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凤宇四年品社《走进绿色世界》教案反思(20xx-20xx上学期)

走进绿色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环保和所谓:“绿色”的含义之间的关系。了解必要的环保常识。

过程方法:使学生明白花草树木与环境、与人类关系,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的意义。

情感态度:使学生明白爱护花草树木人人有则,要从自己做起,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尽力。

教学准备

集绿色植物与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资料和图片,收集有关绿色文化的资料、环保常识,书,笔。 教学过程

一、感受绿色,走进绿色。

同学们走进这绿色盎然的教室,你有什么感觉? 你还知道哪些绿色植物?想一想它们和大自然有什么关系?

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图,谁能从两只脚印的颜色、方向来说说这幅图表现了什么?

让我们以“森林与人类”为主题,讲一讲绿色生物与 人类的故事。下面几个题目供大家参考。课件出示:绿色植物与健康、绿色与心情??

在情景剧中,这几位同学做的对吗?如果我们看到了这

类事情,该怎么办?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如果失去绿色,世界将会怎样?

二、走失的绿色

撤掉教室所有的绿色装饰,教室变成什么样子?你有何感受?

看过表演,你有什么感受?对于环保和绿化,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三、总结

亲身感受绿。回答问题。

把知道的绿色植物的名称写在书中的横线上。 寻找绿色植物,并写出它们的名字。

自由说感受。

任选一个题目,结合自身的体会讲述,生动具体地说明绿色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以“森林与人类”为主题,任选一个题目讲一讲绿色生物与人类的故事。

各小组表演损害、践踏花草树木的情景剧。

板书设计

走进绿色世界

提供大量的氧气;减弱噪音;

绿色植物 吸收有毒气体;吸附并清除灰尘;

吸收热能;杀菌;

教学反思 :

1、这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始终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了解家乡人发明创造的闻名国内外的著名产品,学生课堂上进行广泛的交流展示,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让学生在观察、访问、体验中学习。教学中学生能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到的,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绿色植物的交流,在交流中共同体会绿色植物的作用。特别是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环境的感受情况,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绿色植物的重要,从而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从而更加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

 

第二篇:20xx-20xx三年级品社上册教学计划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学科:品德与社会

班级:   三年级 

姓名:  

二〇##年九月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本套教材编排体系及特点:

这是一套由课程标准组专家亲自编写的实验教材。本套教材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祖国与世界的认知,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作了必要的准备。它与前面所学所学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知识性、科学性以及相关的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它涉及了语文、地理、历史、政治等多门学科,有利于学生进入初中后的适应。

在内容组织编排上,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促进思考与探究,通过自己的经验建构对事物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只提出学习任务与情景,不直接给出答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想象与思考,并留有较大余地,供师生互动与进一步发挥。教材语言简练,表达方式多样,图文并茂,充满意趣,使学生有兴趣学,也一定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与方法。

本套教材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联系生活,“主题”呈现,“引导”先行。

教材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呈现,主题的确定充分尊重学生的社会生活需要和已有生活经验。主题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内容,每一主题都内在的体现不同的设计维度,达到不同内容维度的整合。

2、地方特色,整体视野,渗透文化熏陶。

为了拓宽相关学习内容,本套教材妥善处理了“规范知识”与“本土知识”的关系,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并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3、突出主体,注重活动。

内容主题的学习方式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教材中的每个内容主题包含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注重综合学习和活动学习。

4、强调反思和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小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和品德行为,以及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发展,不是仅仅通过知识的传授和规范的告诉以及表层的活动而实现的,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反思和评价来实现,从而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达到品德的自主生成。

5、图文并茂,审美激趣。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注重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的兴趣、愿望,发展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4个单元:《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涉及课程课标 “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和“我的家乡(社区)”四个部分内容中的九条,大家可以查看教参。在这些内容标准的统领之下,我们根据这一年龄段儿童生活的特点,共设计了四个单元教育主题:

第一单元2---4个主题,共13个主题,各单元内容容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扩大,加深和丰富,每个主题包括这样几个内容:1、“引导”或“案例”  2、教学活动建议  3、问题与收获  4、图片或图画、照片、表格。

本册教材特点是:1、教材以学生“遭遇”可能“遭遇”的生活事件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感知生活,亲近社会提供真实的情境和空间。2、教材通过展现典范事件的过程或瞬间,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

(三)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发展需要为基础进行教材开发。

(四)教学难点:以引导学生对品德观念、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进行自主反思。

教材处理关键:挖掘教材,补充相关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五)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幸福的摇篮

《幸福的摇篮》是三年级的第一单元,前接“品德与生活”,后续四个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起点。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的良好道德和社会性品质发展的起点。家庭的亲情,父母的疼爱,学生虽然或多或少地知道了一些。但是,他们并不一定能感受到父母因为自己所付出的心血。培养学生心中有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把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落实“我在成长” 中的过程目标十分关键。

本单元设计为三课:1、谢谢你,爸爸妈妈;2、我能照顾自己了;3、我来学当家。

第二单元  我爱我的学校

《我爱我的学校》从绘制上学路线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品味同学间醇美的情谊,感受老师们怎样辛勤地工作,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这个社会群体。从学校的变化为切入点,继续学习一些调查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发现学校真实的变化、促进学校发展与变化、畅想学校未来等,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的观察认识从家庭扩大到周围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过渡层次。主题一《我们的学校》,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方向的概念,看懂并尝试绘制简易的路线示意图和平面图,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加深对学校的了解。主题二《我和我的同学》,主要让学生明白“友谊”的深刻内涵,感受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主题三《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要学生领悟,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都是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服务,从而增强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真挚情感。主题四《夸夸学校新变化》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懂得关心学校,使他们更好地树立集体观念。

第三单元  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足迹》是“我在成长”这一内容标准下的单元主体。第八课《给自己颁奖》是第三单元是“成长的足迹”中的第一课,“给自己颁奖”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本单元主要是依据课标相关内容并针对学生在成长中的问题而设计的三个课主题,一是《给自己颁奖》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分析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二是《我学会了尊重》,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三是《诚信是我们的朋友》,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第四单元  做个文明小公民

《做个文明小公民》从学生身边的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和公共场合中的安全问题等方面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探究、体验、调查、设计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的便利,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公共设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做个文明小公民》这一单元从学生身边的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和公共场合中的安全问题等方面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探究、体验、调查、设计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公共设施为人类提供的便利,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公共设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在这一单元中,安排了三个主题:一是以了解身边的公共设施有哪些,体验公共设施的便利为主题的《公共设施作用大》;二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自觉的爱护公共设施为主题的《爱护公共设施》;三是以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公共秩序对我说》。

(六)学习本册教材的基础:

对于还处于儿童期的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是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七)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本册教材通过把品德与行为规范、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结合,引导小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

2、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3、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4、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增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

5、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6、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7、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8、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进度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