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

教学反思 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共有3个例题,包含了7道式题和3个概念。通过这节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这节课任务重,内容枯燥,老师感觉没有多少东西可讲,学生也感到没有多少新的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本学期在教研活动时,我组对这节课进行讨论,重新钻研教材,抛开原来备的教案,大胆、灵活、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促进了学生全面、持久的发展。 这节课改变过去一道一道的例题讲,一条一条的运算顺序总结出来。整节课师生都忙忙碌碌,学生无法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教学方式,而是先出一组式题(学生都会做)

(1) 3.7-2.5+4.16

(2) 3.6×6÷0.9

(3) 35.6-5×1.73

(4) 6.75+2.52÷12

(5) 3.6÷1.2+0.5×5

(6) 3.6÷(1.2+0.5)×5

(7) 3.6÷〔(1.2+0.5)×5〕

让学生观察这组式题,并将它们分类。促使学生去进行对比,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依照自己的不同标准,将它们分类。再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争辩,达到认识的统一。学生很快就能将(1)

(2)小题分为一类,它们都是从左向右依次计算;(3)(4)(5)小题分为一类,它们都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6)(7)小题分为一类它们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老师进一步提问第(1)小题是加减法,第(2)小题是乘除法为什么都能从左向右计算呢?引出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两个新的概念,进而学生可以归纳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两极运算,应先算第 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这样处理教材,学生不仅能将前几年学习的运算顺序更加明白,而且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老师改变了计算教学照本宣科的现象,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有了生气。

例题的计算,老师也没有逐题演算,而是让学生自己独立计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难和问题,大家讨论解决。最后还让学生互相检查,找出错误原因。

总之,在教材的处理上,由原来的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根据教材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除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除法教学反思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福民小学 王树生

通过对五年级数学第四章《简易方程》中《稍复杂的方程》的教学,透过学生的作业,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对单纯的计算部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在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中就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一种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而且在很多时候也不习惯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二、因为学生在之前已经习惯了问什么就设什么,而现在不行,问什么不一定就要设什么,而设的量又不止一个。通常设第一个量的时候还比较好设,但是后一个量就不知道该如何来设,或者有些学生就干脆不设。

三、在解方程的时候,只解了x,但是所设的另一个量就没有再进行计算,被忽略了。

通过这些问题认为还是需要一些专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维,和熟练的运用解题的方法。

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解题思路常常迂回曲折,而他从根本上让学生脱离了繁琐的思路分析,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思路往往直截了当,降低了思维难度,它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思路——找等量关系来解题。所以说,这个单元的知识如何教好,从而让学生学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在算术里,人们只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可以表达、研究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学习代数就是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在进行用方程解题时格式非常重要,因此往往老师们教学时都会特别强调格

式。可是从学生的后续学习来看,我慢慢发现,其实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老师要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就是说要加强对学生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因为这是列方程的基础。所以,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并反复练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让学生明白以往学习的所有数量关系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中都能用到。如:原来有100元,用掉X元,一样的要用减法求还剩下多少钱,买了3个练习本,每个A元,一样的用乘法来求一共要多少钱。让学生在这样的大量的练习和强化中,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数量关系和以前是一样的,只是现在所用的符号不一样,其实,从广义上来讲,字母是一种符号,数字也是一种符号。

二、注重方程的意义的教学。

方程是什么,教材中是这样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其实,这只是从方程的表现形式来给方程下定义。也就是说,从表象上来说,如果一个式子是一个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我们就说这个式子是方程。但是,从数学的本质上来说,方程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熟练地列方程解决问题,那么,在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你每次抓住的核心是什么呢?是等量关系。所以,方程最本质的教学意义应是同一个量(或相等的量)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但很多时候,老师们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往往只研究了方程的表面形式,也就是书上所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所以,老师们一般都是从等式入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的基础上引入未知数,然后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样一节课教下来,学生除了会判断一个关系式是不是方程,还知道了什么呢?这样的学习对于后面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真的有帮助吗?我想,每个人静下心来想想,应该都会有答案。

三、 解方程的教学时不要被以前的教材编排所影响。

新教材对于解方程的安排是变动非常大的。以前我们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一开始时,还不和学生说解方程,叫求未知数X。而现在

的教材编排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当然,在教材上并没有归纳出等式的性质,毕竟,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只要让学生明白,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和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等式的性质。从学生的学习上来看,我觉得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的,特别是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只要明白了要把谁抵消,怎么抵消,基本上问题不大。不过,到了稍微复杂的方程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许是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因为总是考虑到学生不喜欢列方程(以往的学生都有这个问题,可能就是觉得方程的格式繁琐,好像步骤也不少,学生总不喜欢),所以,我就想怎么让学生少写点字,所以,在具体的书写格式和步骤上,和教材稍微有点不同,我没有象教材那样写出怎样应用等式的性质的那一步,而是让学生直接写出这一步的结果,以至于到了后面,有部分学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象5(X+3)=55这样的方程,学生掌握得比较差,也可能是学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时,还是没有很好地建立这样的一个式子是一个整体,表示一个数量这样的概念,尽管也进行了一些强调。另一个方面就是具体的步骤可能也对学生有影响,所以,我个人认为,可能让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来写尽管麻烦一点,但对于学生理清思路可能更有帮助。

总的来说,我觉得简易方程这个单元,只要让学生有很好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基础,再加上对方程的本质意义有清晰的理解,知道怎样解方程,其他的应该都不是问题,毕竟,上面的这些都是为列方程解决问题打基础。基础打好了,后面的问题就都能能迎刃而解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