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学好语文反思

学生如何学好语文反思

平安街道小王小学张华

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老师的“教”要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这样才能共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一直在强调老师的“教”,却常常忽略学生的“学”,形成了教与学的不平衡。我在教学上很重视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总结起来有几点:

一、“读”领风骚,动手唯先

读,可以把静态的叙述变成灵动的画面,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音响。读是跟作者、文章最亲密的接触,就像交朋友,读得多了,就能形成默契,心心相通,从一般朋友变成密友、死党。

当然,学语文不能只是眼看嘴念,更重要的是动起手来,批注、查阅、筛选、整合、归类等都十分重要。可见,学语文绝不只是听听教师讲课,还要自我探究。

而动手学习,既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更是积极的学习状态,它能很好地克服人们学习时常有的惰性。人们学习时,尤其是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常常能用眼看就不用嘴念,能用嘴念就不动手去写。消极、被动的学习,越学越累,越学越没兴趣。动手,是对各个学习器官的综合调动,也是对学习中各种不良习惯的有效矫正。

二、没有记忆,就没有语文学习

怕大量的记忆是中生学习的大敌。怕的原因是记了还会忘,觉得记了也没用。其实,记忆对任何人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要做到有效记忆,首先,思想上要重视,做任何事情、搞任何学问都离不开记忆。其次,要相信自己能记、会记。科学告诉我们,中学以前是记忆的黄金时代,中学是白银时代,大学是青铜时代。我们处在记忆的白银时代,又有很好的理解能力,这是记忆的第二个黄金期。

记忆首先需要背读古代诗文名句。有位作家说过:“诗词歌赋是语言的磨刀石。”一个学生如果能背三四百句名言,能背二三百篇古诗文,那他的语言表达、文章立意、写作技巧一定是另一番样子。你可以选择自己特别喜欢的诗文熟读精背,并且锁定一两位先贤的诗文,甚至再读一点关于他们的传记或评论,尽可能熟悉这位先贤的生平事迹、思想性格,让他的形象在你心中复活,让他成为你打开理想学校之门的金钥匙。

记忆不只是直接的读背,还在于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观念的枷索,我们要有学习的责任,有为我所用的决心,以及完成学习目标、造就自我的意志。

三、要有规划意识与自主理念

规划是对学习时间、学习项目、学习内容的自我管理。一天要记一句名言,背一首古诗词,读一段简短的古文或现代文佳作,记、背、读的结果要落在纸上,留下印记;一周要去一两次阅览室,翻阅一两本杂志,写一则随笔;一月要读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并有摘抄、点评、欣赏的文字。这些安排可以与课文学习同步,也可以自主设计。

作为中学生,你已经拥有一定的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方法,完全可以进一步开动脑筋,尝试自主的语文学习。做到主动地学,到位地学,有标准可操作、可检查地学。学的过程可以有疏漏,学的结果允许有错误,因为这些都可以通过课堂听讲、请教老师、同学交流和自我研究加以弥补。比如,读一篇文言文,心中一定要有古文意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实词虚词等等,在此背景下去读去想,才能通其“言”,得其“文”,文言并进,落到实处。

四、弄熟课本,是学好语文的本分

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诗词所包容的知识点,其实就是考试的要点。课本读透了,知识到位了,应对中考的能力就基本具备了。

课本的学习可以结合题目进行,但不能为做题而做题。做题时要追问自己:从中掌握了什么,丰富了什么,提高了什么。要将所学知识在题中实践运用,让知识活起来。思路在练中清晰,方法在练中形成,技巧在练中悟出,规律在练中掌握。语文学习,听则懂,练则会。懂是一种心理,而会则是一种能力,能力不是听来的,而是实践来的。

五、抓住细小,学过见过就不能放过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语文需要积累,需要思考,这积累和思考,关键在平常,在细微,在你的不经意处。

很多同学总是把见过的知识轻易放掉,不去主动做笔记,丰富自己。总是认为老师教过、讲过才是学过的学生,永远是被动的。教和学毕竟不是一回事。学就是整理有关知识,做有关习题,从而掌握知识,吃透知识。老师讲过的,你不去整理吸收,还是等于没学;老师没讲过的,只要你见到就能整理记忆,做习题,这依然是学。

语文是大学问,但语文学习的关键其实在细小,在平时。

六、敢问善问,做一条清澈的小溪

鲁迅先生有一句箴言:“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若烂泥塘,谁知道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在求知问题上,应该坦诚相见,没有必要掩饰自己。有问题就去问老师,敢问善问,做一条清澈的小溪。

学习要问。只有问,才能说明你的学习在由被动转向主动,转向自觉,转向独立。但一个真心向学的学生,还要做到三不问:不经独立思考的不问,不能提出自己观点的不问,不经查阅相关资料的不问。

