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代相传中传递的是群体的价值。价值是人类文化的伦理基础,是文化核心和文化指向。它标示着文化的内在结构和模式,也指示着文化发展的选择和路向。在价值文化和文化价值研究中,德国哲学人类学家马克斯·舍勒和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关于人类学的两项成果值得特别关注。马克斯·舍勒确立了文化价值由低到高的五种标准,即:感性价值、实用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宗教价值;鲁思·本尼迪在文化构形研究中深入探索了什么是每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兴趣和情操,并具体化为文化模式的机制。她认为,人类文化由各自相当不同的价值秩序制约着,呈现出多样性,从文化的内部给这些多样性以规定性的东西,是那个文化的主旋律。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就因为文化有它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

我认为,人类学学科的核心价值研究,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学理基础。人类学的核心价值与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学术关联。人类学的核心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形成的文化模式里,都有内在的、集体无意识性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随着民族的文化自觉向着一个文明的、自为的方向演进,并不断内化为民族精神的有机构成。如果说传统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继承与创新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的话,那二者就是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的关系。自在的文化是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天然感情等自在的因素构成的人们自在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自在的文化是传统的文化。自觉的文化则是以自觉的知识或自觉的思维方式为背景的人的自觉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自觉的文化是在自在文化中生长出来的,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之间存在选择、批判、继承、创新的复杂关系和有机联系,人类文化也必然经由从自在自发向自为自觉演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明确的指导思想、壮美的共同理想、昂扬的精神和宽广的胸襟、和美的社会风尚为内容,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自觉文化的核心构成。

在民间文化遗产中,有全套的人民的知识、智慧、精神、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情操、爱憎、美善,其内容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当代文艺史上,民间创作是专业创作的源头活水。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继承与创新的产物,既有民族性也有时代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民族性、民众性、民生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重要文化根基和文化资源。因此,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保护,是文化发展强根固本、夯实当下文化创造创新基石的必由之路。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摇篮,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艺是文化的果实、文明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光荣使命的社会主义文艺,必将朝着光明的目标整合与发展,最终形成中国气派的新文艺,成就一个伟大时代的伟大艺术风格,创造民族文化新辉煌。

 

第二篇:江西省非物质文化的价值和现状

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姓名:曾昭云

学号:1011032031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现实状况

---------第七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图片展观后感

20xx年6月9日要问那天是什么日子,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会无奈的摇摇头,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20xx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xx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文化遗产日,为中国大陆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从20xx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江西省第七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江西师大举行。这次活动对非物质文化的宣传和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加深了高校对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在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推动了高校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突出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重要价值: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多样化的生动体现;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的表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了人类对创造力的尊重;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第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相互了解的重要通道。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来承袭不同民族、群体、地狱、优秀的人类文化传统,对于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对于从分发挥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团结协作等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先前的古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结晶,能够流传至今也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资本。它对我们的民族乃至世界具有重大的价值。

从历史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价值,既然名之为遗产,就强调了它的历史价值,强调它是过去时代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名之为文化遗产,就强调了其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巨大的文化财富,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精神传承价值和精神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它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价值,又是最深层、最核心的价值。无论任何民族、任何群体在任何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这些作用和价值。例如这次图片展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景德镇的陶瓷技艺。展示的有《窑火》、《晒坯》、《施釉》这其中包含了陶瓷的制作工艺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从现实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对历史上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人类创造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原生态的保留和反映,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后人获取科技资料、掌握科技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 有了这些我们现在的人更快知道了解古人的知识。从都江堰我们知道了古人的建造水利设施的智慧,延续至今。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我们知道了古人医学的进步。从宋应星《天工开物》我们知道了古人的农业种植和生产技术的发达。 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文化、生产技术的进步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从时代角度来看,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在现代化和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作用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现代现代化机械面前,人力农耕技艺失去了存在条件,手工艺也逐渐失传,在电影、电视面前,民间戏曲、民间游艺活动及其表演场所受到了巨大冲击。总之在人类社会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自然传承下去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其自然传承的社会环境和基础。非物质文化的流失告诉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回头看看,不应该只顾着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我们古人的智慧和他们的贡献。思考当下和回望过去,我们应该如何继续前进。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虽然丰富当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各式各样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的名胜古迹遭到拆迁队伍的摧毁,我们祖先独一无二的手工艺技术找不到传承人,年轻人不愿意学,都出去打工赚钱,传承人的流失。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速度更快,人们不懂得如何保护,也不知道要保护,人们渐渐已经淡忘了。崇洋媚外,让人们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爱护。政府的不够重视,只知道招商引资,一味的追求GDP,要求快速出政绩,又由于非物质文化产业的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政府的保护措施极其有限。现在化的冲击,已经逐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排斥在市场经济之外,也逐渐面临消失的危险。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迫在眉睫,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和继承人意识。 人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倘若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一切都如纸上谈兵。我们应当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民共识、全民的自觉行动。我们应通过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人们都懂得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保护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全社会形成爱护、保护非物质文化的风气,是每一位公民都能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自豪,从而更自觉的珍惜它。尤其重要的是在学生之间加强教育,学生在学校接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少了,当他们走向社会时,他们的保护意识较弱,无形之中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

二;政府加强立法、监督,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法律规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而在保护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政府加强立法,一方面可以引导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向;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是一个短期而是长期的行为,是一项长期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还没有自然形成之前,法律就应该起一个规范作用。除此之外法律规范还可以对那些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进行惩罚,减少对文化资源的破坏行为。健全了相关法律、法规,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才能由无序到有序,并走向层层深入的发展阶段。

三;加强财政投入,广开财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物质保障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消失,就是因为保护和维修的资金不足,最终导致其不得不放弃,尤其是在农村更为明显。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农村,然

而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这种手艺,而选择外出打工或找工作,于是这种手艺就慢慢地失传了。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足发展,就必须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将非物质文化产业化,然而没有足够的资金非物质文化连进入市场都困难,更不用说参与市场竞争,即使进入市场也没有优势。我们的政府在这时候就应该提供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而不是为了吸引外资,大力的给外国商人优惠。我们的政府这时起着主导作用,如果政府都不支持,靠人们的自我意识来保护,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的非物质文化也就不存在了,这不是耸人听闻的。

虽然我们面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严峻,工作艰苦,我们相信,随着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也能得到发展的,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不再是个人和某些团体的行为了,而是我们全民的行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