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张寿平)5

           第五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培训目标】

1.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

2.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3.学会围绕具体的教学主题、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

【培训讲稿】

一、自我介绍: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各位即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共同学习。在讲课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以来的感受。第一个感受,心理健康是个让人觉得充实、主观幸福感不断增强的事业。我的专业本来是汉语语言文学,曾经在中学教过17年语文,20##年评选过湖北省首届优秀语文教师。20##年因工作变动,担任东西湖区教研室副主任,教科室主任,20##年课程改革,心理健康作为地方课程在全区实施,我就见兼任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员。十一年来,我参加了很多学习和培训,明白了很多关于人际交往、学习辅导、生活适应、亲子沟通等方面的道理,觉得生活很充实,个人主观幸福感不断增强。在我区,心理健康是学校校长、书记、老师都想教的一门学科。第二个感受,心理健康在目前是个专业成长进步快、个人发展空间大、展示自我机会多的事业。就我个人而言,我已经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武汉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工作室专家组成员。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成员, 武汉市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授课教师。“十一五”期间,承担、参与省市级心理健康课题4项:《武汉市中小幼教师心理支持系统的深化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的标准编制及教材教法研究》、《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与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武汉地区校园欺负行为研究》。其中参与研究的课题《武汉市中小幼教师心理维护深化研究》获得20##年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就我区老师而言,有两位转行的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已经是武汉市心理健康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还有一位职称是小中高。教师成长快的原因在于心理健康在我省尚属于起步阶段的学科,我们这批老师将来都是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拓者,受到省、市区教育行政领导关注的程度更高,提供的机会会更多。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老师,往往有这样的人格特质,热情、积极、阳光、充满活力,常常是面带微笑,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播放《奥氏微笑》。

笑容是女人最美的容颜,是男人诱人的魅力,让我们带着微笑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课程吧。

今天我们主讲的内容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将分三个部分讲解,达到三个目标:第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老师们了解一下;第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第三部分“学会围绕具体的教学主题、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这是实践操作部分。

先讲第一个部分。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我们要弄清三个问题:教学设计概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一)教学设计概述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提问学员,你理解的教学设计是指什么?)现代教学设计是日益受到重视、应用范围广阔的多学科研究领域。西方的教学设计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80年代,以加涅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已较成熟。以后逐步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我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出版的教育学、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著作、教科书中几乎看不到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论述。在人们眼里,教学设计大体相当于课时计划(教案设计)。今天我们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应该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站在课程的角度,注重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即系统教学设计。

2.系统教学设计的特点

(1)系统教学设计以系统理论与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2)系统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为学习设计教学——当代杰出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名言)

(3)系统教学设计重视教学活动的循序操作(突出教学在促进学习过程中的程序化和计划性,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说课等一系列教学工作中都应有相对明确的操作程序和基本要求)。

(4)系统教学设计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系统教学设计的实施能够指导帮助教师目标更明确——知道要做什么,程序更清晰——知道应该怎样去做,针对性更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和灵活性更大——知道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5)系统教学设计强调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确立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指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状态,教学开始前的现状与教学结束后的预期状态之间的差距就是教学的需要)。

(6)系统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教学任务进行周密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由上而下”地逐级排序,由此对学习过程的开展进行“层级分析”、“程序分析”或“归类分析”,从而确定“可能的教学起点”)。

(7)系统教学设计在学习归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类教学”原则(不同的学习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条件。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理论家越来越倾向于将学习任务的类型划分为:言语信息——陈述性知识,智力技能——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策略性或情境性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社会交往等)。

(8)系统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与检测项目的对应匹配(系统教学设计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建立了可靠的监控调节机制)。

(9)系统教学设计以达标度作为评估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从学生的角度评估教学效果,使得教学评价真正担负起了解进步状况、检查达标程度、激励付出努力、监控教学实施、调整教学安排等多重功能)。

(10)系统教学设计强调必须精心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体现为按照时间流程和空间条件制约的教学环节实际展开的程序。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学生的起点行为和学习任务归类,考虑对教学任务所做的周密分析,教师可以对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处理、策略、方法、媒体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做出优化决策)。

