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堂之浅谈中国教育

今日学堂之浅谈中国教育

教育是什么?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21世纪的社会更是一个全新的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出现全球化、社会日益信息化、文化渐趋多元化,在这种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高速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迅速应对,创造不一样的教育理念。我们就下面的今日学堂的教育理念来谈谈中国教育理念的问题。

今日学堂,一所现代的“私塾”,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今日学堂的校训:仁 孝 忠 信 礼 义 和 诚 智 敬 恕 勇 毅 俭,十四个大字处处体现了对自然的敬重,与自然的和谐。今日学堂的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家智慧生活方式为核心,但又不仅仅是对国学的继承,是对早期传统教育的一个创新,他们开设的课堂有:国学 ---古代经典学习、自然科学、英语学习、武术健身。今日学堂的课堂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室那个狭小的空间,他们会走出去,学习日常生活的事务;他们会用行读的方式来增强对古文的感悟;他们学习剑道,不定期的大家还会用内家拳相互切磋;他们学习棋道,锻炼思维的严密性;他们学习书法,来陶冶情操;学习舞蹈,培养学生由内而外的优雅气质;还有刺激好玩的野外探险,接受不同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堂的教育宗旨是学会做事,文凭不如能力

重要,他们有很多干活实践的机会,学习种地,学会做木工,学包饺子,学会做饭……总之,他们的课堂就是生活化的,不管在室内室外都有不一样的欢乐。而我们中国传统的教育只是固定在教室里,我一直都很渴望室外的课堂,即使现在在大学里,也还是没能实现,多么期望摄影课老生能带着我们拿着相机出去拍拍风景,来一次渴望已久的室外课堂。去枫叶国际学校的一次见习,让我们也开阔了眼界,他们的课堂也很不错,优雅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设计,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真正的需要多走出去,多一些不一样的课堂方式。

今日学堂“没有作业不考试,学生调皮罚他自己去玩”。不考试对学生来说实在是梦寐以求的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依旧是每到考试月都忙的焦头烂额的,各种考试课考查课的作业纷至沓来,还要担心能不能过,会不会挂科的问题。今日学堂与传统义务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张健柏校长说:传统的义务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是“考试的产品”,他们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负担重,学得不开心。而我的学校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人”的教育,没有作业,不用考试,是以提高小孩思维能力、培养做人准则、锻炼身体素质等为主的教育,这才应该是教育的根本。的确,我们一直以来所受到的教育都是灌输式的,我们或许考试很厉害,但我们所学的知识只是用来考试的吗?我们缺少的就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考试只是一种形式,是一种评价标准,但绝不是判断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将考试强调的过于重要,这样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偏向性思维,我们的一切学习,只是为了最后的期末考试,我们十几年

的学习,就是为了高考一战。在我看来,考试本身并没有不对,只是老师家长过于重视,不能正确理解考试的真正意义所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取消考试的希望是极其渺茫的,但是如果能慢慢改变大家对考试的认识,不要给考试太多附加的意义,就是中国教育最大进步。

另外,今日学堂餐前诵感恩词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方式,日常的习惯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很多人会认为现在的孩子太自我,自以为是,不懂得感恩,这实际上也与教育有一定的关系。虽然我们不必像‘今日学堂’那样,每餐饭前都要鞠躬或是诵感恩词,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能增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法知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素质,促进情感方面的培养。

由今日学堂来反思中国教育,我们的确有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要知道,既注重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又要兼顾学生的升学率,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改革完善,中国教育就应该多借鉴一下那些良好的教育理念,融合国外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好我们自己的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第二篇:浅谈中国教育之缺陷

浅谈中国教育之缺陷

班级:土木101 姓名:方靖梁 学号:010901120

读中国的报纸,对于中国的未来总有那么多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国人畅想“中国人的世纪”时,我却要先泼桶冷水──别想得那么美,先看看中国的教育!根据木桶效应,我以为,教育就是中国发展的最短一块木板,它决定了中国的前途和未来的生活水平。

制约一个国家发展的最大两个因素是教育和政治体制。教育是立国之本,没有好的体制,培养的人才无法人尽其才;而即使有好的体制,没有人才也无法体制其优越性。可惜的是中国这两大因素都差之又差。在1月21日在达沃斯论坛上,克林顿就把宝押在印度身上,这位伟大的美国前总统讲话中说,印度的潜力将比中国大。他强调说,印度很快将有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中产阶级,这个中产阶级将会推动国内消费。印度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象征,同时又是一个权力下放的国家。克林顿是位智者能人,他的话是有预见性的,很值得我们反思。