教会学生如何学好语文,教师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初一学生如何学好语文

初一学生如何学好语文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初一的学生,首先是要认识到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学习上的不同:①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升学压力小,全凭家长老师督促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②小学语文知识单一,内容简单,初中语文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多样;③小学学语文以老师教读带读为主,中学学语文则在老师指导点拨下学生自学为主,学生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感悟;④小学以课堂上听课为主 ,升入初中后要求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老师由过去的“保姆型”变为“指导型”,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并了解到以上初中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异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搞好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过渡衔接,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使中学的语文学习在小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螺旋形提高。

我认为升入初中后的语文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学会读语文书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的不会读书,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首先在读书上下一番功夫,首先读语文书,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认真阅读研究课本。

假期或学期初,新书一到手,我们先要读目录看说明,甚至要看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任务和重点,然后逐单元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各单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还可以摘抄或列表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在每一课的课文阅读上学会“读提示—做预习—提问题—解疑难—做练习—写总结”的六步读书法。对每一篇文章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二 、学会用语文书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会使用课本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具体做法是:在阅读语文课本的同时,还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生字词及疑难问题。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再如老师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种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勾画读书的做法,既可以使我们读书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有利于我们日后的复习归纳整理,复习时只要翻翻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勾画圈点的符号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画在重要的句子下面(中心句、重点句等)。

“~~~~”画在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下面。

“△”画在文章段落旁边(精彩语段或结论)

“·”点在生字、生词下面。

“□” 圈画出重要的字,词或优美词语。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此处需要认真思考。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自学中或听课时有疑问,需向人请教或查阅参考书。

“①、②、③”标在有关文段、文句左上角,一般表示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或某段中包含了几个要点。

书上做的标记符号没有统一规定,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套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符号使用,标记符号一经使用就不要随意改变。但应注意不要在书上标注太多的符号,因为标的太多反而起不到提示作用了。

学会用语文书,还应做到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习写作的范文,尤其是初一学生写作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写作的初期阶段应以模仿为主。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的确,写作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文章,必然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就“偷”用了别人文章中的东西。

三 、学会听讲

在校学习,听课是获得知识,转变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到:看、听、记、问、思五点。

1、眼看

科学实验表明,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看”的记忆为最好,课堂上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上课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挂图、投影、屏幕等等,更要看所学课文的具体内容。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课的重点内容,要一字一句看明白,力争做到过目不忘。还要注意看同学的板演,更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容,边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学习效率更高。

2、耳听

上课时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点拨讲析,听同学的讨论发言,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听出重点、难点、疑点。只要认真用心听,听出这几个关键,不仅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记忆力,还可以增强理解能力。

3、笔记

看明白听清楚还不够,还要认真记笔记。上课以看、听为主,笔记为辅。要学会抓住重点记录,一般老师的自学指导,开场白、板书、是重点。有的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开头没注意听,再听后话,不知所云。有的认为自学指导、开场白是闲话,不注意听,当听到正题,才知闲话不闲,想记晚了。老师提的要求是重点,如“××段要重点分析理解,××内容了解即可。”老师的课堂总结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应记录下来。

笔记记在哪?语文课上笔记一般记在书的空白处即可,学完一课后再归纳整理记到笔记本或积累本上,自己整理总结笔记的过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过程,强化记忆的过程。

什么时间记笔记?应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如重复、停顿、板书时抢记,逐渐培养听记结合的能力。

4、积极问、答,锻炼思维

课上答问,一种是“内心独白”自问默答;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与同学齐答或举手起立独自答。这是学习的有效方式,回答无论是对,还是错,你总会有收获。积极答问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反应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当然问还包括向老师、同学提出疑问,请老师同学解难答疑。及时解决自己在学习、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四、学会积累,多读多写、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阅读时,要做到课内课外结合,多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因为

这些均是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拓眼界、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读书,而不愿写作文,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更无深意;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锻造思想,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读书心得一篇,记录所思所想。

五、 学会独立思考,学与思结合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才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再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务求水落石出;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培养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六、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从政治课中学观察思考问题的方法,从历史课中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课中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课中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理化课中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课中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验。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从《散文》、《诗刊》中提高语文素养,从《读者》中学人文关怀,从《半月谈》中培养政治敏感,从《探索时代》中学会展开科学幻想。③跳出时空环境学语文。这就是所谓的远程学习、网络学习。举凡“科教频道”的《希望英语杂志》、《百家讲坛》、《开心辞典》、《大家》等栏目,还有大量的语文学习网站,给我们开辟了丰富多采、真正互动的全新的学习形式。

语文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学,认真地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巧?作舟”,相信你一定会学好语文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