3.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课程理念并学习课标,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促使教师注意观察各种教育教学现象和学生实际,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这是一个促进个人成长的过程。通过对课例的设计及再设计,能够不断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手段,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涉及心理健康课程的本质(积极、体验、增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目标的统整性、内容的创生性、实施的系列性、形式的活动性、评价的多样性),这一部分在“心理健康课程概要”中讲,这里不赘述。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1.课程实施设计——制定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由授课教师个人制定,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应认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提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学期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结构、工作目标、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及相关活动安排。学期教学计划应在每学期开学预备周内完成。区、县教研室会发布教学计划。注意保持一致。

(2)单元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材结构、学情分析、教学措施、课时安排及单元教学结束后的单元反思。每学期开学预备周内应完成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2.教学方案设计——编写教案

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下面将重点讲授。

二、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涉及的范围很多,我们重点讲两个方面: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和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这两个问题

主要是帮助我们心理健康教师解决如何备课、上课当务之急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主要任务是提供专业、规范的教学空间。最好是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专用教室。一是教室的地点要选择学校静僻处,以避免与其他教学活动形成干扰。二是可以准备一些可移动、拼装的桌椅,既便于讨论分组又适合开展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活动;三是安置音响、投影设备(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装摄像装置),以便创设活动情境和营造活动氛围(但不需要对教室有过多的布置,尽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给学生一种不同于学科教学的上课感觉。

(1)教室的位置(提供照片)。

(2)学生位置的安排(提供照片)。

可尝试的做法:传统的“秧田式”不适合心理健康课。建议:梅花形,U字型,八字型,圆圈(环形)等。要使活动开展得好,最大程度地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是至关重要的。空间位置与人间交往的频度、程度乃至可能性,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最易熟识的是同你对面坐的人,而在你靠背后的那个人,与你空间距离虽然近,但却不容易打上交道。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坐在电影院一样,望着前面一位的后脑勺的“秧田式”的座位,使群体学习本该有的交往空间化为乌有。心理辅导课可以让学生围坐在老师身边,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直接对话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其次,教师在活动中要充当好角色,在心理辅导课中,师生是大小朋友,甚至是同伙的关系,要淡化教师训导者的形象,教师作为普通一员加入各种活动,诚恳地向学生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生分享感情体验,做到认识上的师生平等与行动上的师生平等的统一。如果人数较多,还可以采用双环型、多矩形、双马蹄型、多朵梅花型等形式。这样的座位方式,可以使同学们能面对面地直接进行交流和沟通,也便于与老师实现无阻隔似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促进课程的展开。

2.教学组织的准备与分工

(1)多媒体课件,教具

  易出现的问题:字数过多,字号过小;与背景对比度不高;过分追求效果,费时费力增加自身负担;

  可尝试的做法:▲平时上课做ppt。低年级出示图片;中高年级出示活动规则。▲实物投影仪。有条件的学校,上课时最好能配一台使用投影仪。可用于手工作品、图画、讨论结果的展示,省时且效果好。▲重视音乐的巨大作用。

  比如,在课堂上有一个让学生写下自己感想的环节。此时可以录制一段舒缓的音乐,定时3分钟。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快地静下心来,写出自己的心得。而且,定时也可以提醒教师上课的进度。PPT的制作:年级,单元,教学主题名称,授课教师,每个环节的活动,活动规则,需要学生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等

(2)设置助手。

    可尝试的做法: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班上可设置若干个小助手。可帮助老师发书、组织小组活动、维持纪律及维护卫生。

(3)将学生分组。

在分组时,尽可能成为异质组。将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差的同学、性格活跃的同学和性格内向的同学、爱说话的同学和不爱说话的同学组成异质组,发挥异质小组的互补性,保证小组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怎样做一个称职的组长,这本身也是辅导内容。组长虽然是活动中的重要人物,但也不能对其要求过高。挑选热心负责、与同学关系融洽、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就可担任。组长还可以轮流担任,但要得到大多数小组成员的拥护。

    易出现的问题:分组时容易,活动时会忽略某些学生,讨论有关主题时缺乏针对性,不清楚对某些学生就某一主题需回避。

 可尝试的做法:

