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从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而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主题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我认为,这才是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

值得肯定的地方:

1、自学环节,通过温馨提示,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展示中,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的验证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二,也是本节课算用的第三次有机结合——以用明算理。我以为,这一结合方法是新教材的特色。尽管“先乘除、后加减”是人为规定的,但规定并非想当然,得有一定的道理。教学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不足之处:

1、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让学生说为什么会这样想的叙述上,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总体感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说为什么的时候,需要一大窜语言文字来描述,

一些同学的诉说,断断续续,不太清楚,所以我得重复他们说的话,这样耽误了时间,没进行完。

2、在我预设时也过低估计了学生的能力,教师包办现象较多。

3、课堂上任何事情都会发生,一切皆有可能。对生成性的问题,在处理上,感觉自己的教育机智还有所欠缺。

郭志苗 2013.11

 

第二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赣县城关三小 刘冬梅

【教学内容】新人教2013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以及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5分钟)

1、开火车。

4×2= 2×3= 3×4= 5×2= 1×3= 2×2= 4×4= 3×3= 5×1= 3×5= 5×4= 5×5=

2、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 改写——————————————

5+5+5+5 改写---------------------------

3+3+3+3 改写---------------------------

4+4+4+4+4 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5分钟)

1、出示例5,让生仔细观察。

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导生回答如下问题:这四个旋转木马上分别有几个小朋友?每个旋转木马

上小朋友的人数都相同吗?有几个旋转木马上的人数是相同的?这几个旋转木

马上都有几个人?那另一个旋转木马上有几个小朋友?)

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

么问题?(旋转木马上共有几个小朋友?)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写在练习本上,只列式,不算结果。 (老师巡视,看学生做的情况)

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 ②3×3+2 ③3×4-1

3、全班交流解决为何可以这样列式

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3是哪里的人数,2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掌声表扬!

说明:像3×3+2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4是哪里的人数,为什么要减1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也是列得有道理的。同样掌声表扬!

说明:像4×3-1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减算式。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都看懂了吗?同学们真棒,像②、③这样的式子,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你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它们写出来,你们肯定能成为将来的数学家。

4、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像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同学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5、重点分析②、③的意义: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 3×4—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

方法的优化:你更喜欢列哪一种算式?

四、闯关游戏(20分钟)

师:乘加、乘减算式比连加算式来得简便,只要你看懂了图意,知道算法,便能很快地列出正确的算式了。现在老师就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进入我们闯关游戏的第一关。

第一关:P58做一做1(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第二关:P59做一做2小纸条上的口算题(体现乘加、乘减算法)

第三关:P59的第4、5题(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终极挑战:我会想

小华有4本故事书,小丽、小刚和小华的同样多;小强有5本故事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第一种方法:4 + 4 + 4 + 5 =17(本)

第二种方法:3 × 4 + 5 =17(本)

五、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①3+3+3+2=11(个)(连加)

②3×3+2=11(个)(乘加) 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③3×4-1=11(个)(乘减)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空间。在教学中先给学生呈现单元主题图“智慧游乐园”,让学生复习乘法,再出示生动形象的“小木马”的情境图,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的算式,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的快乐和喜悦。在学生提出了“一共有多少个人?”这个问题后,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路。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学生看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教师语言有时不够简洁,有些地方处理地过于草率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加注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