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家乡文化之旅》教学反思

情感 交流 开放

——综合实践活动《家乡文化之旅》教学反思

伴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全新的课程来到了我们农村初级中学。它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在这次“家乡文化之旅”的教学活动中,体会最深的应当是教师,而受益最大的应当是学生。上完这次课,我做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 。

反思之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有人说:学校课堂不仅是知识和实践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教育在于培养人,在于促进人的进步,培养人的智慧,发扬人性,提升人的精神,促进人的价值体现,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这次“家乡文化之旅”活动课教学,我们不仅提高了学生进行探讨研究提高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获得丰厚的人文修养——对家乡古今优秀历史文化的了解、积累,对各个领域的探索,对社会的关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活动前,学生了解了家乡的人文、地理、历史,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因此,学生们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走访了一些知情的老干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这个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吸收、积累本土优秀文化,丰富“内存”的过程。一个乡村会有多少民间文化,学生带着好奇与疑惑到民间采风,他们在名不见经传的剪纸艺人精湛的技艺面前叹为观止,他们面对那些大字不识几个却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出一串一串优美动听的故事的老人面前全身心地折服,进而深深地爱上了家乡的民间文化。一张散发着墨香的小报,一幅剪纸艺术展版,一个简单的电子演示文稿,学生平生第一次像电视工作者那样选景、拍摄、解说??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探索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学生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了解了很多平定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与很

多百姓交流,明白身边司空见惯的生活原来也蕴涵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朴素的乡音更和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我们的文化构建紧密相连。在长久习惯了在课堂里通过文本阅读来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觉得耳目一新,原来课外的很多东西其实也是我们构筑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学生们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观念与做法。交流时,学生虽然是在倾吐,但同时也是再一次地学习,他们在反复咀嚼、品味这些璀粲的文化。多一次讲解,就多一些个人对语言,对文化的感悟和积淀。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加强。

在这此活动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丰富的情感、明朗的态度、令人深思的价值观,伴随着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发言,汇成一股清泉汩汩流淌,流进学生的心田,也流进我的心田,这使我深深认识到,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天堂,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吧!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能拥有一方明净的天空。

反思之二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家乡文化之旅”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空间,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主动的与人交流,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此,我设法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例如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民间故事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民间故事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平定乡村风情”录相片。在课间或教室一角进行展示,让全班同学观看。这些让学生、教师、资料三者形成整体,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权威,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创造了“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学生或独立整理一个美丽的传说,或合作编辑一张小报,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为了在展示中获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

团结协作,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以放飞。

学生进行了现场游览平定民间风情的活动,学生自己解说、吟诵、写作、创造“采风”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交流,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在活动中,学生在感受每一个环节和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和享受,同时他们在回顾活动整个过程的时候更加兴奋,并且能够学到知识技能,受到启发。课堂已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成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交流,在交流研讨中进行思维碰撞的场所。学生通过交流,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内在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让他们在创造中取得成就感,置身于快乐之中。

此次“家乡文化之旅”活动课教学中,还有很多几个人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小品表演、广告设计等),这样的交流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次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观察思维、语言表达及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课堂,也让我自己收获了很多的快乐。我和几位同学骑车到乡村去走访民居的时候,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建筑、关于学习、关于人生、关于未来很多话题,只有在这些无拘无束的开放的谈话交流中,我才真正了解了我的学生,这些东西是我们平时无法从日常教学中来获知的,我觉得这才是师生之间真正的交往,在这样的交往中,我们都在共同经历一种生命的成长。

反思之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所以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在校学习只完成文化知识的积累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所以我们要给学

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我们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学习及展示的空间,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或方式,自主组织人员,搜集人信息,采访人士,展开活动,获得一手资料,最后以说、写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口际交际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各种实际生活能力,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这次“家乡文化之旅”的活动中选题时,我帮助学生拟定了平定人有什么信仰和禁忌,你知道哪些平定的传统节日和旅游景点,平定在婚嫁寿诞等方面有什么传统习惯等十个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有选择性的研究。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从家乡文化以及自我认识方面、自己的真实生活中自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主的研究,因为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我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其实做好的选题就是来自孩子自己兴趣领域的选题,让孩子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和探索,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高的。而老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孩子如何从他熟悉并喜爱的领域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如何开展有效的规范的研究探索工作;我不赞同有的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往往是选择教师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只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活动,结果活动主题受限制,学生活动的方式也相应受到局限。这样的活动主题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统一制定研究主题,实际上从根本上已经否定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学生并没有改变被动的地位,仍然是由老师或者学校的指挥棒操纵下的一个音符,他们要奏出的是老师编排的乐曲而非孩子们自己的天籁之音!