    了解学生的背景资料。(叫出学生姓名,课下与学生多接触,多从其他老师那里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身体、智力、行为问题,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了解学生近期关注的热点和需求。方法:观察、访谈、聊天、小型座谈和简单的书面调查等。特别提出,班主任上课的优势。

    比如二年级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当我生气时》,或者五年级第四单元第十五课《我的烦恼向谁说》,提出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令我们很生气,或是很烦恼的事。谁来说说?”如果是班主任上课,哪个学生最近发生了什么不高兴的事,她基本上都了解,在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心中更有数。对重点学生会更多的关注。再如,学生谈到考试没考好,心情不好。作为心理健康教师,不是很清楚该学生到底是真的没考好,还是学生本身对自己要求过高,或是家长要求过高造成心情压抑。这种情况下,老师要么多花时间询问清楚,要么忽略过直接进入下一步。但是,作为班主任,是了解学生此次考试的成绩的。她很明白学生难过的原因,她对学生的回应就会更有针对性。。。

3.教学资源的搜集与选用

课程资源是指能为课程与教学活动所用并满足其需要的一切素材和条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心理健康课程资源,为学校、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标准》,体现课程的适切性和特色提供了可能。

(1)心理健康课程资源的范畴

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要具备相当的信息搜索、选择编辑能力,善于根据教学需要,把互联网上的各类资源转化为心理健康课程资源。

   易出现的问题:只对具体主题进行思考,没有把它放入心理学整体的系统中评估;也忽视了该主题在整个教材编写体系中的位置。

(2)掌握学校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

    比如,小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常常会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愤怒、委屈、恐惧、失望等。这就是第一阶段,体验各种情绪。第二阶段,逐渐掌握宣泄、控制和调节情绪的策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按照不同的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有关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这次培训安排了专门的讲座,这里就不赘述了。)

    另外,老师们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技巧和原则,能够有助于课堂的整体调控。比如,同理心(同感、共感),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真诚、倾听等。

(二)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

1.教学设计的结构、内容

示例:出示五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情绪卡片》教学设计,让学员观察,总结出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的是个部分:

(1)教学主题名称(2)设计理念(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难点

(5)课前准备(6)教学流程(含环节、目标、操作、建议)(7)活动反馈

(8)参考资料(9)心理学背景知识(10)参考文献

2.教学设计的步骤

    (1)学情调查

   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群体的熟悉了解。  有的课会对学生进行前期的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班主任对学生的身体、智力、行为问题,家庭背景以及学生近期关注的热点和需求更为了解。与学生互动时,就更有针对性了,对重点学生会更多的关注。而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在对学生情况并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在一些问题上要么多花时间询问清楚,要么忽略过直接进入下一步。这是一个局限。当然,如果是心理教师或者是外出上公开课,面对更陌生的学生,那就要加强对此类群体学生的了解和熟悉,掌握共性,预想个性。

(2)研读教学目标

目标解读技术:

从“类型、结构、内涵、关系”四个方面(重点是前三个方面)作目标解读,落脚到“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心理健康意识的树立、心理调节方法的掌握、心理异常现象的识别、心理保健技能的运用”。撰写层次:第一,说明本条目标的类别;第二,说明本条目标的关键内涵;第三,实现本条目标的对应活动。如果需要,还可以说明本条目标与其它目标(本课或其它课)的关系。”

1.目标类型: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

2.内涵 就是要把目标中的必要关键词解释清楚;

3.实现条件 即如何实现的这个目标,通过什么方式,分享、讲授、探索等等;

4.各目标对应的实现环节是什么。

(3)确定教学策略(确定内容、形式的原则)

  A.直指活动目标

心理健康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需对应目标设计,这是活动选择的原则。可以一个环节对应一个目标,也可以一个环节对应多个目标,当然,也可多个环节对应一个目标。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很早的时候,会听到老师讲,这个活动很好,我一定要用。用不用,怎么用,都要看是否能有效达成目标,这是原则。一般来说,为了确保学生体验的时间,一个环节我们会设计一个高效活动,或者尽量精简活动的数目。心理健康课,不是活动的重复,也不是活动的累加。

  B参与面要广

活动的选择还应该遵循的另一个原则就是参与面。当两个活动都很有效果,难以取舍时,我们就要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面有多少。参与面越广的活动,就是实效性越高的活动。

