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研活动记录——公开课《谈读书》

课题:《谈读书》

活动地点:办公室1

主持人:聂敏

说课人:张素霞

记录人:随德民

参加人员:

活动主要内容:

张素霞说课:

我在教学设计时认为随笔是议论文的一种,文章谈了读书的方法、作用等,没有按议论文的格式写,写得比较随意。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积累文中见解精辟的句子,理解比喻、排比、对比等在文中的作用。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入更精辟。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帮助一个叫“无助”的人完成《读书名言集粹》目的是让学生积累文中的句子。由于时间关系还有一个环节没时间完成(理解比喻、排比、对比等在文中的作用没涉及)。

评课:

聂敏:上课很有激情,教师的语言富有激励性,学生的读书热情得到了培养。讲名言的环节设计较好。

夏广云:导入时用名言,加上老师煽情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探究课文时设计的故事人名“吴助”取得好,请学生帮忙,找读书方法、读书好处的句子,形式活泼。拓展延伸积累名言、警句也有耳目一新之感。建议: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求要明确。

1

隋德民:教态亲切,声音动听,环节衔接自然,课堂语言优美,设计了“吴助”故事,新颖!质疑费时太多,板书太随意。

随景平:整堂课以“读”贯穿:检查读——质疑读——积累读——拓展读一气呵成。语文课堂上重现书声朗朗,语文味强起来了。下面就四个环节谈谈我在课堂上的观察和对这一环节听后看法具体讲讲我的理解。检查读抽了三个女生,这三个女生在我看来是属于同一层次(中上)面窄,不知上课教师要检查什么,(答:检查字认到没有)读后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指出有没有读错字,这样检查的内容单一,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用同一种要求,不利因材施教,也检查不出学生的预习情况。质疑读环节学生提了四个问题,提问各层次学生都有。但提的问题质量不高,都是关于句子理解的,费时多,生生互动时没有出现相互碰撞出火花的情景。可见教师预设时没有充分考虑这一方面的问题。积累读的环节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特征和学生层次的,这一环节的设计较为新颖,故事中的人名别有风趣,其实就是换一种说法话积累,活动化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效果是好的,可以说是本课的亮点。拓展读时让学生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说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学生说到了孔子的语录,不妨做个比较阅读,让学生说说他们观点一致的句子,或做个分类整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积累。总之,我觉得这堂课如果在教学设计上进一步细化,精心预设,面对意外也不用向对那个故意乱叫的学生那样被动了。公开课上每个学生都好表现的,他的乱叫某种程度也是要引起老师的注意,处理不好会产生负面影响。

张素霞授完《谈读书》一文后获益良多,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谈读书》一文是英国作家培根的著名随笔,本文短小精悍,但论述范围十分广,语言极其简练,几乎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而且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把指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以及学习文中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作为教学重难点,并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再读课文,品析探究(3)、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在授课过程中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通过层次清楚的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路以及明确文章的论证方法,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品析语言,总结收获,通过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接触课外的知识,从中找话题谈看法,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考虑初三学生的应试需要,在授课过程适时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如在“找话题,谈看法”环节,指导学生应先确立鲜明的观点,再找到有力的论据,并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来完成对话题的论述。这就是议论文考查开放性题型时应注意的应试技巧。在与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不随意否定学生的看法,致力于创设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教授本课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谈话导入时准备不充分,未能很好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开始并不 2

成功,这为后面与学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难度。在整体感知环节条理不太清晰,学生还不能很清楚地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对本文的论证结构也不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不能得到巩固。虽然本文不是严格的议论文,但属于议论性随笔,有关的知识点应该有所涉及。另外课堂需要有一个点燃激情的台阶,应设计一个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可以是有关读书目的、读书方法或是读书作用等方面的探讨,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并化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由于未能发挥自身良好状态,与学生的交流较生硬,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我最遗憾的地方。

在反复思考琢磨后,对本课教学设计做出如下调整。为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可在整体感知环节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提纲图来理清文章思路与结构,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品析语言时注意适时指导学生如何朗读,通过朗读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作者的精辟见解。在品析语言进入拓展延伸环节时,设计问题来过渡,如“现在社会上流传这种说法,读书根本没用,还不如来学炒股,学习如何赚钱来得实际,同学们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利用课堂的讨论来加深认识,获得启迪。

以上是《谈读书》一课的教学反思,这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上公开课不仅仅会留下宝贵的教学经验,还能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能力。通过参赛,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并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信念,将为之奋斗一生!感谢汕头市第七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感谢各位老师!

