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反思

体育教学反思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二、 游戏比赛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比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三、小组活动可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如:两人三足走、拔河等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运动处方”的教学方式可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快乐教学对教师的高要求

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融洽的师生情感,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言辞过激,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在情感上给学生以温暖。

教师要利用精彩的语言,巧妙地进行新课学习。培养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新课学习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们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去对学生教育引导。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且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年龄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低年级教学可采用童话形式,把学生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小猫、小狗、小青蛙等小动物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权”,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边想边练,去尝试和体验。并与同伴互相交流,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增加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不断创造性的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例如: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程,内容是基本的身体活动和武术,我们将一组独木桥、爬杆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一些故事情节,让学生变唱变模仿,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了动作,又学会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加了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

体育教师要适应新课标,灵活改变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小学往往都是通过传授,学生被动反复练习,从而掌握知识技术的。小学生活跃积极,这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的引导会给学生带来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内容、方法、形式、手段、进行学与练,那么学生的天性和创新思想就得不到培养,这样会失去小学生课堂活跃的气氛。

激发热情,愉快地学习。学生认可的教师,“教得很好,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不至于“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程度。引趣——激情——愉悦——如沐春风。有时在教学中激情的音乐节奏,独特的器材能引起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有时逆向教学也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的体验,激发以前运动基础上的快乐体验,通过回忆、表象、联想等暗示,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往往一个细小的动作,如:篮球的运球过人,投篮进球,在防守中打掉对方的球等都会带来快乐的运动体验,进而获得下次学习的机会和经验。同时发现在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有同伴或教师的欣赏,则对他的体验更加深刻和持久。所以教师对学生一些典型或富于创意的赞赏,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和表扬。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体育教学应该改变过分强调单一的接受学习方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丰富和完善学习方式。这里指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发展需要和认识规律。小学生有一种天真、活泼的天性,经教师指导完全可以从“游戏”里面生成很多类似的学习方法来。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归纳可分为下面几点。

1.鼓励法。小学生喜欢表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鼓励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多种的鼓励形式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手段,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这在课改后的体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目标和观察学习法。即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出某个阶段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视、听器官获得体育知识、技能等有关信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以强化目标的导向和动力作用,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了解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技术要领,完成动作的顺序及方法,感知教材,对所学技术动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进一步理解技术动作和模仿练习的基础,是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前提。

3.自主和合作学习法。老师根据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等因素,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整体设计,在不同阶段、时间、设置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安排练习进度,自己选择学习方法,然后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大家通过互相探讨、交流学习心得;互相观察各人完成动作技术,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进一步促进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这种学习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对体育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特别是对新内容的理解能力。

4.模仿练习对比和评价学习方法。模仿练习法是学生实践模仿反复练习的一种学习方

法,也是建立基本技术动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5.理解思维与创造学习方法。学生在听讲解、看示范的同时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学习,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发现一些问题,边练习边思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特长,加快技能的掌握,从而能使学生从个人或集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完成具有创新意义的动作,探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学习性升华。

三、把学生提问作为课堂创新意识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老师应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去影响学生,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帮助和鼓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善思、勤问、敢问、善问、好学的良好习惯。因为学生的提问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热烈气氛,也是一种创新教学的源泉。此时的老师一定要正确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一定要懂得适当地给予学生启发、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满怀兴趣地不断探索和追求,认真积极去思考,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创新性的教学就会慢慢地形成。

谈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不仅作为一门课程,能够系统地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获得自然、社会、自我的感性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而且,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应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做人、学会生存。”本文就是笔者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初步尝试。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之所以在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下表就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 开放性。一方面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是组织形式由课堂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社会,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2 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实施

1 选择课题,加强指导。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实践选择课题,学生从生活、学习实践出发,总能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有探索价值的问题。选题的过程虽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但是因为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教师还要加强指导。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选择课题的原则:1、选题要宁小勿大,不要贪大求全。2、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3、课题要有研究价值。4、难度要适宜,既要符合自己的知识能力、研究能力,又要条件许可,能获得相关资料,以顺利克服研究过程的困难或障碍。

教师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呈现出一些需要研究、值得探究的问题。如在学生学习滚翻动作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滚的时候要求把身体团紧呢?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可能会用滚翻?不同条件下用的滚翻动作相同吗?学生会就滚翻动作

分别从多角度地进行研究,《滚翻在生活中的运用》、《滚动方式有多少》……在体育的研究性学习中,可以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如“某一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的调查”、“旧报纸在体育活动中的利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滚翻动作”、“活动性游戏的创编”、“生活中的小常识”等等。