相应的学生的成果展示也有很大的开放性:采访笔记、活动日记、新闻通讯稿、小评论、摄影作品、实物介绍词、宣传册、民俗文化展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进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在这一课的全程不管是主题的生成、活动的实施、还是交流与总结,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都有很大的开放性。这样才能充分相信学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在活动的实施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选择、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在汇报交流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也自己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比如:进行实

地考察或现场调查,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查阅电子资料或直接上网获取信息。在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努力探寻自己的目标。

总之,在实践中我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充分的了解。我欣喜的感到,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差的现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方良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迎难而上,不断反思,积极摸索新的教学经验,使农村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新局面。

 

第二篇: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及反思

家乡特产知多少

鲤城区实验小学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及反思—— 骆婉琼

家乡特产知多少

[主题生成]

泉州的历史悠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人文荟萃,文化昌盛,许多传统工艺和地方特产源远流长。其中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的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鲤城木偶头、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产??为了使学生对家乡的地方特产有所了解,从而激发他们以家乡为荣的情感。我们年段便选择了家喻户晓的地方特产作为实验课题。

[主题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初步培养学生策划活动的能力及调查、采访、分析比较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小队团结协作精神、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关系的能力。

2、在搜集、汇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泉州的一些地方特产及其独特制作工艺,拓展见识,提高实践能力,受到启发。

过程和方法:

1、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法,在过程中能多问为什么,遇到困难能想办法或寻求帮助解决,遇到分歧能协调。

2、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会并善于运用上网搜集法、采访调查法、资料整理分类法??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研究家乡特色产品的兴趣,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实践,产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实践的快乐。通过多渠道多方位了解家乡特产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打造家乡品牌的美好愿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爱乡的高尚情操。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主题生成阶段

一、教师提出活动内容,明确地提出学习的任务:讨论、研究“家乡特产”问题。

二、全班共同讨论生成研究的子内容,根据学生各自的喜好,组成五个研究小组。

三、小组讨论,确立子课题的名字,为小组取名,每组提出自己的活动口号;策划

活动初步方案、明确分工。

四、指出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聘请相应的辅导老师。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

一、课内实践

1、小组成员或独自或合作或请人帮忙搜集材料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补充,提出合理的建议,对材料进行整理分类,策划出活动的具体方案。组内进行互动评价,多方融合。

2、说说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教给学生相应的实践方法:如上网搜集法、采访调查法、资料整理分类法??建议学生学会善于运用身边的人力、物力资源,请求帮助,使实践更充实更完美。

二、课外实践

1、修改、确立活动方案后,学生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活动,自主确立活动时间进行采访、搜集等活动。

2、各小组在实践活动中注意积累材料,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修改、充实、整理,确定展示成果的内容、形式和过程。

3、辅导老师关注、了解学生的实践进程,及时给予方法指导和方向性的引导,帮助解决碰到的难题、协调小组的关系。

第三阶段--------汇报阶段

1、小组为单位上台用自己选择的内容和设计的形式向全班汇报。

2、小组谈谈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或活动后的感受和收获。

3、设立“表达之星”“想像之星”“收集之星”“动手之星”“团结之星”“魅力之星”等,汇报完毕后互相评价,赠予学生应得之星,以兹鼓励。

第四阶段--------总结拓展阶段

学生把搜集、整理、汇报的材料张贴在宣传栏上,扩展本次活动的影响面,和全校师生一起共享资源,分享实践的快乐!

第三阶段教学个案———

衙口花生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晋江衙口的地理位置、起名原由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衙口的土特

产——衙口花生享有的盛名及制作工艺。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如何设计简洁、明快、响亮的广告语,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生活、积

累素材并学会运用课堂知识。同时还培养他们通过访问、查资料等形式做好课前调查的学习习惯,并且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精神,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知识扩充。

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特色产品,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打造家乡品牌的美好愿

望,从而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操。

[活动准备]

师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自带衙口花生。

[活动课时]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家乡泉州已获得全国“魅力城市”的美誉,今后将会有许多来自海内外的商人来此观光旅游或投资,这也正是我们打造家乡品牌的好机会、走出国门的好时机,你们想为咱家乡出份微薄之力吗?(生:想!)

