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封反思书

我的第一封反思书

胡超美

初为人师,总是忐忑不安。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生。记得刚进校的时候,一个前辈曾和我说过,在这里要想立住脚,必须凶,谁凶谁出成绩,甚至和我举了一个老师的例子,说吼出来的声音整栋楼都能听见。我当时不禁惶然,难道教育是这个样子的吗?经历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位老师的说法确实很有道理,对学生好,只能带来更多的麻烦。而且这里的家长也很难缠。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我父母以及我同学的父母对老师都很尊重,哪里敢说一个不字,孩子被老师体罚了,还会和着老师说,您尽管揍,严师出高徒嘛。但是在这里,会有各种层面的家长,有的家长会像朋友一样与你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但是有时候有的家长又会因为一丁点的问题,半夜三更打电话给你诉说一通。如果家长直接和你打电话投诉,还算是好的,有的时候他们会直接把电话打给校长,投诉你没商量。说真的,这不是我理想中的教育。学生们曾经问我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我说就是当一名老师。可是如果知道教育会是这个样子,我是不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对教育学生时时表现出不相吻合的两面。一方面,由于从小对教育事业培养出来的深厚的热爱之情,加之天性善良,我会掏心窝子对学生好;另一方面,一想起有些家长的胡搅蛮缠,心里就窝火得很。因此,我对学生有时候关心无微不至,而有的时候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管理班级。我有时候也很奇怪自己,为什么拥有着“冰与火”的双重性格。后来工作时间长了,发现班级里面的很多问题生都是家庭有问题的。家庭的破碎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哪怕这个孩子长大成人,走进社会,哪怕他像我这样身为人师,也未必能摆脱掉家庭对他性格深处的影响。而我,就是这样许多例子中的一个。

彻底让我心底的魔鬼打开瓶子冒出来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自习课的预备铃已经打过,由于拖堂,很多学生去上厕所了,教室里比较吵。我对班级不能立马安静下来很恼火,尤其是看到我一直喜欢但是也一直因为纪律问题在暗中提醒的一位学生也没有安静下来,情绪被彻底冲垮了。我大声的呵斥道,上课了,为什么还在讲话。这个孩子用一种无辜且不屑的口气对我说,我在给我同桌让座,他不进来,我招手让他进来啊。说完还发出唏嘘的声音,一脸的不屑。我被她的神情激怒了,她竟然敢顶撞老师。我说你还有理了是不,你给我去办公室,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她仍然在座位上发出唏嘘的声音。我走过去,把她拎起来,然后在全班死一般的寂静中将她推到了办公室。河东狮吼般的一幕在三两分钟内全部结束。

做完这一切,我才发现自己真的是太冲动了,但是我还是没有放下所谓老师的尊严。把她一个人扔在办公室,自己就去开会了。边开会我边后悔。孩子还小,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她。我自己性格中粗暴的一面不就是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阴影导致的吗?难道今天我又要用我这样的性格去影响我的学生?这不是我的本意,也不是教育所允许的。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母亲,我即使被她气得发抖,也不忍心去伤害她的。记得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小时候将书撕成了两半,他父亲并没有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而是愁苦的想孩子将来怎么办呢?也许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心情。是的,简单粗暴就像是冬天里的寒风,只能让别人裹紧自己的心扉,事与愿违。

开完会回到办公室,果不其然,这个孩子并没有在我的河东狮吼中妥协。她在反思中写道:老师,我是个倔性子,别以为我好欺负。说实话,当时我看到这句话心里很凉很凉,差一点就哭出来了。我和她谈了一会儿,针对这件事情,开诚布公的谈了很久,并且就我自己的行为我也真诚的向她道了歉,同时问她自己有没有错。她只是哭,后来情绪平静了。后来我就让她回家了,她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很难受很难受,我知道自己这一次的教育很失败。怕孩子有什么异常,我给家长打了电话,却没人接。正在疑惑间,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办公室了。家长说,今天的事情今天解决,这样的状态回家怎么复习啊?我请家长坐下,也让孩子坐下。我还以为家长是和我一起来教育孩子的,笨的我哪。我开口的第一句话是这

个孩子平时太随意了,比如说这个红领巾,天天就这样搭在两肩上,虽然你把它缝在衣服上可是这样也太不雅观了,一天要提醒好多次。她家长一把抓住孩子的红领巾(可怜这个孩子的红领巾已经破旧不堪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买的),说现在的红领巾设计的很有问题,冬季校服这么肥,带个红领巾实在太不方便了。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一告诉了家长。家长此时的情绪稍微平静了下来,说这个孩子有时候确实经常让人很操心,自己有一会被气得砸玻璃。我通过课堂上经常不举手就回答问题等等事情向家长表明了其实今天的事情也不是偶然的。家长此时也和我说今天孩子会这样表现其实也不是偶然的,前两天她还钱给你的时候你因为忙没理她她就生气了,再加上孩子总是没有一个好的同桌也在生闷气。我说我是把你的孩子当成一个优等生,希望她能帮助其他学生。平时老师对她这么好,她怎么就不理解呢?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缺少爱,其实当时家长也许并没有说不需要老师的关爱,我听了之后还是一阵阵难受。我也遇到过一些难缠的家长,也曾经很强势的对待过家长,但是此时我什么都不想说了,当时真为这个孩子感到悲哀。我看到孩子还在一直哭泣,想到自己的一片苦心竟然换来一句现在的孩子不缺少爱,我真的彻底受伤了。这时候家长又说,孩子,你们老师也比妈妈小,她受的委屈和谁说啊?我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忍不住流下来。孩子见我流泪,也渐渐停住了哭泣,家长此时倒成了两个不大不小的孩子的安慰者。最终,孩子说,老师我对不起你。我也说,其实老师不应该这样把你粗暴的推出教师。事情总会有解决的方法,理解最重要。

第二天来上学的时候,孩子不好意思的说老师这是我新的反思。我想,是时候我也要写一封反思了。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我的学生能够理解,我也会努力向优秀的教师靠近。

 

第二篇:《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一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

教学前,我认为学生对本文的内容可能兴趣不大,没想到,课堂上,我刚出示课题《最大的“书”》,同学们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当让大家说一说你想知道什么或者你想到了什么时,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书。”

有的说“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还有的说:“最大的书到底有多大?”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知道书加上引号是因为它跟我们平时看的书不同。”学生学会了提出自己的见解,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解答问题,我禁不住鼓起掌来。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答案,或者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育才算成功。

在学习课文时,我说:“课文中最大的书是指什么?快读课文找一找。”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很快,小手举起来了,孩子在念书上的句子,“岩石就是书呀!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那么书上的字是什么?”我说。孩子们马上找到了书上的句子“你看,这是雨点留下的痕迹,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些透明闪光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那么书上的画又是什么?”我说。“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孩子们说着,我引导他们读着,交流着,孩子们明白了最大的书就是指岩石,书上的字和画都是大自然创造的,接着,我请孩子们和同桌一起把课文再读一遍,这回读,让他们自己选择人物,或者当川川,或者当叔叔,两个人就这么对读,还分角色读。孩子练习读后,又请我们的男孩女孩分开读,还分角色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唤起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尽管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但是,学生们对“岩石”这本最大的书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因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这堂课里,我们班的学生学得比较投入,对课文比较感兴趣。整堂课没有完全落实了重难点,并且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引导,错过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机会。我对文本的研读还不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使自己在紧张的情绪中上完课。课前的准备的也不够充分,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