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个人感想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个人感想

学院:服装学院

姓名:张清新

学号:

班级: 2013070038 13级服设一班

观看了影片《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之后,印象颇深。影片中的女主角瑞贝卡就像是一个被诅咒了的女孩:当一个女孩失恋的时候,需要面试的时候,需要感受温暖的时候,需要感受人们尊敬的时候,需要上电视的时候,她的内心深处都会蹦出来一个声音对它说,“你需要XX。”然后她就会冲进一家商店,为自己买一堆化妆品,买一条丝巾或一件裙子。瑞贝卡深知自己的这种购物冲动一时难以戒掉,并且只会更加加深自己的债务危机,所以在失业之后丽贝卡向往已久的Aletle时尚杂志投递了应聘资料,可是却误打误撞的凭借一篇从女性购物的角度解释投资学的文章进入了金融杂志社。可是讽刺的是,在她引导比别人如何理财的同时她却把自己的账单藏在床下。

其实现代女性喜欢购物有很多的方面,第一,女人爱美。俗话说:“女人爱打扮是天性。”、“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为了打扮自己,她们就需要去购物来打扮自己。很多女性在shopping的时候不是看需不需要这件东西,而是看它好不好看。影片里女主角买的绿丝巾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她只是认为戴这条绿丝巾能增加她的魅力,所以尽管她只要穿一次,她也还是买了。第二,女人心思细腻。她们比男人更会观察,更容易发现美的事物。在影片里,女主角很容易在某处角落里发现一件商品。第三,心情的原因。女人比男人更感性,所以她们的情绪比男人更加丰富,但是她们缺乏发泄的途径,所以现在有很多女性购物的原因是因为太开心或者愤怒。第四,物欲横流的社会,物质的充实感

总会让你觉得世界是很美好的,也是很快乐的。在一些家庭伦理剧里常常出现的小三一直让男的一直买东西的原因,我觉得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即使瑞贝卡成名了,她也不得不面对她沉重的经济负担。在面对史密斯先生追债与Aletle的工作机会时,瑞贝卡选择了谎言,然而却因此失去了与苏西的友情。但是在父亲与好友的帮助之下,瑞贝卡终于通过变卖衣物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但是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消费在某些人某些时刻而言,并不是只是出于需要,也可能是出于其他心理,甚至是出于习惯。丽贝卡参加完会议之后,在路上捡到了一张打折宣传单之后,就毫不犹豫的奔向目的地,并在商场里为了一双打折的鞋子和其他顾客大打出手。其实这个血拼的场景并不是编剧构想出来渲染剧情的,而是当时商场的真实镜头。由此可以看出刺激消费者购物的因素也不在于商品本身,也有可能是价格的降低。

也许,瑞贝卡的故事在中国现在还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看看我们的周围,看看我们现在种种的杂志,媒体正在灌输给我们的观念,想想银行的各种广告,想想在中国,办张信用卡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容易的事,其实你就会发现,中国的今天,正是美国的昨天,而今天美国的丽贝卡,也正是中国未来的一代年轻人。所以,我个人对购物狂,其实是没有什么责备之心的,他们充其量只是内心脆弱的牺牲品而已。

处于大学生活的我每天奔波于看似并不繁重的专业课程,对人生的迷茫,对人生目标的取向已被这沉重的社会压力所压迫。有人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对于我们这些多如牛毛的大学生来说,前面的道路荆棘密布。最近看着校园里大四的学长学姐拖着沉重的行李离开校园的场景,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祈祷着为他们祝福,也数不清有多少次难过得想要掉下眼泪。

我常常扪心自问,毕业之后我要做什么,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又该如何调整心态迎难而上。有人问:“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坚守?” 我想,即使是在社会生存竞争如此激励的现在,也不要忘记了自己做人的标准和原则。在物欲横流的闹市中坚持人情味,坚持自己最初的原则与梦想。不在浮躁的外环境下丢弃自己的灵魂,不在欣赏和追逐中迷失自己当初的理想。

 

第二篇:看《一个购物狂的自白》有感

看《一个购物狂的自白》有感

——有关消费的认识 消费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的需要,而且越来越体现出对人们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满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选择消费作为一种倾诉和释放压力的方式,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种愉快感和安全感。《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中女主角说当她遇到一个帅哥对她笑时就会像“暖暖的奶油被染在热吐司上”一样美妙,而她看到商品时的感觉则更美妙,因为“你知道男人永远不会像商店那样爱你款待你;要是男人不合适你也不能7天内退货,把他换成羊绒毛衣。”

人们购买某商品不仅是购买它的使用价值,更多的是购买其象征价值。如果只是为了保暖围一条牛仔裤好了,何必非得买一条不需要的绿围巾呢?因为那条绿围巾的价值绝不仅仅只体现在它保暖的用途上,而是超越了其使用价值,获得了象征价值,成为精神的象征。“会让你眼睛变得更大,会让发型看上去更昂贵,这是一项投资,让面试时更有自信而且泰然自若。”

如果说在信用卡出现之前,人们使用现金消费时还有所克制,那么信用卡的出现在则极大地助长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你不需要“钱”而只需要一张“魔法卡”就能拥有你想要的商品,这张“魔法卡”可谓魔力十足,将许多人的购物的冲动和欲望一下子激发出来,刷卡消费已经让人们对钱的概念的把握越来越变得只是一个数字,而人们很难再感受到花现金时可能产生的那种心痛的感觉。人们不再犹豫不

定,因此,也很难再抑制人们的消费欲望。

女主角总是在想“我需要xxx”,她需要一条裤子来衬鞋子,需要一条围巾来使她看起来更加自信??“我需要”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总会给自己的消费行为预设一个假定,即“我需要”,但是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或者这种需要时处于我们的本心吗?其实不是。很多时候,这只是商家、媒体告诉我们的而已,我们已经成了“被需要”。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传媒的发展,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商业广告,公交、地铁、电梯中这些商业广告全天候对我们的眼球进行“轮番轰炸”。广告的标识已经不仅仅向人们展示着商品本身,更与买这个标识的人联系在一起。商家也不停地抛出打折、消费劵来吸引人们的消费欲望。当发达工业社会把发展重点从生产转移到消费和信息上来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掌控信息和符号(常常是鼓励别人消费)来获得消费的优惠劵时,“现实”的坚实性已在消失,这些信息告诉广大消费者现在消费比生产更重要。因此,我们今天的消费其实是被媒体所构建出来的消费至上主义。

如果这些都不是我们真实的需要,那么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呢?电影中女主角的爸爸的话应该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没有什么能诠释我,除了你和你妈。”是的,除了物质外,我想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们真正需要并值得我们追求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