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钟表1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

认识钟表

教学反思: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是学生建立初步时间观念的体验。本节课是一组下雨了,老师分别给四位同学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时间的画面,借助四个小朋友和老师的对话,引出“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也就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在仔细分析教材和学生交流后,制定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表,钟面上有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能正确地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一)本节课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 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我感觉课本的情境图不太好用,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所以上课时我没有用。我是用一个钟表的谜语导入新课,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你认识钟表吗?你能给我介绍一下钟表长什么样吗?”孩子们根据以往的经验都说的很好。这样就轻松的解决了第一个知识目标。

2.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

孩子数学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动手实践。本节课安排了一个“我说你拨”的游戏环节。我说时间让孩子们在钟面上拨出时间,孩子们非常喜欢,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的更清楚。让学生拨一拨自己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晚上睡觉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二)本节课也有以下不足:

1.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

1

本节课比较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而忽略了数学语言的发展,学生不能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时间。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让他们拨一个时间的时候都能拨对,但用语言描述的时候,大部分孩子没有说清楚,这也是下节课要改进的地方。

2.难点突破不够。

大约几时是这节课的难点内容,从当堂达标检测来看还有部分孩子对于大约几时不理解。

3.学生会用自己的小闹钟拨时间,但给他们一个空白的钟面让他画时间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就画不出来了,看来孩子没能学以致用。

这也是下一步训练的重点。

2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

100以内数的认识 课后反思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学生要求“尝试估算的技能”,“能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得过程,还要对其结果进行合理性的评价”,遵循这一目标,在本节课当中,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估算空间,并且估算的层次是递进的,可谓“环环相扣”,如:第一步:让学生猜一猜,几号量筒的扣子代表的是企鹅的只数,几号有代表海豹的只数?学生通过比较得知个数多的扣子代表只数多的企鹅,个数少的扣子代表只数少的海豹,这是估计的“雏型”,第二步:当数出1号量筒有24个扣子时,让学生估计2号量筒口子的个数,让学生经历“参照物”的估计,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这是估计的“延伸”,第三步:想从量筒里先到出24个,让学生来当小指挥,再次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这是估计的“巩固”,第四步:当数出2号量筒一共是100个扣子以后,让学生对事先的估计进行评价,进行“二次”反思。及时总结估计的方法和策略。在这整个的培养估算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得到了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设计上的一大亮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所以,在引导学生“作数学”的过程中,有时点拨还不够恰到好处,对于课堂的“生成”不能更好的驾驭,这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历练。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