2 实践探究,启发诱导。

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探究,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指导。从哪里去搜集资料,又怎样将搜集来的资料形成研究成果,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探究方式。教师从过去教学活动的“主角”变为“配角”,从教学活动的“演员”变为“导演”,真正地实现由“填鸭式”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活动。如学生在研究利用废旧报纸创编体育游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收集、学习创编游戏的方法及相关的游戏资料;启发学生报纸不仅可以作为传递物,还可以当障碍物,也可以作为标志物;报纸不仅可以折,还可以揉,也可以粘,更可以撕。就这样给予学生一定的研究方法,引导他们探究利用报纸健身的不同方法;再提示学生如何不同的排列、合理地充分运用,更有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最后启发学生如何考虑活动的内容与游戏的名称相吻合,并具有鲜明的思想教育性。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悟、体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参与学生的研究,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尝试、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让他们在实践中走有价值的弯路,亲身体验在研究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并最终取得研究成果,达到锻炼身体,获得知识的目的。

3 成果展示,正确引导。

在课题研究完成之后,教师就要给以他们一个成果展示的舞台,成果的表达方式多样化,可能是一份研究报告、一个惊人的创新动作、一期墙报、一次展览……这时,教师给予的评价、正确引导又是至关重要的。

如学生在“献血是否会伤身体”的课题研究中,学生不仅搜集了有关血液的知识、献血的资料,更了不起的是他们有了心灵的体验,在感想篇中这样写道:“社会需要大家共同的关爱,生命需要心与血的交融,献出的是血,但流淌的是人间的挚爱。”这时,我再提升学生对无偿献血的道德认识,并引导他们为无偿献血作出自己的努力,长大后一个做个健康快乐的献血者,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会获得成功,当有些课题小组因为失败而苦恼时,教师对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努力要进行肯定与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便今后就个问题进行继续研究。在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分享研究成果时,要引导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客观地进行分析和辩证的思考,更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三、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只是“小荷刚露尖尖角”,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更是摸索实验阶段,还缺乏经验和理论指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生存、不断提升。 1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教师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分科走向跨学科。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教学行为,要树立全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

2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是让学生成为主体。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从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方法的选择、实践研究到最后取得研究成果,都是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

教师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不能一手包办。

3 “研究”不是目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因此评价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自我发现—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更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4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局限性,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希望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科教学的实际出发,积极地、适应地选用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以便充分发挥它固有的优越性,但不能认为学科教学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也并不是体育学科中的所有知识都适合研究性学习。

体育教师需要不断转变

一、转变教师的职业观。

在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只要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与竞赛,就可以把这份工作完成好,这是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固有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为此,承担教育家的使命与做一个“教书匠”有本质上的不同。作为教育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必须深刻理解和认真实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未来意识和未来眼光,以造就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为己任;

二、教师的成才观和发展观,要当一个好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任何一个人一次性从学校拿到毕业证书,还远远不能适应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必须终身学习,从为获取某种任职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教师也同样如此。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三、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例如: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体育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有些体育老师不仅吝啬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体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体育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

四、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

课程基本理念三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五、教师的责任观,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责任仅仅是为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体质,比较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体育教育活动如果只是为学生的学业和体质考虑,那就只能培养受到身体训练,但在生活和交往方面低能的人,这些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就有可能出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现象。如果学生在中小学期间没有受到心理方面良好训练,学到一生做人、做事的基础知识,体育教师要负责任。所以,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承担着比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在中小学期间为一生的做人和发展奠定基础。体育教师除了教知识、技术、技能之外,应更多地教育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会待人处事,学会与人合作共事。

总之,在体育教育的道路上,我仍要不断努力和进取以争取更大的进步。同时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让更多的人接受了解我们体育工作。

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1、信息技术是师生互动性充分发挥的最佳操作平台

体育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课堂,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应当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这些仅靠教材和教学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网络知识,接受远程教育和通信交流。作为独立个体的体育教师往往存在着在进行自己擅长的内容教学时,会讲解精练,动作示范规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反之,则出现不尽如意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方法的老化,时间一长势必会违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则会使这样的问题变得较简单。比如:因专业所限,我对排球运动的了解、掌握都有限,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然后对网上所收集到的文字、声像素材,请求校信息技术课老师帮助,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处理,再运用相关软件Flash或Powerpoint做成教学课件,课前在校多功能教室进行播放。当学生看到优秀运动员完美的技术动作时,很大程度上激起学习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一改过去中学女生对排球不感兴趣的现象。

2、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间接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前,我先带领学生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一段大型的篮球比赛以及球员们一些优秀的配合动作和步伐,这样,同学们的兴趣就一下被激发起来了。

在体育教学中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现代教育改革趋势下,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它的出现与运用正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引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近几年来,大家都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运用,而体育这门学科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应考虑它的辅助性、合理性。

