二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因为本课属于经济史的内容,涉及一些经济理论问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是需要教师进行比较详细的引导和讲解,因此我确立了“学生理解”这一最终目标。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罗斯福新政相关史实,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初中和高中半年的历史学习,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有较大提高。但是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对新政的具体内容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分析历史现象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本课教材的处理,我采用了最为简单的套路,也就是学生的思考套路来进行处理,即依次讲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之所以选择这种比较“规矩”的处理方式,有两方面原因,首先通过学情分析,我发现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还有很多欠缺,还有就是因为我认为这一课是比较难的,无论是从本单元还是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史来看,都是不太容易很快代入到脉络中的,所以我想先让学生将史实理解透彻,再将本课放入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中进行深入讲解。

    (三)教学目标

明确中学历史的教学目标是从事历史教师工作的首要问题,根据对本课教材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概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性质、特点;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探讨罗斯福新政对各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对创设情境进行分析探究,结合图片与文字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人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认识改革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民族历史命运,关注社会发展,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历史情怀。

本课的教学设计将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进行,希望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与能力,还能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确定教学目标,我都本着“以学生理解为主”的原则,这不仅是我本人的教学偏好,更多的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所选择的最优方案。

    二、教法学法

    对于本课教学,我将采用图片材料教学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探究法和总结归纳法,学生的学法是分析归纳法、问题探究法和自主学习法。

    三、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特色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精选材料,论从史出;形式丰富,课堂活跃。

    (一)新课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图片导入的方式,通过四张图片(等待就业的人、银行门口挤兑的人潮、农民倾倒牛奶、工人砸破工厂玻璃)创设经济危机下大萧条的情境,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危机中的美国急需改革,为罗斯福的上台设好铺垫。

    (二)新政背景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其实在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已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所以在这里我的设计就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展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导致美国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加深;1933年,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大危机形势下美国人民迫切希望改革的心情,同时暗示罗斯福就任总统将给美国带来转机。

    (三)新政内容

在讲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前,我首先要帮学生解决的是理论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施行这样的政策。这里涉及的经济理论是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的,学生只有在这里理解透彻,才能真正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体现的是“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为了实现我定下的最终目标——“学生理解”。

首先通过一则小故事引出经济大危机下美国病态的经济形势,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采取怎样的改革措施才能实现健康经济。事实上罗斯福新政的施政核心就体现在下面这张图上:

在做好理论铺垫之后,就可以进行新政内容的讲授了。教材上将新政的内容分为五个方面,这样的处理固然是条理清晰,但是却缺少深度的剖析。因此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罗斯福新政,并且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罗斯福新政又被称为“3R”新政,也就是将新政的内容分为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三个方面,因此我将新政的内容分成这三部分进行讲解,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新政的内容,也能让学生在更加深入的层次上理解罗斯福新政。

复兴(Recovery):复兴方面的措施包括财政金融、工业和农业三方面。对这三方面内容的讲解我主要采用的是图片材料教学法和情境创设法。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创设经济大危机下美国出现的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样的危机,从而引出罗斯福新政在这三个领域所采取的措施。在这里也是采用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思考历史,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救济(Relief):救济政策主要体现在社会福利方面。在这一部分,我将采用图片和文字辅助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影响。

改革(Reform):改革措施实际上是体现在劳工和福利两个方面,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进步,但是鉴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都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在这里,我只会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先记住史实,但是,在日后,这里是需要进行一个专题讲解的,到时候会进行详细的整理。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既是需要学生重点记忆的知识,也是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固然能记住新政的内容,但是如果通过情境的引导和深入的思考以及教师的讲解,理解了这一项项措施为什么实施、怎样实施、实施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想,学生会更加享受这个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四)新政的评价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包括新政的特点、实质和影响三个方面。

新政的特点:在讲授新政的特点时,我将展示三则材料,并让学生从中分析的出新政的特点,也就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然后我将对新政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讲授,在这里还将穿插进学生还不太理解的凯恩斯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概念,对于凯恩斯主义进行简单的介绍即可,但是对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我将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以及资本主义演变历程的介绍使学生加深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定义,因此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会首先给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后通过对资本主义演变历程的介绍让学生加深认识。

新政的性质:通过对一则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得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并引导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新政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综合评价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这里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问题探究

通过一道题目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提升能力。

    四、优化反思

本节课通过材料展示、学生讨论探究及教师总结讲解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有效性。本课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选择一些比较生动形象的背景材料组织学生的讨论探究活动,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情感体验。

通过教学实践,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从整体来看,我确定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理解”,所以免不了需要教师多讲解多引导,这样学生就变得有些被动,可能也会在某些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对于“3R”新政,学生的理解似乎有些困难,在我讲解的时候他们给我的反馈是“茫然”的表情。我认为这种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处理方式是科学的,而且具有深度,但是学生似乎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我想,在这个地方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改进,让学生“听懂”我在讲什么。还有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本课的难点,如何用更加生动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如何将课堂设计得既有趣味性又有历史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对于罗斯福新政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给自己的评价是“中规中矩”。因为从一开始我所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我说的话、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所以整个教学设计也都围绕着“学生理解”这一目标进行,在我上完这节课后,曾经有学生给我反映的是“你这节课讲的好清楚,我都记住了”,当时我听到这句话觉得很开心,因为我的目的达到了。

当然,作为一个老师,“以学生理解为中心”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但却不是唯一最重要的,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王 少 华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一、教师平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给予学生的说话的权利,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也就是说要实现课堂民主平等,要构建一种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的角色感觉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变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带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温暖。只有在这种暖洋洋的教育空气中,学生才会放开胆量发表言论。

二、巧妙引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兴趣,就会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即使老师讲得再多,学生也很难学到东西。我认为好的课前导入语就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罗斯福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呢?因为他实施了新政,关于新政,同学们就会有悬念,带着好奇心去学,学习的积极性高,就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三、巧妙点拨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启发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启发式教育的思想:“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启发关键是调动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首要自己学自己思,思到实在想不通、道不明的程度,必然产生一种欲请人启之发之的迫切愿望,这时,教师只要巧妙的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