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声音教案

科学探索活动:《好听的声音》

黄兵青 设计意图:

参加幼儿园托小班工作也将近一年了,深知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成长,需要不断地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在观摩了名师应彩云的教学活动后,我选择了《好听的声音》这样一个探索活动,因为它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形象化来让孩子感受声音,这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重。

二、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两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 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重的兴趣。

四、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为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 幼儿园,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师:这是什么声音啊?

师:大公鸡是这样叫的,你还听过什么动物的叫声?

师:咦,马路上除了有这声音,还有什么东西也会发出声音的?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师: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手、凳子、桌子、地面等)

教师小结:原来瓶子无论碰到什么都会有声音的。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师: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会)

教师示范装豆过程并讲明操作要求。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师:我们来听听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师:原来大鼓力气用得大,小鼓力气用得小。

师:原来放得太多放得太少都不能发出大鼓的声音。

(三)、糖果放在瓶子里也会有声音,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师:糖果放在瓶子里有声音吗?(有)

师:那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呢?我们去试试看吧

带幼儿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第一环节,从宝宝的笑声开始,以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这一条线入手逐步过渡到幼儿园游戏,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真实生活,通过感受生活中的一些声音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从而让孩子对生活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产生关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这为后面的怎么能让瓶子发出声音做好了铺垫。

第二环节,在选材方面,我觉得瓶子非常能吸引孩子们,这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而为后面的环节做好准备。这里借用了大鼓小鼓这种孩子比较喜欢的形象很强烈的事物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对声音大小产生因素进行探索。这里穿插了音乐,因为音乐对孩子们来说,永远是一种快乐的表现,我觉得孩子们会喜欢。可是,

在活动中因为我和配班老师的协调不够,所以音乐有点乱,我得到的经验是可以先录好音再播放,这样会比较容易掌控。

最后一环节,我介入了糖果这样一种事物,完全是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糖果能引发他们产生一种新的兴奋点,从而对探索活动可以继续延续。

其实探索活动只是培养孩子的一种态度和习惯,传递一种信息,并不是要告诉他们正确答案一定是什么。整个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比较清晰,所以我觉得我的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引导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方式上还不够深入,这点需要我继续努力。

 

第二篇:好听的声音教案

小班活动<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乐器”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让幼儿获得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杯子、木头、紫砂盆、《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桌子、椅子分三组摆好。

活动过程:

一、 敲一敲,听一听。

1. 教师介绍材料,幼儿自由选择。

2. 幼儿敲一敲,感知“乐器”发出的声音。

二、 听一听,猜一猜

1. 幼儿敲一敲,幼儿再次感知“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幼儿听声音分组。

三、 听一听,玩一玩

1. 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看标记牌,轮流敲自己的“乐器”。

2. 教师唱《幸福拍手歌》,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标记牌依次 敲“乐器宝宝”演奏。

3. 配乐演奏。

四、敲着“乐器宝宝”离开活动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