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锦官驿小学 王雪梅

《抵抗弯曲》是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我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柱子和横梁;第二部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即探究横梁的宽度与厚度和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第三部分则是综合运用研究横梁平放与竖放。课后,我们科学组进行了认真的评课与反思。

新课的导入,我选择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示房屋与大桥,通过寻找它们结构上的相似之处,使学生清楚明白地认识了横梁与柱子。这一环节开展还是比较顺利的。进入第二部分,我是让学生采用猜想的方式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进而得到了材料、宽度、厚度以及长短四个推论。由于课堂上只要求宽度与厚度的研究,对于其他两点我只是简单地举例带过。本节有两方面的探究,加上之前班级对于实验方案设想难以把握。所以课上,用实验证明抗弯曲能力与宽度有关,第二个试验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因为材料是时间原因只能做一个演示试验,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遗憾。教师只是参与者和引导者,不能灌输式的教学。

上好这节课,我认为在实验中要使学生很好地把握控制变量法。因此,在实验之前,我让学生讨论为使实验公平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控制变量?经过学生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垫纸桥的高度都要统一即桥的高度相同”,有的也提出“桥架空的长度要保持一致”,有的学生补充“硬币要放中间并且轻放”。在我的引导之下,又得到了统一的弯曲标准——纸梁中间接触桌面。这些回答,很好地解决了如何控制变量法。为了使学生更清楚明白这几点,我拟出实验计划后以课件的形式放映。明白实验方案后,我直接以ppt的形式出示计划,让学生实验时更加有序。学生的积极性与趣味性较高。实验汇报环节,采用小组汇报,清楚明了,其他小组也看得比较有对比性。汇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有个小组领的卡纸材料不一,得出了大相捷径的数据,引出了无心插柳的可喜场面,让学生明白材料的重要性的同时,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小组做实验时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求实的态度,这是遗憾的地方。尽管得出了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对于增加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学生经过两个实验对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但是,我忽略了一点,没有说明表格中的实测与我们的预

测有出入的原因,欠缺细致的思考。

经过本次的课堂教学,我看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课程的安排上,我要更加细致、充分,各环节的进行还应该想得更充分。

 

第二篇: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保定高新区小学 徐洁

《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纸的抵抗弯曲的能力进行研究,让学生认识增加纸条的宽度与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用实验认识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多媒体有着信息面广、量大的特点。借多媒体的这一特点,首先我在教学柱子和横梁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简易的房屋和桥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相似点,让学生明确房屋、桥梁等结构主要是竖着的柱子和横着的横梁共同支撑的。进而有效地完成了对横梁和柱子两个概念的教学。

其次,我在教学“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环节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桥梁,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横梁可能在材料、长短、宽窄、厚薄等因素上存在差异,这就为“猜测哪些因素会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这一环节做了铺垫作用,有效地扩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教学下一环节的效果。

2、让学生的猜测加入课堂教学。

让学生猜测,不仅能更好地知学情,而且更能有效地让学生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撞击,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本节课中,我重点安排两个猜测活动。

(1)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让学生自己猜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相关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这些因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旧知识水平。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对纸的抗弯曲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从中也说明了这个预测是有道理的。

(2)实验前预测横梁承受的硬币个数。

从六年级这个学龄阶段学生的知识层面分析,他们预测横梁承受硬币的个数会随着宽度或厚度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增加(比如宽度增加2倍,垫圈个数也增加2倍)。但实验的结果是纸的抗弯曲能力是随着纸的宽度、厚度增加成几倍增长的。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思考也会更深入。

3、注重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

(1)注重实验的设计。

1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实验之前应让学生体验对实验设计,其实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因此作为教师要慢慢地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让学生学会辨析实验中所需的材料、材料的要求、可能碰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它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紧密性。

(2)注重实验后数据的分析。

在实验做完后,应对实验的数据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和整理,这正是整个实验的目的所在。针对这个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对实验数据做一个对比来帮助分析数据,这样就可以更直观的看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我认为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好控制变量。因此,在学生做实验之前,给出时间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好研究计划,再通过全班交流的方式完善实验计划。力图使学生在实验之前明白什么条件需要改变,那些条件应该控制不改变(两个柱子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柱子的高度要一样;纸条的长度要保持不变;硬币要一样;硬币放在同一位置等等)。只有这样我们获得的实验结果才是准确有效的,才有说服力的。

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掌握得较好,这与课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有关。但在学生实际实验中,仍然有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到多种情况,以使教学更完美。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