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统计调查(1)》教学反思

10.1 统计调查(1)教学反思

彭元锋

“统计调查(一)”为全章起始节,是后继学习的基础,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生活中“统计调查”已有无意感知.针对教材及学生认知的特点,教完之后,我有如下思考: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同学们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引例,让学生在调查环节中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制作成统计图等活动中去充分地体验到统计的应用价值,更加深入地理解统计的意义。同时,对现实中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社会问题,做一个小小社会人。学生反应很好。

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想象普查并想象生活中例子。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普查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教学效果良好,这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习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要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 1

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不太充分。由于时间比较匆忙,准备不是很充分,例如,收集数据,我应该让小组长先把结果统计,再交给我,然后我把结果写到黑板上,而不是,让他们上交问卷调查表,这样由于工作量太大,导致我再课堂上没有完成,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成了抽样调查,而不是全面调查!第二个体现是,有的环节衔接的不是很好,因为这种课一般环节比较多,如果整理不好思路,容易半路卡壳,我虽没有卡住,

自身素质需要提高。何谓素质?我觉得不外乎两点:一是过硬的数学基本功及对教材的熟练把握;二是自身的语言素质及自信心。当然这是我融通的概括,细说起来是很难得,而对于我来说,一是教材把握不透彻,二是自信心还是不足。虽说通过历来的锻炼,我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有的时候,求胜心太强或准备不充分时,还是会莫名的紧张,那么,如何克服自己的这些弱点,让自己有一个大的提升呢?我想最基本的是吃透教材,并且多看优秀教学案例,扩展自己的面,那么,在备课时,才不会出现好长时间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人不怕失败,怕的是失败了就再也爬不起来了!愿我们永远做一个愈挫愈用之人!

2

 

第二篇:7下10.3《统计调查(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0.1统计调查(3)

(新授课)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图形与数量,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它可以使很多实际生活问题变得数据化、明朗化。.

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是“分层抽样”, 要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旨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从课堂的书本中走向社会,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针对教材及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时,我有如下思考:

1.按知识发展与学生认知序,设计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意注意.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探讨、分析,帮助他们感知“分层抽样”的重要意义,进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能清晰、灵活运用调查的方法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分层抽样”的应用.再通过不断变换问题情景的应用,使学生深化理解概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 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力求让师生、生生产生共振:

(1)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数学情境.

(2)以数学知识发生为依托,设计数学情境.

(3)借助多媒体.

3.多样化练习和评价:

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作适当的调控,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4.教学效果:

(1)成功之处: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分层抽样》,通过比较学习,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由原有知识和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利用多媒体直观、快捷呈现教学内容;在小结归纳时,让学生各抒己见,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反思习惯及理性思维;注重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考察和解决身的事物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练习时强调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不足之处:

当然,本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在选择抽样调查方法上因为生活经验的缺失还比较茫然。

5、再教设计:

如果再让我上本课时,我会处理得更合理一些,在课前先多搞些不同样的调查活动,课上给予充分的讨论研究、归纳并总结。采取设计课前渗透,课内强化,课后巩固练习来突破难点。在课后拓展上增加调查设计性问题来延伸教学内容。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