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四屯镇中心小学:李美娟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是本单元学习的第二篇“世界文化遗产”文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急切的想要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本班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并没有接触文化遗产的机会,所以本篇课文在学生认知上有很大障碍。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前面已经学习了《长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文化遗产。重点为: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难点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的自己的习作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熏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    导入

这篇课文就像一位导游的解说词,将我们带到那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境界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出发,一同来领略颐和园的美。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重点游览了哪些景点。

2、     交流,出示颐和园简略图,教师板书景物名称。

三、    读、背、说,体味景色之美

1、请同学们从第2—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或几段,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

2、仔细读第二自然段。

(1)  思考: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出了长廊的美?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这是(    )的长廊。

(2)  交流:

①幻灯片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绿漆,红漆”让我们感到长廊的颜色很美 ,很鲜艳,“望不到头”让我们感到长廊很长。

(颜色鲜艳)的长廊     (望不到头)的长廊

②幻灯片出示:每一间的横樫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以上词语让我们知道长廊内的画多,画的内容丰富,种类齐全,画上的事物姿态不一。

(图案奇特)的长廊    (图案丰富)的长廊……

③幻灯片出示: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有开了。微风从左边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教师小结:理解句子的方法:抓重点句、重点词。抓重点词想想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的运用想让我明白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自然段。

3、学习第3—5自然段

  (1)提示。

   ①四人一组选择一个自然段。

   ②读一读。思考:那句话让你体会到景色美丽?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细细体会。

   ③交流,汇报学习效果。

   ④读出美。

(2)交流

幻灯片出示: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形宝塔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湖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造型奇特)的佛香阁     (华丽)的佛香阁

幻灯片出示: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划过,几乎 不留一点痕迹。

(平静的)昆明湖    (碧绿)的昆明湖    (清澈)的昆明湖

幻灯片出示: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那两只是相同的。

(雕刻细致)的十七孔桥    (雄伟壮观)的十七孔桥

4、对照插图进一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

5、有感情的朗读第2—5自然段

6、看投影彩图,分组背诵。

四、引导学生从课文首尾两段中体会颐和园处处有美景。

五、拓展延伸。

学习本篇文章后你有哪些收获?(抓住景物特点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景物等)运用学习的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一处景点。

六、小结

    这节课老师非常高兴,不仅仅因为和同学们一同感受了颐和园的美,还因为同学们用眼睛发现了美,用声音读出了美,用心灵感受了美。

板书设计:

              总起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分述                         移步换景

 颐和园                      万寿山顶

                      

                             昆明湖

                    总结        美景说不尽

                    

教学反思: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首先给学生呈现颐和园作者游览的示意图,让学生对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及作者的写作顺序有直观的认识。教学中教会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运用。

 

第二篇:颐和园的长廊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正解、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难点:

想像词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孩子们,你们到过北京吗?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领略一处迷人的北京风光。(出示图片)宏伟的万寿山,佛香阁在郁郁葱葱的松柏掩映下熠熠生辉,流光溢彩;著名的十七孔桥静静地卧在昆明湖上,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宏伟而又秀丽;徜徉在颇具特色的苏州街,会让你领略到江南水乡独有的秀美;风景如画的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贯通南北;漫步在这世界上最长的长廊,沿途看山赏水,那真是美不胜收。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颐和园。

在颐和园的那么多景点当中,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大家齐读课题。(29.颐和园的长廊)

颐和园的长廊在19xx年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孩子们,对颐和园的长廊,你们特别想知道什么? 作者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疑问,预习时你们发现了吗?打开书勾画出作者的疑问,作者的疑问是什么?——一起读: 长廊到底是什么地方引人注目呢?是啊,颐和园的长廊到底是什么地方这么引人注目?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相信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一定能解开你们心中的疑问。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的序号。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出示课件,检测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编辑 斗拱 典范 颐和园 引人注目 凉风习习 依山傍水 精湛技艺 赏心悦目 意犹未尽 装饰烘托 引人入胜

孩子们, 斗拱的斗是多音字,在这个词里读斗,三声。(请跟我读:斗拱 斗拱)引人入胜的胜是后鼻韵(引人入胜 引人入胜)。另外,颐和园的颐,注意它的笔顺,(师教一遍)

我请这边两组的孩子来读读前两排:编辑 斗拱 典范

颐和园 引人注目 凉风习习;

另外两组的孩子来读读后三排:

依山傍水 精湛技艺 赏心悦目 意犹未尽 装饰烘托 引人入胜

现在请大家一起读,每个词两遍。

编辑 斗拱 典范 颐和园 引人注目 凉风习习 依山傍水 精湛技艺 赏心悦目 意犹未尽 装饰烘托 引人入胜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探索作者的游览颐和园的左右顺序和颐和园主要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自觉。

2、师生交流。

明确:按“总-分-总”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熟读课文。

1、课件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朗读课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积累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重点介绍了颐和园长廊的美。)

2、引导质疑:是啊,在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来赞美长廊——“长廊,可以说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1)、长廊的建筑艺术体现在哪里?

(2)、长廊的绘画艺术体现在哪里?

4、 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找出描写长廊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的语句,在旁边做出批注。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指导。

二、解疑合探

(一)、欣赏长廊的建筑美

过渡: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首先我们来欣赏长廊的建筑美。 1、 感受长廊的造型美绝

“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

读了这一句,你发现了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读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感受长廊的风水

“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从挡住了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从南面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凉风。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

如果你行走在这里会什么样的感觉?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一下?

3、 感觉长廊的结构绝

“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竞没用一颗钉子。”

读这一句,你想说些什么?

小结: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而长廊所处的地理形势非常绝,即考虑了气候,又考虑了游人对园中美景的一览无余,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造型更是非比一

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多么精湛的技艺啊!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读出长廊的美,因势利导,感觉其中几个句子的妙处,并反复感觉感觉长廊三绝的精美。这三段的中心句是-(学生齐答)

过渡:长廊的美,不只体现在建筑艺术上,还体现在-(生齐答:绘画艺术上)

二、欣赏长廊的绘画美。

“在273间长廊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彩墨画,一共有14000多幅。”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画有什么来历,画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时计默读第十自然段。

请大家展开想象,这些画还会画些什么?

小结:这些画来历不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颜色各异,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三)、利用插图再现长廊的美,让学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师生合作朗读第3-10段,师引读,让学生再从

文中感觉一次长廊的精美。

小结:课文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详细描写了长廊的美,让大家领略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景象,让大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对长廊的向往。

三、质疑再探:

1、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看看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新的疑惑?》

2、盘点收获:学了这一课保鲜膜什么收获?

四、运用拓展:

1、自编习题:请你根据本节课内容设计或两道习题,可以从词语积累、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2、师:长廊是颐和园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除了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闻名于世以外,长廊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就仿佛是走入一座别致的精妙画廊。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的建筑经典。

(1)、请你用课后练习中的四字词语说说你眼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

(2)、课件展示颐和园的一些资料,学生观看后再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3)、仿写小练笔: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广场等),按总分形式把它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颐和园的长廊双课时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