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

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

听了我校教师在教师论坛上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讲座,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和鼓舞。认真反思自己的成长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熟悉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一、向名师学习

有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其长期实践、不懈探索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从点滴的教学方法到严谨的课堂结构,乃至独到的教学风格,然后再转益多师,水到渠成,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从读书开始

作为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但更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细心的教师经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布满聪明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有时我们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轻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要害的原因就是平时书读得少,缺少知识的积累。所以,我们要有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在看书、读报时,要特殊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三、从网络开始

教师除了可以在网上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外,网络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把远隔千里的老师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的交流,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并且在大家的交流中,往往还会有更多的意外收获。

四、从课题开始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熟悉,非常值得一线教师们采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校的“支点导学,模块达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就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这样一个发展的机会。

五、学会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是高素质的、还应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教师,应当怎样在新课程改革中重新熟悉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做课改的主人呢?只有学会反思,才能在课改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不断矫正错误,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在课题实践中,教师们碰到了许多问题,而不得不广泛阅读,相互探讨,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教育视野得到了开阔,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的前、中、后等方面获得体验,上升为理性熟悉,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许多成功的教育者,都认为教育科研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

 

第二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案例与反思成集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案例与反思成集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它是教师的职业追求、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变化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对教师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本次课程改革不仅是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挑战,而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终身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要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一财富蕴涵其中》把终身教育看作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不断培养其判断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它将是进入21世纪的钥匙,应被置于社会中心位置之上。要重新思考并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拓宽终身教育观念的内涵,使之成为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化,而且构成一个形成完人的持续过程,形成一个包括人生各阶段教育的统合、教育体系的统合、教育计划的统合、教育内容的统合以及教育机构、设施、组织的统合。教师的专业生涯理论与终身教育思想显然是相辅相成的。

不断的学习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从教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绝不仅是人类在某一阶段的事,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是不断积累、日益发展、

长期连续的过程。从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角度来说,教师不仅是“教人者”,也是“学习者”。不论时代如何改变,也不论是自发的还是被动的,教师始终都应该是持续的学习者,这种学习就是专业发展,就是专业成长。

教师要有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保证,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专业知识是教师作用对象的资本,是教师教书育人所必备的业务素质。教师如果缺乏专业知识,教学过程就无法进行。教师以其所掌握的聚着人类数千年文明的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当中去,转化为学生所拥有的精神财富,赋予他们新的品质,都有赖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任何一位教师,要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缺乏教学理论,没有专业知识,犹如建筑大厦少了砖、瓦、灰、泥、石一样。

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我校的全体教师在教学上都很务实,都努力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就有些不适应课程改革,表现在一缺乏理论学习指导,二没有书写的习惯即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为此我镇将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放在重点。我们不但为老师搭建交流、成长平台,也对老师提出要求——每月交一份案例与反思,旨在敦促老师向专业化发展。

我们都知道,教学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的过程。成功的教师倾向于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为此,我们就从老师的撰写案例与反思入手。刚开始,老师写的案例与反思不是寥寥几笔,就是废话连篇,或是没有理论根据,或是缺少事实支撑。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没有间断,在坚持中,老师的一篇篇反思成文了,有了嚼头。一学期下来我们将老师的案例与反思做成集子,发在老师的手中。老师们看到自己的作品也是激动、欣喜。这极大的鼓舞着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我们的坚持,我们的《案例与反思》已经做到第五期,这几期将教师的作品按等类划分。

这其中老师们也有困惑,也有情绪。比如有些老教师刚要求是,很有情绪:我教好学生了就行,还要什么反思,我又不是什么专家,这不是调理我吗?一学期之后,第一本《案例与反思》成集并下放给各村小,当每位教师见到自己的作品真的“见诸报端”时,一切抱怨,一切的抵触全都烟消云散了。在这方面做得好的教师有华玉伟、徐淑贤、等几位老师。

在反思中,我们学会了理性,学会了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工作更像学科的研究者,不再只是辛勤的教书

匠。真实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的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导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