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教学反思

我认为熔化和凝固是热学中比较重要的课,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熔化、凝固是两个能相互转化的过程,晶体和非晶体性质间的不同,还要学会作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

学生在做探究实验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加大对实验整个过程的引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在课前就做过了实验操作过程,本节课只要求学生能够能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这样就可为下面讨论节省大量时间。

教学时应特别重视对图象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根据数据我们会画出一幅曲线图,然后让学生对海波曲线图分析,学生很容易会发现海波有一个平稳阶段,然后开始学习海波的熔化。

最后结合试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海波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之后才开始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一个固液共存的阶段。而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学生很容易得出晶体形成时的图像。了解这些之后,对比海波和蜡熔化实验时收集的数据,对蜡可以简要的从温度与状态上说明与海波的不同。然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自己感觉还有不少问题没解决,如:学生很容易认为海波的整个曲线图都是描述熔化的过程,这个要通过提问与观察让学生理解整个曲线图中哪个阶段才是真正的熔化过程。首先这时可以提问分析AB、BC、CD三个阶段的状态如何,温度如何变化?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熔化的概念去判断那段是熔化的过程(根据“熔化的概念”这个提示比较重要),然后追问:海波开始没有熔化,达到48摄氏度时开始熔化,这说明海波熔化需要什么条件——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再追问:通过图你发现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何——不变。再次追问:此时海波有吸热吗?针对情况,下节课还要补充些材料和习题。

 

第二篇:熔化和凝固的教学反思

《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材的“二次开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教学材料,以更好的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课程要求下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要提高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意识、创新意识。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在教学上,我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就《熔化和凝固》这一节课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

本章的选材注重从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的能力。而《熔化和凝固》又是这章比较重要的一节,内容规律较多 ,又有探究实验。在没有充分理解教材,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的情况下,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清晰,重点、难点更是把握不到位。所以上第一个班的这节内容时,大致的按照教材内容编排的顺序讲解,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对学生而言,更是无所收获。经过这节课的经验教训后,我从新熟悉这节课的教材,理清思路,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如下: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理解什么是物态变化。

3、通过探究实验,理解熔化和凝固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熔化、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4、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物质熔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的规律。

经过反思,我理清了整节课的思路,合理安排了教材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之后,接下来的两节课教得比较顺利,知识点清晰,重、难点突出,学生反馈也比较好。

总结经验:在日后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我必须先熟悉教材以及大纲要求,懂得合理利用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能够作出适当的调整与安排,明确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目标以及把握好重点、难点。在这基础上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拓展物理教学的知识面,做到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要有所创新。

二、提高课堂实验的组织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安排了科学探究实验这一环节,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目的之一也是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实验也成为了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熔化和凝固》这节课中,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我把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介绍了海波以及实验用到的器材后,安排一

个学生负责计时,当海波温度升至40℃左右时每隔半分钟喊一次“时间到”,另外的两位学生的一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另一位说出当时物质对应的状态。其余同学负责记录相关数据。一切准备完毕后,开始实验,学生之间还算配合,1~2min后,麻烦出现了,在温度计示数为39℃的时候,海波开始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且温度一直上升,几位学生也开始手忙脚乱,互不协调,最终学生记录的结果与理论上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完全不符。显然这次实验是失败的,接下来的对实验的规律探讨也难以进行,以致这节重点内容无法在课堂上顺利完成,学生听得还是一知半解。

面对这次实验的失败,我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由于海波的不纯净,有杂质,加热时海波受热不均匀等客观因素外,还因为我缺乏课堂实验组织的经验,课前没有做好实验的准备,没有先试做实验,发现其中会出现的问题。经过反思,我对这个实验做了以下改进:

一、课前准备充分。在课堂前安排学生预习好,作为教师要准备好这个实验用到的器材。

二、药品少量点,还要用适合温水加热。

三、实验过程中,注意要对海波进行搅拌,使其受热均匀,掌握好整个实验的操作。观察现象时,要求学生分工明确,一位同学记时间,一位同学观察状态变化, 一位同学观察温度计示数。读数要准确,帮助读数的学生事先进行指导。

四、画好图象。在成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对于凝固的特点,只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反推得出。

五、我为了在课堂上显示最佳的实验效果,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FLASH课件。 课堂科学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的途径。在实验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先进行演示,发现其中操作方法和规律及实验改进方法,然后才能在课堂上容易调控学生实验进程。此外,尽可能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和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面对实验的失败,我们也应当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初二物理的教学是引导学生顺利打开初中物理学习大门的关键,身为物理教师的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1、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好有关的物理概念,能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上的现象和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例如《熔化和凝固》这一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出物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从这节课的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分析图像,并从图像中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2、讲授知识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个班的学生,甚至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教学过程中,我应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做到“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做到“因人施教”。

3、课堂上,我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对相关知识点讲解到位。课后,也要做一名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

聆听者,根据实际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5、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要多听老教师的讲课以及经验介绍,虚心接受前辈们们的意见与指导,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提高控制课堂纪律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有效率地完成课堂任务。

课堂纪律是影响一节课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课堂纪律乱糟糟,那备课备得再充分,教学效果也会不如人意,特别是在上物理实验课的时候,学生因为好奇心强,进入实验室忙着观察实验器材和讨论,因而没心去听老师对这个实验的讲解。到了真正操作的时候,搞得一团乱,所以作为一名新课标物理教学的老师,我一定要提高控制课堂纪律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正确的完成实验过程,并能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出相关规律。

一节课40分钟,在理论课讲授的同时,也应该保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消化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率的完成相关练习,起到加深对整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巩固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根据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