其一,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时,体育教师可以根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根据天气的变化,在课时计划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例如,在实践课中,如遇到雨天,可以改上室内课,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准备好的课件或通过网络下载的教学内容放给学生看,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体育课遇上雨天就成为枯燥的自习课。

其二,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还需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投掷项目中,铅球的最后用力顺序;跳跃项目中,挺身式跳远的展体,俯卧式跳高的转髋等动作,这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一方面教师的示范动作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也受到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动作转瞬即逝,综合难度较高,因此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是如何按动作要求作示范的,这必然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中难点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教师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也比较容易抓住动作的关键,突出重点、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的目的。同时,学生练习的时间得到保证,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其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体育知识不再是单一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

当然,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比如部分体育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着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室内体育活动场地的缺失,也影响着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教学的进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信息技术已走进校门,进入课堂,只有明确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好信息技术,使之成为一种教学工具,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形式,才能适应当前现代化体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

学习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感谢专家们深刻的讲解。学到了新的的教学理念,多方位了解了现在的学生,得到专家的指导。对待孩子不能只用自己的思维想象问题,应该多换角度,多换别的方法。 孩子 有他们“玩”的天性,我们不能磨灭它,只能适当约束,从现在起我已经开始让学生“从玩中学、玩中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趣味化,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1、提高综合素质:俗话说,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体育教师也是如此。教师只有认识到了体育课的重要性,理解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就要想法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此教师必须强化自己的体育综合素质,就应该加强各方面的学习,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多学习和掌握体育有关方面的知识,才能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1)教师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业务素质:体育教师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不仅要身体强壮、意志坚强,还要在体育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因为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经常带领学生一起运动,不仅课时任务重,还要长年累月地在室外上课,教学强度大,如今各种竞赛和评比竞争又激烈,不得不在工作之余积极地充电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参与教育科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运动技术、技能等,都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予以支撑。否则,体力和精力难以得到保证,很容易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更谈不上充电学习提高了。任何一个体育教师要在其岗位上有所成就,就必须练就一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让体育教师娴熟地驾驭体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得到有效改善,不仅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敢于吃苦、积极进取: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敢于吃苦,要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天的“两操”,课外活动的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学校参加各种田径球类比赛的集训等工作,认真、踏实、任劳任怨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在工作上的支持,让领导对自己的赏识和关注。但是,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仅仅只是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认真总结自己的得失,反思在教学和工作中的成败,善于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具备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3)积极参加教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体育教师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就离不开一个优秀体育教研组的影响和培养。首先,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在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少不了体育教研组优秀教研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积极参加教研,能吸取同组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等。做到学海无涯、勤能补拙、不甘落后。

第一,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研究者都十分重视观察,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如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实验室中写着“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座右铭;著名的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C?Darwin)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曾说过:“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因此说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第二,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水平、需要、活动中的多种情况等进行及时、全面、细致的了解,并作出正确判断,才能及时、高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增长知识和学会做人。

第三,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

观察是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无论学习哪一门功课,都需要一定的观察力。如语文课中字形的分辨和作文中故事情节的记述、情境的介绍、景物的描写,自然课中的对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等,都需要有精细的观察力。

第四,观察力也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

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观察,就不能积累感性材料,也不能具有丰富的表象,因而不能进行丰富的想象,也不能进行抽象、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

一、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一)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阶段

根据我国学者丁祖荫(1964)的研究,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个别对象”阶段,儿童只看到各个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一个方面;(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能够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大部分属于(2)和(3)阶段。中高年级大部分学生属于(3)和

(4)阶段。

这与埃尔金德(D.Elkind)和凯格勒(R.R.Koegler,1964)的研究结果一致(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8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他们给195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对儿童说:“我要给你看一些画,每次只看一张。你要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是什么。”实验结果表明,71%的4岁儿童只看到了图片的个别部分,9岁儿童中仅有21%的人作这种回答,即9岁儿童中有79%的人既看到了一张图片中的部分,又看到了整体。这个实验提示了儿童对物体的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发展的过程。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7、8岁),但此时儿童往往还未把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与探索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体育校本课程更是一枝独秀,它是基础教育课程当中最能反映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之一。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我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与探索着。

一、发挥传统优势,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从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模式,而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和调整,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由此看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是构建学校的自身特色,走一条基于学校的特色化道路。众多创建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证明,特色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体育校本课程更是学校的特色窗口。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学校的传统优势,进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在村办小学工作10多年,学校从85年办学到现在,风风雨雨走过几十年。面临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新事物新观念的不断更

