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

中华路小学 任碧云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6页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节课着重探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认识,除了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将四边形分类,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一、教学设计特色。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对四边形的分类源于学生发现问题,再次研究,在反复经历和体验中感悟新知。

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其特征。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换角度再次分类的过程,感知四边形中各图形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本课引入是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且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难点也是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学生在学习活动时,通过操作学具拼一拼、量一量、画一画等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促使思维的发展,

1

从而感受数学。运用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测量,验证结论,寻找异同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分析四边形内在的关系。学生通过质疑,猜测,联系旧知,验证猜测,得到结论,使他们深刻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该课的难点是用集合图表示出不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教学时着重渗透集合思想,使学生理解新的分类方法,更加清楚说明各图形之间的关系。课堂上,我借助不同四边形的定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逐步完善集合圈。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发现获得的知识,远比我们直接教授给他们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上完这节课,我反复思考,课堂中存在着些许不足,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时间不足。课程前部,在小组讨论四边形分类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导致部分学生思考不充分,跟随他人意见,缺少亲身验证平行关系的过程。课程后半部,部分学生对四边形的集合图独立填写困难,发现这一问题时,应该及时延长小组讨论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想法,突破难点。在学生反馈汇报结论时,应多找不同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比分析寻找最佳结论。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踏实教学,一步一个脚印,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更加饱满充实,吸引学生。

2

 

第二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教学反思

终于上完课了,如释重负!这是我上完汇报课后的第一个感觉,随之而来的是喜悦、回味与思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当时之所以准备用这节课来作为汇报课,就是因为差不多过几天刚好要上到这个内容了,懒得重新选课。但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才感觉到要给孩子们讲懂这个知识并不难,但要讲出彩就不容易了,比较枯燥,而且还有相当的难度。上网收集资料时发现用这个内容来讲公开课的非常少,可供借鉴的资源不多,所以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备课、做课件,这个课准备的时间越长,我就越后悔,太不容易上了,我真是自讨苦吃啊!

好不容易准备得差不多了,试讲时请了李和侯来听。因为我没打印教案,所以我几乎把我要说的话、要提的问题全部放到课件里了,课件看起来就无比复杂,内容太多!呵呵!而且因为我的经验不足、实力不够,导致我备的课重难点不突出,越想面面俱到,越是流于平庸! 真不愧是铁哥们啊!试讲完后我听说,李跟侯她俩商量好在课后的交流中一定要对我毫不留情,呵呵呵!果然那天开完会后,她俩边看着我的课件,边指点着说:这句不要、那句也不要!(那可真叫大刀阔斧啊!)让我把课件中不必要写出来的话给全部删掉,到时嘴里说就行了,课件上只留下最关键的内容,并且命令我:回去各人把教案打印出来哈!(这句话最让我感到贴心,我好容易偷个懒也被无情地揪

了出来!呵呵!她俩一直跟我说到7点过啊!我实在感动极了!!) 我完全领悟了她俩的意思,回去把课件做了调整,第二天给她俩看的时候,哈!满意多了!这下就简洁、明了哈!

除了去繁就简、突出重难点,她俩还对我的课件提出了一些特别好的建议,比如:把不同的两种高放在同一个平行四边形里呈现,学生会更直观地体会到平行四边形有两种不同的高。

有了两位高手的指点,我心里可是有底多了哈!在正式上课时,我按照我平时上课的感觉,跟着我的孩子们一起进入数学的世界,顺利地、愉快地完成了教学。

完课以后,我陆续找到前来听课的十多位老师,想听听她们对我这节课的分析与建议。在跟她们交流时,授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精彩与不足之处走马灯似的在我的脑海里一一回放,她们对我的鼓励和真诚的建议极大的感动了我,真是谢谢了!

通过跟老师们的交流带来的思考:

1、是否有必要在孩子们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概念以后,直接让孩子们自己试着画高,然后等发现有孩子出错了,再来集中纠正?

2、一个错误:同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画出两种不同长度的高。 这种提法不对,会误导孩子以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一定会有两种不同长度的高,而实际上菱形的两种高长度是相等的。所以应该改成‘同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画出两种不同的高。

3、孩子们集体回答过多,有的孩子还没有经过独立地思考和观察,听到有其它孩子说了,自己不思考就跟着混水摸鱼了。是否应该多一

些单独的提问回答,哪怕孩子们回答得不完整,也应该让学生放开说,不要怕耽误时间?

4、是否这节课只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高就已经足够,再加上梯形的高,是否内容过多,导致练习的题型简单,练习量不够大,深度、难度不够?

5、当孩子们独立画梯形的高时,我顺便提了一句,要把相应的底和高标注出来,结果这句话引起了部分孩子的误会,以为梯形跟平行四边形一样,只写一个‘底’,不用写‘上底’和‘下底’了。这提醒我说话一定要严密,有些孩子的思维是很单一的,你让他写底,他就写底,何况平行四边形不也是写的底吗?他可能没想到,梯形的底是分为上底和下底的,呵呵!

6、最后一道拓展题出来的时候,本来应该让孩子自己试着画一画,失败了再来总结画的方法,这样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尝试,对这种方法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但是时间有些不够了,我担心处理不完,就采取了直接给孩子们一个思维模式,让他们去这样套着画平行四边形。两者相较,当然是前种处理更胜一筹,何况这道题处理不完,可以下节课再来接着处理啊,一节课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看得出我的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哈!

7、我的数学语言还不够准确、不够严谨,要加强数学理论的学习和对数学文化更多的了解,掌握准确的数学语言,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明白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于不确定的知识,我要更多地向老师们学习,跟老师们交流,提高自己的素

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数学思维。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会不断努力,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使孩子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喜爱数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