心理健康课程课堂学习评定量表

C.其他要素

年龄特点、地域特点、时间节点、班级突发事件等。

总的来说,这些要素是大家平常考虑得较多的,也比较好掌握的,所以,就不详细展开了。

(4)拟定教学流程(后面重点讲述)

(5)完成教案设计(按照要求完成)

3.教学设计的重点——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1)热身暖心(对应学生用书“观察岛”)

讲解:这一环节是心理健康课的起始环节,“暖心活动”、“暖心时刻”、“热身暖心”都是这个环节的名称,是指设计能帮助学生进入活动主题与活动情境的各种准备活动(尤其是心理上的准备活动),营造出开展教学活动时所必须的安全、开放的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单纯的游戏活动)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小学心理健康课“热身暖心”环节通常可以从采取环境的设置、音乐的呈现、故事的讲述、游戏的开展等方面设计教学活动。这个环节用时5—8分钟。

示例:

★小学二年级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

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热身暖心”活动设计的是故事暖心的教学活动,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分享的意义,初步形成分享的意识。

★小学四年级第一课《寻找快乐密码》

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本节课“热身暖心”活动设计的学生通过观察(看图)、想象、描述小鸟、小蜜蜂、小羊的活动情景,猜想小动物的心情的教学活动,要达成的目标是初步了解快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

★小学五年级第五课《情绪卡片》

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本节课“热身暖心”活动设计的学生通过观看比赛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的教学活动,要达成的目标是了解随着活动与情景的不同,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易出现的问题:目标意识不强,与教学主题脱离,成为单纯的调节气氛环节。

对策建议:▲选择能帮助学生进入活动主题且紧扣教学目标的暖心活动。▲理想的暖心活动能成为整节课活动的引子和铺垫。如《寻找快乐密码》借用参考资料中关于快乐的小故事,更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2)探索体验(对应学生用书“活动营”)

讲解:这一环节是心理健康课的核心环节,一般设置2—3个相关联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自我探索、产生体验,并进行交流与分享。这一环节通常包含“自我探索” 和“体验领悟”两个层面的活动。“自我探索”层面往往要设计帮助学生认识存乎于自身的“心理真象”,挖掘蕴藏于自身的“心理资源”的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觉察、评估,在审视自我、评价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自我发现,为心理健康的积极改善做好个性化的铺垫。“体验领悟”层面则要设计帮助学生从认知和情感层面对自我探索结果内化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与积极认知和积极情感有关的真实力量。如果学生缺乏体验领悟,则很容易造成知情剥离和知行脱节的状况。小学心理健康课“探索体验”环节通常可以从问题探讨、图画探索、故事思辨、游戏体验、情境领悟等方面设计教学活动。这个环节用时20—25分钟,。

 示例:

★小学二年级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

从故事思辨、等方面设计教学活动。

此环节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神奇的圆”和“击鼓传花”,是围绕目标1和目标2设计的活动,活动形式涉及到图画探索、问题探讨、游戏体验、情境领悟等几个方面。

★小学四年级第一课《寻找快乐密码》

此环节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笑容可掬”和“快乐密码”,是围绕目标1和目标2设计的活动,活动形式涉及到游戏体验、情境领悟、问题探讨等几个方面。

★小学五年级第五课《情绪卡片》

此环节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搭高塔”和“我的情绪卡片”,是围绕目标1和目标2设计的活动,活动形式涉及到游戏体验、情境领悟、问题探讨等几个方面。

易出现的问题:目标意识不强,与教学主题脱离,活动指导语不明确,问题不具体。

对策建议:▲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明确活动规则并用PPT呈现。▲提出的问题明确、具体且紧扣教学目标。

(3)互动分享(对应学生用书“分享屋”)

讲解:这一环节是心理健康课的总结提升环节,设计的教学活动往往通过问题、讲解、示范等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分享领悟,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应对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提炼符合心理学专业的方法和技能。小学心理健康课“互动分享”环节通常可以从学生交流、阅读资料、教师讲授等方面设计教学活动。这个环节用时约10分钟。

示例:

★小学二年级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

★小学四年级第一课《寻找快乐密码》

★小学五年级第五课《情绪卡片》

这个环节基本程序是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分享自己的做法、教师提炼基本知识和技能。