新,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的改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校在90年代就提出“以艺体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并在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设立音、体、美专职教师,这在10年前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小学是不多见的。前几年本地区很少举办体育比赛,我校坚持每年组织一次校级田径运动会,年级和班级之间经常组织单项比赛,如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放风筝比赛等等,给学生提供展示自身的舞台,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近几年,随着各级体育比赛的开展,学生多次获奖取得较好的成绩。虽然我校不是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却有着良好的体育氛围,这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很好的基础。我认为把学校的现有资源和优势项目引入体育校本课程,既能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效地提高课程开发质量。

二、挖掘教师潜能,促进专业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将成为今后我国广大中小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必将成为教师专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蕴含的理念,是把课程开发的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来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教师不仅有权决定“怎么教”,还有部分的权力决定“教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还应是开发者和研究者,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挑战,但也是机遇,抓住时代的契机,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是我们体育教师面临的重点问题。

1、加强理论学习

多年来,课程开发主要由国家教育部门召集专家来进行,而广大教师则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导致我们在长期的大纲指挥下疏于动脑、疏于思考创新,习惯于照章办事,出现“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课本”的局面。如今,在标准对教材的灵活性与选择性放开后,“天下同念一本书”的时代已经结束,在新的课程开发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创造有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课程观,理解和把理握课程的本质,使课程开发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由被动的、不自觉的、隐性的课程开发者,变为主动的、自觉的、显性的课程开发者。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能搞好校本课程开发。

2、找准切入点

体育项目繁多,体育教师不可能成为样样精通的专家,但每个教师都有一点自己的特长项目,每个学校都有一定的办学特色,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区域特点。结合自身特长优势,挖掘体育课程资源,是建设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曲折,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把教师特长作为切入点。例如:篮球运动是我喜爱的体育项目,在教学时,我在把国家教材设计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情况,从

几个学生重点培养,带动全班乃至全校学生参与,通过组织训练、年级比赛、校际比赛等形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们运动的激情,让他们热爱篮球运动,从而实现锻炼身体提高技能的目的。

其次,把学校特色作为切入点。我校办学条件有限,场地小,器材少,但农村的孩子能吃苦耐劳,爱亲自操作实践。那么可以利用生活中废旧用品开发校本课程。例如:利用报纸、胶圈、塑料泡沫、矿泉水瓶、易拉罐、汽车轮胎等多种多样的物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需要,开发出有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并编写教材,如纸类游戏,轻物掷远,障碍接力等等,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易学爱练的各项活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再次,把本地民俗传统体育作为切入点。许多的体育校本教材,哪样能成为学生最欢迎,可持续性,功能性强又能体现个人教学特色的项目呢。经过这几年来的探索,我大胆地编写“一踢二跳”体育校本教材,一踢即踢毽子,二跳是跳皮筋、跳绳。这些运动项目的开展,不需复杂的器材,也不需特定的场地,普及率强,实效性高,适合小学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健康。毽子、皮筋、跳绳活动在学生中开展非常普遍,他们身边不乏有许多高手,课间十分钟学生经常拿这些器具进行游戏,我便做个有心人,对学生日常玩耍娱乐活动进行观察、归纳、整理、改造使之教材化。这些教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让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以延续和提升,带给学生快乐,更赋予了学生思维创新

品质,教学中学生主动创造各种活动游戏多种多样的锻炼方法,这些方法成为我汇编教材的现实素材。

3、在实践中反思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探究。课堂是教师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是我追求的梦想。《新课标》大大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在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体育课实践中,我能更多的运用新课程理念对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尝试。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我认真反思得与失,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以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三、立足学生实际,关注个性差异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学生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发主体,因而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活泼有个性发展。如果忽视了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要,只是根据学校教师的意愿和条件来开发课程,客观上使得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和教师一厢情愿的单边行动,那么将导致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被“边缘化”,也就意味着主体的缺席和校本课程开发生命力的丧失。这不仅违背了设置校本课程的初衷,也必然会使得这些原本应该充满旺盛活力、增强办学特色的课程变得苍白无力,使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受到排斥。所以,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要扎扎实实地从学生状况调查和需求分析入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为着眼点,设计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以促进学生发展,张扬学生个性,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让体育校本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小结与建议

1、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和调整,必须与国家课程配套实施,体现国家课程新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目标。不能为突出本位化而抛开总的要求与目标,校本课程应占总课时的5%---10%。

2、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落在实处,不是编写教材越多越好,更不要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国家不鼓励编写校本课程的学生用书。

3、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不单单是体育老师个人的事。课程开发要多方合作,以校际合作、专家与学校的合作,研究机构的学校联合等模式,群策群力,才能共同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4、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就在我们身边。在新课程实施以前,我们都不自觉地开发和实施过它,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从理论上去研究它,在操作上很难自觉地去规范它。因此,它并不神秘,不要望而却步,只要我们开动脑筋,认真主动地去实施这一项工作,我想是可以做好的。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与探索

杨村十四小学

张建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