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doc《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商南县城关小学 周爱玉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说是写景,其实作者在用优美的语言描写雾凇美景的同时,也介绍了雾凇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悟雾凇的美,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体悟作者的用词之精妙,感受文字背后的意境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和善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能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其中一个说话。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感悟,以悟促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但是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 - 1 -

却有一种自然景观,以其“严冬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江泽民主席还曾亲自为其题词呢!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去松花江畔走走,去欣赏一下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

2、板书课题:雾凇。学生齐读,教师提醒“凇”的读音和写法。

3、围绕课题质疑。如:什么是雾凇?它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形成的?……

4、引入新课: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中讲了哪些内容?

2、指名交流:雾凇的样子,雾凇的形成,人们对雾凇的赞美。

三、精读训练

(一)欣赏雾凇(学习第一自然段)

1、色泽美。

①齐读第1自然段,看看雾凇有什么特点,找出关键词来读一读。

②交流:洁自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2、姿态美。

师:除了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它的姿态呢!赶快找一找(千姿百态)。

(1)出示不同姿态的雾凇图片学生欣赏,并为它取名,如雪浪排空,银菊怒放,玉树临风,少女起舞,银发飘飞…… - 2 -

(2)学生练习说话,以“雾凇千姿百态”为开头。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了解雾凇(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雾凇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课文中哪句话概括出了雾凇的形成呢?

1、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洁而成。

2、引导质疑:(1)水汽从何而来?(2)水汽遇冷怎样凝洁形成雾凇?

3、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1)水汽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朗读

(2)雾气遇冷是怎样变化的?

①出示:每当夜幕降临……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涌向、笼罩淹没)

②出示:雾气淹没灯光,树影图片,感受雾的“浓”即水汽过于饱和。

3、雾凇怎样形成的?

①指名读:这蒸腾的雾气……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②雾凇的形成过程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你会用两个字?(慢、轻)谁能用“慢慢地”或“轻轻地”说一句话,体会它 - 3 -

们的不同。

③指导朗读,读出“慢慢地、轻轻地”的感觉

5、小结: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三)赞美雾凇(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出示雾凇不同图片,配乐欣赏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

2、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读第3自然段。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树,柳枝在一夜之间,报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人们看到这样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指导学生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配以音乐和雾凇图片,再读课文,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四、总结

本文作者用他优美的文笔,让我们领略了吉林雾凇的美丽、奇特,同学们用丰富的想象和真情的表述,让大家再次领略了雾凇那飘逸、绝妙的风姿。其实,雾凇的美还远不止这些,欣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搜集一些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把雾凇的美永远地记下来。

- 4 -

2、搜集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推荐阅读《桂林山水》、《三峡之秋》。

。板书设计

雾凇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教学反思

本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吉林雾凇奇观,给人一种恍若梦境的奇特美感。反思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二: 第一、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让远离学生生活的景物鲜活、灵动起来。课堂上,我首先通过不同姿态的雾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面自己不太熟悉的景物,激发好奇,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并通过想象说话,在头脑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雾凇。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也就进入课文第二段的学习。在本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利用图片将雾凇形成过程的奇特、慢、轻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此过程中,我又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了雾凇的形成条件。最后,当大片的雾凇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出声。学生虽然没有见过雾凇,但通过本课的学习,雾凇的美已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第二、课堂上的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比如:欣赏完武松图片后,以“雾凇千姿百态……”为开头的说话训练,学生因为脑海中有了鲜明的形象,所以说起话来轻松自如。这让我想 - 5 - }奇观 千姿百态

到许多次的语文课上,面对教师的说话训练或是小练笔,学生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无法交上满意答卷的现象,这其实应该是我们教师备课上的疏漏吧。

本课虽然整体效果良好,但仍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感情不够到位,朗读效果欠佳。

- 6 -

 

第二篇:四年级23、雾凇教学设计

23、雾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识雾凇景观美

1.在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如果你来到吉林的松花江畔,沿着堤岸望去,你会发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松柳凝霜挂雪,披银戴玉,如朵朵白银,似排排雪浪,蔚为壮观,这就是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齐名的全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有着“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美的雾凇。今天,我就带同学们一起走进东北的吉林省,去欣赏雾凇奇观。(板书:雾凇)

2.齐读课题,指导“凇”的写法,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3.(点击课件“雾凇美景”)“雾凇”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陌生的。所以,咱们就先来欣赏一下这如诗如画的雾凇美景吧1

4.看了这么多美丽的雾凇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能用一个词、一句诗或一段话来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说)

5.同学们说得真好,江泽民爷爷在19xx年去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19xx年他又赋诗日——(出示: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整体美

1.读:(点击课件“美文赏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或段落中体会到的?

3.画:把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

4.查:(1)(点击课件“字词学习”)指名学生读字词,相机正音、指导书写,并让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并作适当评价。

三、精读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3、提问:为什么吉林雾凇会成为闻名全国的奇观呢?你从哪些词句看出

来?

4、自读,分小组讨论。

5、小组汇报,看图理解“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6、指导朗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自豪的语气。)

7、练习背诵。

①自由练背。

②看挂图,板书试背。

③指名背诵,评议

④愿背的齐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