3

15.《谈读书》

古城中学:张素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⑴ 诵读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⑵ 讨论法: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质疑,

在合作中交流。

⑶ 练习法: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情感价值观:⑴ 在品味语言的美感中,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

⑵ 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

【教学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名言故事导入

1.头悬梁锥刺股(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

2.囊萤映雪(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见《晋书·车胤传》)。 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3.凿壁偷光刻苦读书(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今天再学习一篇与读书有关的文章,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先哲的高论。

二、走近大师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少年时代已才华出众,12岁进剑桥大学。1596年受聘为女王的特别法律顾问,后受牵连蒙冤而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写出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被黑格尔赞作“充满最美妙、最聪明的议论”。1626年他在进行一次科学实验时,受寒致病,不治身亡。代表作有《培根论人生》。

三、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注意生字词,同时思考:课文围绕读书谈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怡( )情 统筹(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4

吹毛求疵( ) 味同嚼( )蜡

2、 提示: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

四、探究内容:

1,读书有哪几种目的?作者是如何进行阐述的?体会对比论 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

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作者阐述了哪几种读书的方法?

提示:浏览、略读、精读

3、作者阐述了读书哪些方面的作用?作者分别是如何论证的?

提示: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第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

说理方法。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

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五、拓展与积累。

1、读书的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名人读书的故事。

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

六、练习:

摘抄并背诵课文中有关读书的名言。

附录:【板书设计】

读书的目的 怡情、傅彩、长才

谈读书 读书的方法 浏览、略读、精读

读书的作用 塑造性格、弥补缺陷

5

6

 

第二篇:初中语文《谈读书》教学设计

《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谈读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第一篇,该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学习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正确认识,丰富文化素养。启发学生对读书作较深入的思考。

课文是一篇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黑格尔曾评价“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像、有力的智慧、最聪明的议论”,因此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这些特点。

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择。

设计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每一个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3.发挥教师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些未知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的空间,组织好阅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4.强调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设计思路

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和培根其人其事,培养学生搜寻、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其次让学生个性化阅读,作读书卡片,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完成课文的初步感知。然后展示读书卡片,交流阅读初感。接着让学生写结构提纲,把握文章的内容,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再通过品析哲理、质疑问难这一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最后课堂上交流课外收集的信息,实现课文的拓展延伸,教师再推荐一些谈读书的文章给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的

1.能理解和背诵培根关于读书的一些格言和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会做读书卡片和读书提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培根的生平和其著作;查阅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和故事;借助工具书,诵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

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个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哪些论述?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五分钟后,让学生说说勾画的关键语句。学生有可能勾画的语句有: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读书时不可存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4)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师:同学们,你们找这些关键句都找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品味一些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齐读一下,然后说说这些论述了读书的哪些问题。

学生:(1)是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的

学生:(2)是论述读书的作用的

学生;(3)(4)(5)是论述读书的方法的。??

师:同学们刚才的分析都较到位,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分析,给这篇文章列一个提纲。

在做提纲笔记时,你需要一句一段地认真读,先弄清楚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对每个层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段落大意,在几个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说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因为是议论文,因此要注意分析文章的说理的方

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提纲笔记,重点分析说理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并发现优秀提纲笔记。

展示学生优秀提纲笔记。并对一些重点进行分析。

(1)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三、品读,并作读书卡片。

师:同学们在整体把握了课文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熟读并做成读书卡片三张。(教师发设计好的读书卡片给学生)

资料摘录卡片

卡号类别

书名或报刊名:卷期页

题目

著(译者)出版社出版日期

摘录内容:

四、展示学生的读书卡片,并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这一环节里,学生既可以谈自己的读书经验,又可以结合课外读到的名人读书的故事来论证摘录的观点。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读书的正确认识。)

五、拓展延伸,学生交流在课外收集的读书故事和格言。

学生有可能收集到的格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学生有可能收集到的名人读书的故事,老师补充交流: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六、老师补充当代名人谈读书: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金

在人生转折和变移的关键时刻,书是路标。——陆天明

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白岩松 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七、教师推介阅读《书为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