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课后反思

让仿写变得更容易

——《风》课后反思

陈婧

《风》一课,是第四单元“自然现象”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首儿歌清新优美,形象地表现了关于“风”的知识,并且借助儿童熟悉的身边事物为载体,将无形的风描绘得具体可及,仿佛触手可感,仿佛触目可视;诗歌结构简单,形式与内容都达到一种完整、和谐,既利于儿童吟诵,又是极好的仿写材料。于是本课的教学在学习读懂课文后,我安排了背诵和仿写环节。教学后,我觉得仿写环节完成较好,学生得到了提升。和以往的教学过程相比,我从导入就开始做了调整: 导入环节就让学生打开记忆闸门,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能够感受到有风。学生说出“树叶晃动”“枝条摆动”“红旗飘扬”“刮沙尘暴”“眯眼”“裙子吹起”“头发摆动”“雪花斜飘”“冬天像小刀刮脸一样疼”??学生说出很多感受到风的现象。于是我接着说:“叶圣陶爷爷把看到的这些能感受到风的现象写成一首小诗,你们想读一读、背一背吗?”于是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在学习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先以填词形式引导背诵: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了。多数学生背诵较好,但少数学生前后节容易背混。于是我让他们结合板书,再加上联想(作者来到小河边,先看到岸边树叶颤动;接下来看到前面河水起波纹;再看到河岸边花儿点头。而且这一拟人写法更加有趣,好像在和小朋友做游戏一样。)这样,全体同学都能

将课文背下来了。

“你也想像叶圣陶爷爷一样来写写关于风的小诗吗?”学生开始自己创作诗歌。开始我对学生的要求不高,让他们能说几节说几节,在学生积极热情的发言中,我们口头完成了小诗的续写。

在我高兴地布置仿写“风”的作业后,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诗中写出了感受到有风的现象,但语句不够简练。回想课上,如果在后面仿写练习时,我能将学生所说提炼成词语写到黑板上,再领他们读读那些词语,我想仿写效果会更好的。

 

第二篇:《风》教学反思

《风》教学反思

陈埭镇海美小学 林惠玲

《风》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风是什么样子的呢?谁也没有见过。它没有形状,也没有气味,可是我们却能够感觉到风的到来。作者通过向我们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向大家展示了风的轻柔、风的顽皮。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需要我们留心才能观察到、去思考才能捕捉到的,风也是如此。诗歌由三节组成,三节之间句式整齐,意思相近。语言简洁明快,读起来亲切、自然。回头望这节课的背影,在该诗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两个环节,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解课文阶段。

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角度出发,适当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想,不用一种解释限制住学生的思维。

这首诗歌的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为“但是树叶沙沙响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唱歌了”、“但是树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跳舞了”、“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多数学生在初读课文阶段不能理解,为此,对于第一节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通过阅读这一节,你读懂了什么?2这一节是说我们知道风在干什么了?3作者是怎么知道的?4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说树叶沙沙响是风在唱歌了?这样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扎扎实实的下来,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但学生理解的层次不同,深度不同,角度不同,教师不要追求统一标准。课上有的学生理解为“树叶沙沙作响,好象是风在唱歌”,有的理解为“树叶沙沙响有声音,唱歌也会有声音”,有的理解为“树叶沙沙响,是被风刮的,是风发出来的声音,所以说风在唱歌”。答案很多,我都给以了肯定和表扬,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顺利的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重点和难点,理解诗人是在借树木、河水等景物写风。

二、课外拓展阶段。

激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我也要当小作家”的活动,把学生的的思维引向纵深,进而续写诗歌。在这有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办法:第一步,提问,风能让东西发出声音,象是在唱歌;风能让东西摇摆,象是在跳舞,那么有哪个细心的小朋友发现过以上的情况,也来象诗人那样写一写吧!第二步,提问,还有什么时候我们能知道“风在唱歌”、“风在跳舞”、“风在游戏”?第三步,提问,我们知道了风象我们一样会唱歌、跳舞、作游戏,风肯定也象我们一样会玩耍、说话、甚至还会生气,聪明的小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当小作家吧!这样一个一个环节扎扎实实、循序渐进的下来,学生们觉得有兴趣,而且比较容易。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会迸发出许多创造的火花。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也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刘永光同学就写出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小草弯腰的时候,我们知道风跑来玩耍了”张天宇同学写出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狂风大作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生气了”许多同学都写出了我意想不到的甚至大人都写不出来的东西。

新课程标准的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学内容应让学生有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一定要做好领路人。

三(1)阅读教学计划

陈埭镇海美小学 林惠玲

总目标: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仅要“读进去”,还要“吐出来”,更要“说开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培养语言表达力。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3、“作文”和“阅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为深化优化课改实验的最佳支撑和组合。

三、阅读速度及内容:

1、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

2、阅读浅近的文学语言类读物,如童话、儿歌、寓言、故事。

3、要阅读一些数学读物;自然、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也可以选读一些适合学生的“有声读物”。

四、方法及措施:

1、提倡课内阅读为辅,课外阅读为主的方式。

2、组织阅读小组,小组内阅读层次互补。每个小组里要选定组长,负责领导监督管理本小组的阅读进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