我知道中国人向来是看不起印度的,但我要说:不要小看印度,人家许多方面比咱强得多!就说教育,中国成人中文盲率不到15%,而印度则仍高于40%,但是印度有7%的青年能上大学,而中国只有5%,而且印度的高等教育比大陆好的多。一个文盲率高于40%的国家有7%的青年能上大学,是印度比中国有钱,还是印度人比中国人品种优良?不是,而是印度的民选政府必须拿出钱来办教育,否则,甭指望人民选你做领导人(这便制度上的优势)!有人在报纸上取笑印度人贫穷,因为印度政府的办公室里是没安装空调的(印度的天气是很热的),甚至印度的国防部长办公室都没安装空调。读罢,我骂作者白痴!印度是比咱中国穷,但难道国防部长办公室都安装不起空调?当然不是,而是这是一个没有官员奢侈消费却挤出了教育经费的国度,而中国呢?我敢说,如果中国再不进行有效的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资,建立独立的司法制度、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克林顿的预言就会实现,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必会被印度击败!

春节期间,于报上读到一则震撼人心的消息,台塑大王──王永庆老先生要大陆要在大陆盖一万所小学!计划每所平均200个学生,让200万贫困儿童有书读。“我要盖一万间

小学!先盖1500间!大陆31省,平均下去找”,他在接受《商业周刊》时如是说。说实话,让冷漠现实寒了心的我都感动许久,感动之余不禁想──“让200万贫困儿童有书读”,也就是说中国最少有200万贫困儿童没书读,王老是搞企业的,不可能说有20万贫困儿童没书读他盖可以供200万孩子读书的小学。其次,我想,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呢?纳税人的钱都用在什么地方了?!

捐款、救助,靠富豪的善心能解决国家教育问题吗?不能,关键还是政府应担起应担的责任。我觉的现在的希望工程其实就是个耻辱工程,不是因为希望工程出了贪污挪用现象,而是因为教育本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教育投入是政府的法定义务,而我们的政府并没有做到。中国的教育开支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仅是联合国规定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列在全世界倒数的几位,比非洲穷国乌干达还低。当局虽在19xx年制订“教育法”,规定全国教育开支不得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6%,但七年过去了,仍然在2%左右徘徊。相反,学费却一直暴涨。我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失败便是教育。众人皆知一个国家要走出贫困,要确立的一个长期反贫困的策略,一定要搞义务教育。要改变数以千万计的孩子的命运,主要靠的是政府的投入,这些孩子的命运便决定了他们家庭的命运。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施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每天还管一顿午饭,一年免费一套校服,这样的子弟能不为国尽忠吗?但是那时的日本是国弱人穷的,起码比中国穷很多,清政府赔得起亿两银子,却不会去实行义务教育。清华大学,还有已成文物的老北京图书馆都是美国人用清政府的赔款建的。即使不用培款,清政府也不会建图书馆的,他们宁愿用来挥霍,当年德国给清政府用于海军的贷款不就被慈禧用来修颐和园了吗?依我之见,如今政府与晚清政府差之无几,看看政府办公楼之豪华,公仆坐骑之豪华,再看看那无数失学孩子及为孩子上大学而疲于奔命的家庭───切尽在不言中。引一组数据以证吾言非虚──仅中国大陆干部公费出国(境)考察经费,每年高达三百亿美元(约2550亿人民币),而义务教育总支出仅有1500亿元左右。

反观历史,从中日两国对教育的态度便知中日两国如今之必然,而且从教育仍可观出两国的未来之路。中国之贫首因是教育,而日本之富强首因也是教育。自胜者强,内因永远是一个国家强弱的主因,只有那些愚昧之人才会将中国之贫归咎于列强之侵略。当年国弱民贫,饱受列强欺凌的日本最后不但脱贫,而且走上了富强,不过,由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战败后又贫困了。但日本二战后又在教育中振兴了起来,且相对国力比二战前还强。中国人的思想是穷了就办不起教育,其实越穷越要勒紧裤带办教育,唯有教育才能脱贫,唯教育才

能富强!

由于醉心于短期的经济表现,如今各地方政府并不愿意将钱投入教育,但教育才是持续发展的主动力,教育的投入不会在短期有明显的经济表现,但在未来必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就像日本。涸泽而渔地发展经济,只能暂时改进物质上的生活,之后,我们将为之付出惨重代价。中国大陆如今制度上的缺陷就是为官者只注重短期的经济表现,因为这才是他们升官发财的资本,而教育上的回报他们等不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他们是绝不为之的──这是制度的必然。

我觉得一届政府的成就,不要仅关注经济增长,还要看教育、医疗、环保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如果经济的成长只表现在数字上,而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进步,那么数字必然是虚的,毕竟,生活才是真实的。在我看来,即使经济不增长,如果胡、温在任时能做到没有孩子因为家穷而上不起学,那已是一届很伟大的政府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