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讲授过多,容易变成学科知识课程

对策建议:▲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心理调适的方法。▲不要强调学生记住这些知识。

(4)拓展延伸(对应学生用书“拓展园”)

讲解:这一环节是体现心理健康课“行为训练”的环节,行为训是在学生提高认知、产生情感的基础上,运用领悟成果,促成行为改善的过程。这一环节往往在设计过程中,由授课教师提供小资料或延伸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策略尝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一环节不是每一节心理健康课的必要环节,但却是确保心理健康课程目标在知、情、行三个维度上得以统整的最高追求。这一环节往往包含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往往设计一些包含问题解决、角色扮演、动作演练等生活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策略尝试运用,引发学生行为的改变。这一环节课内部分用时约5—7分钟,课外部分则往往时间较长,一周、一月、一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

示例:

★小学二年级第十三课《分享带来快乐》

★小学四年级第一课《寻找快乐密码》

★小学五年级第五课《情绪卡片》

易出现的问题:心理健康课的终极目标是在学生提高认知、产生情感的基础上,运用领悟成果促成行为的改善,这一环节设计的课外活动落实要想办法。

对策建议:▲教师要有恒心坚持想办法落实课外活动。

4.教学设计的要求

(1)以活动为基础,注重心理学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

示例:角色扮演

易出现的问题:课前挑选学生排练,使大多数学生只能做观众;时间上不好掌控,影响其他环节;有个别学生没有参与;演完就完了,缺乏分享。

可尝试的做法:

▲除了有需要,课前挑选部分学生排练外,尽量让全班学生现场全员参与。

▲在分组排演前,规定好演出时长。

▲排演时,教师加强巡视,给予指导。

▲各个组表演完后,或一半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分享。(演一个评一个需要大量的时间。)

(2)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重视学生的整体参与

示例:关注全体

易出现的问题:只关注举手频繁的学生;过分关注表现出突出问题的学生。

可尝试的做法:

▲多设计一些可全体参与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如设计活动,选择一种颜色,代表现在的心情,画上图案。留有充足的时间,尽可能让多的学生有思考和发言的时间。

▲对于表现异常的学生,适宜课后进行跟进,而不必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如,我不配活,没有资格活。

▲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示例:教学准备

易出现的问题:由于学生没有带来规定的学具,不能参加活动,成为旁观者。

可尝试的做法:

▲只对学生提出一般的要求,如带书、笔、纸等。

▲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源。

如中段《测测注意力》,要求带绿豆、筷子、碗、等学具。总是有人不带来。改为,夹绿豆改为夹橡皮,用笔代替筷子。

(4)将情感贯穿始终,凸显和谐信赖的师生关系

示例:教师的情绪

易出现的问题:带着情绪上课;过于动情,不能自控。

可尝试的做法:

▲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对于调整不了时,可暂时回避。

▲加强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事件,尽量不要发怒,痛哭等其他过激反应。

听过一些课,教师的情绪很激动。在讲故事、自我表露,或小结时,往往热泪盈眶,引得学生也泪眼朦胧。很煽情,喧宾夺主。

教师的语言

易出现的问题:语速过快;学科化的语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你应该。。。”“我今天就讲这么多”;简单单一的评价,“说得真好”“你真棒”,“”;对“对错”的评价,“你说得对!”“正确!”;啰嗦重复。

可尝试的做法:

▲避免出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不对?”“你应该。。。”“我今天就讲这么多”等这些学科课的习惯用语。

▲尽量用简单的陈述句,少用复句。

▲培养学生讲真话,讲实话的风气,对学生的错话给予真心诚意的宽容和谅解。如,教师可以经常以手势肯定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提示学生,点头鼓励学生完成发言,以欣赏的态度表示对学生的言行感兴趣等等,这些无声语言运用的技艺,都是心理辅导教师应当掌握的。

▲加强心理辅导专业学习,如“共情”,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的评价。

三、教学设计实践活动

根据自己所任教的年级选择相应的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低段:二年级《分享带来快乐》

小学中段:四年级《寻找快乐密码》

小学高段:五年级《情绪卡片》

要求:

1.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有利于达成规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用书为依据进行设计。

3.可以在提供的教师用书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