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课后作业反思

浅谈新课程下化学作业的反思

在新课程条件下,课时少、学习内容多、范围广,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很大程度上起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布置作业和完成作业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现实中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呢?笔者对任教的几个班级进行了一次调查,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喊累,作业量太多,也有部分同学甚至不做作业,有些同学坦言他们做不完作业,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经常抄作业。这些问题与我们新课改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化学作业不能与化学新课改同步进行,影响了整个化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应该优化化学作业设计,使其与新课改一样,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为改变目前作业的现状,使其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对化学作业的价值、形式和评价进行重新思考。

一、化学作业价值观的转变

传统教学论把教学过程等同于知识掌握过程,在这种教学观指导下,作业成为巩固、运用和检查、评比知识的一个教学环节,加上应试的需要,传统作业就成为对付考试的法宝,新课程则强调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实践、发展的过程。用现代的教学观作指导,作业不只是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而且还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设计、讨论、实验、体验和交流等。因此,新课程下的化学作业,应该架起师生间心灵和信息交流的桥梁,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部分。 二、化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1、化学作业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化学作业的要求上也应该紧跟课改的步伐,配合课堂教学,体现新特点:①因人而异,学生的能力不同,层次不同所以作业内容的布置也应有层次性,可供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且感兴趣的。②题量要少而精,作业要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③联系生活,可以开发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让化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④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去完成一个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2、化学作业的形式

(1) 改革习题布置方式,加大习题解题策略的教学引导

目前新教材已普遍使用,各种新型开放题,研究性习题逐渐增多,但不难发现诸多教师将此类习题简单地当作巩固性训练题大批量地去让学生完成,这种做法违背了习题改革的良好初衷,因此,习题教学改革并不是仅仅引入新型习题就完事的问题,教师还必须加强习题解题策略的具体指导。具体经验是:①教学中引入新型习题的初期,应多加示范与例题剖析。例如:实施小结性作业,就在课堂上教师亲自完成1~2 个小结性习题作示范,从小结思路到文字描述方式都详尽展示,便于学生模仿迁移。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也应做到条理分明,形式多样,有网络式、表格式、简图式、

要点式,为学生完成小结性作业提供有用的易迁移的范例。②应适当花费时间授予学生解答新型习题的有效策略与方法目前的开放性、研究性习题,从解题操作模式上可分为:记忆搜索型、理论规律探索型、信息迁移型、分类讨论型、应用问题型。仅以“记忆搜索型”为例,如:“要求学生列出中学学过的对水能消毒杀菌及净化的试剂,并比较其优劣”。这类开放题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结构中调出与题意相关的知识来解答。解题时学生需要从已有记忆中进行快速探索,用以考察学生知识网络建立的有序程度与牢固程度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为让学生能有效完成此类习题,平时应多引导学生完成小结归纳作业,多有意识地整理与积累化学学科的小范围适应的规律,并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同样,其它类型的习题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去掌握合适的有针对性的解题策略。 (2)适当创新作业形式,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各项目标。

为了更好的发挥化学作业的重要作用,我们将在作业的形式上体现灵活性,除了常规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书面作业外,还要布置适量的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①口头表达作业。主要是识记内容的复述,在复习巩固相关知识点时可采用此种方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化学必修2中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其印象因素,原电池的原理及其构成条件等等。学生在回答这些作业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②实践作业。以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为主,例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收集有关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的资料等;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H、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废旧电池的回收等等)、参观学习(参观 造纸厂、化肥厂等活动),也可根据教学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实践作业,收集瓦斯爆炸的实例资料;调查研究灌河水质等。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体现了化学以人为本,学为所用的目的。③探究性作业。结合当地条件和学生实际设计探究活动,选择一些生活问题、环境问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化学必修2中原电池的内容前,让学生调查市场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为探究作业,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环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化学作业的优化评价

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即作业的批阅方式,教师往往采用独批、独改独评的方式,工作量偏重,造成没次作业的批阅周期过长,作业反馈时间太长。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的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作业批阅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有效的作业评价方式是让学生参与的评价中来,由师生来共同完成。笔者曾尝试以下集中批阅方式:(1)随堂批改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当堂完成,可采用竞赛枪答、小组比赛的方法,当堂集中统一批阅。(2)当面批阅。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做到人人过关,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面对面,逐题批阅。及时指出错误,并要求学生马上订正。(3)分组批阅。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任组长,共同讨论各习题的 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参考答案,各组成员流水作业,然后由组长监督,并帮助他们进行订正。这样,学生在批阅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4)集体批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挑选作业中的突出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其他学生集体批阅,指出其错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减少错误。

(5)自改和互改。对一些比较简单的作业,教师可以先报出答案,作业评价将由过去的对文本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提倡多元评价的相互结合,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

关注过程与方法。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着力改变传统的“只见分数不见人”及“非对及错”的评价方式。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要积极推进化学作业改革,创新化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式。使教师变主角演员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做作业,乐于做作业,提了作业的时效性,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第二篇: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特点是内容多、知识碎,尤其是高一(必修一)教材中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因此不少高一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特点是内容多、知识碎,尤其是高一(必修一)教材中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因此不少高一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的树立和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下面关于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一方面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学生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了解反思学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

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叫“习得无助”,是指人在长期的持续紧张或失败后,对自我丧失了信心,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或问题非常简单,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有些麻木和机械了,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作为教师而言,这是我们课前反思的重点,我们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仅凭熟悉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三、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的不同进行教学。

四、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这里包括两方面:

1、教师要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教师提问,分段检测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给学生时间,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要讲究效率,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及时调控,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让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