2、师:今天,我们要推出的是我们泉州晋江衙口花生。(板书课题)

二、交流信息

1、小组内交流课前所搜集的有关资料。

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互相交流课前。

3、老师梳理补充。

4、评选1号“魅力之星”——资料最丰富、介绍最精彩的小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时至今日,衙口花生久负盛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销量一直不减,是泉州出口的重要传统土特产。这种花生皮色美艳、香脆可口,令人百食不厌,不知大家可否品尝过?

二、品一品,比一比

让学生品尝一下衙口花生和普通花生,说一说两种花生的不同味道以及给人的不同感受。

三、集思广意设计广告词

1、师:你们对于我们家乡土特产——衙口花生的情况了如指掌,现在请你们为我们这一骄傲产品设计响亮的广告词,好吗?

2、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广告词,引导他们发现广告词的一些特点——意思清楚,简单明了,易于诵读,注意押韵。

3、小组活动,设计广告词。

4、交流汇报,鼓励学生模仿电视中的情节广告来展示。

5、评选2号“魅力之星”——设计最有新意、表演最有创意的小组。

湖头米粉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安溪湖头镇的地理位置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安溪湖头的名优特产

——湖头米粉享有的盛名及制作工艺。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和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

和能力。学习如何设计内容丰富、版面美观、有感染力的手抄报或剪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特色产品,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打造家乡品牌的美好愿

望,从而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操。

[活动准备]

1、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

2、亲自品尝一下湖头米粉与众不同的口味。

3、通过亲口尝试或调查访问比较一下湖头米粉与普通米粉的不同口感。

[活动课时]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一周我们齐心协力地推出了我们泉州晋江衙口的土特产——衙口花生,让“衙口花生”这一盛名得在我们校园内外得以远播,为家乡打造品牌出了份绵薄之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再创佳绩呢?(生:有!)

2、师:今天,我们要走进泉州安溪湖头镇,去了解与众不同的湖头米粉。(板书课题)

二、认识湖头米粉

1、小组内交流品尝湖头米粉的口感。

2、请一名同学扮演小记者现场采访一下大家对湖头米粉的喜爱程度。

3、导:湖头米粉白如晶冰,滑如青丝,韧如胶簧,粉如花絮,百煮不烂,可煮可炒,可燉可馏,油多不腻,油少不涩。为何湖头米粉有此能耐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吧。

4、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湖头米粉制作工艺的信息。

5、引导学生将湖头米粉与普通米粉的口感及制作工艺进行列表比较。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及反思

6、老师梳理补充。

第二课时

一、设悬导入

师:湖头米粉滑嫩可口,风味独好,据说已有2000多年的生产历史,曾被康熙皇帝赐为“米粉王”,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这其中的历史佳话?

二、走进历史

1、认识安溪名人——李光地。

2、请个别同学讲讲李光地把湖头米粉变成贡品,为其赢得美誉的故事。

三、宣传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查找的有关资料,设计刊头、插图,剪辑短文等,制作一张以“湖头米粉”为主题的手抄报或剪报。

2、评选出最有感染力的宣传报。

活动评价——

我体验 我快乐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学习评价表

我是学习小主人:___班___号______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及反思

活动反思——

本课题旨在让孩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调查、访问中进行体验性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不少家乡的特色产品,还进一步探究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又激发了他们以家乡为荣的情感。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回顾这一活动的整个过程,我的体会甚多。

1、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现实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时,应从学生熟悉和关注的社会生活中选取主题。我以学生身边的家乡特产作为调查对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没有实践的环节,综合实践活动就失去了意义与价值,。不能将实践淹没在书本和课堂中,学生所获得的认识应该是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而不是来自于书本与讲授。在活动的全程,我始终考虑学生,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如:调查家乡特产的种类,收集某种特产的具体资料,品尝其口味等,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而后升华主题,体验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劳动的甘苦。

3、合作学习是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在活动中,我注意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开展探索活动。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展开观察、访问、调查等多种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积累直接经验,从而获得课堂上所缺少的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