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反思

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搜集资料的方法,了解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这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比较投入的,但展现出来的课堂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我想这样的课堂留给我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就不足之处做以下概括:

1、课前我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课上交流时学生说了“平湖秋月”、“安澜园”、“雷锋夕照”和“狮子岭”这些景点,使学生有了一个更清晰地认识,但这时我却没有跟上及时地评价。

2、虽然过渡语设计比较好,各个环节比较紧凑,但小组交流学习时给予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够充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把讲解、提问的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但由于自己设计的内容过多,所以时间比较仓促,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学习。最后让学生在图片或残留的石柱上写上自己的一两句感受深刻的话语,学生写了,但遗憾的是没有展示出来,如果展示出来,效果会更好。

3、朗读形式较单一,只有个人读和齐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的还不够好。

4、有明显的口误,语言不够严谨。 把英法联军说成了八国联军,这是知识性的错误。当时自己也没有反应过来。八国联军是指19xx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八国联合军队。1860年,英、法扩大战争,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专使,并任克灵顿和孟斗班为两国侵华军总司令,率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英舰73艘,法舰32艘,齐集中国海面。8月24日占领天津,10月13日占领北京,侵略军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焚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造成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有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同时我也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我缺乏的正是这一点。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李积莲

桥头第二小学

20xx年12月15日

 

第二篇:《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反思

人教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开阳县永温镇中心小学:陈真静

课文以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通过昔日辉煌与如今毁灭惨状的对比,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的表达方法。

2、继续学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能力。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无耻行径的憎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难点:

1、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体会圆明园毁灭之惨痛。

2、引导学生读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之美。

由于课文反映的内容年代久远,内容不易理解故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的教学平台来辅助教学:(一)感悟辉煌。通过图片结合书面语言文字,想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学生感

悟到祖国灿烂文化,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时,我将话锋陡然一转“圆明园规模宏大,布局精巧,园内十分精美,收藏十分的精美,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以说走进了圆明园就是走进了中国的历史长河,走进了圆明园就是走进了民族艺术的宝库。可是当我们今天再次走进圆明园的时候,还能看到些什么呢?请看屏幕。”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二)毁灭经过。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此时,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而后面的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教学中,限于教学内容的繁多,我却是只是注意了到了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而忽视了对通过“读”来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读中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在读中迸发出了对英法强盗的愤恨.这是这节教学中做得不足的地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