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体育教学反思()

12月份体育教学反思

杜加刚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过去的这一个月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体育课上面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的表现,我们都曾经是小学生,现在学生的思想跟当时的我们相差很大,在做老师的这段时间里面我一直在观察、留意学生的变化,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只有了解他们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低年级的学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只要是让他们下去上课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要解决的就是有意注意这点,当然根据他们的心里和生理特性主要安排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容易做,好玩的项目,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另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真的很重要,现在上课几乎都在外面,比较空旷,学生很容易被外面的事物吸引。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知识是一样的,如何让他进入学生的脑海里面,所以在教学中因才施教是教学的本质。

 

第二篇:5_12震后反思学校体育教学

第21卷第6期20xx年11月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ChongqingCollegeofEducation

Vol.21No.6November,2008

5.12震后反思学校体育教学

吴红豫

(重庆教育学院体育系,重庆400067)

摘要:有感于5.12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卓越表现,反思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在教学中具有培养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运动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当自然灾害突然降临,才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逃生机会成功自救并且机智勇敢地救助他人。

关键词:震后反思;学校体育教学中图分类法:G8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08)06-0125-03

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8.0级地

震。大地咆哮,家园沦陷,大半个中国在摇晃。顷刻之间,一场人类的浩劫逼近了我们,一场生死时速的考验逼近了我们。一道道的裂口,一道道的伤痕,像皮鞭一样抽打着我们。废墟下彼此呼唤的歌声,废墟下老师雄鹰展翅般守护学生的雕像,废墟下被救出的孩子感恩的敬礼。这些命运的瞬间,这些从黑暗中射出的人性之光,打动了我们,击溃了我们内心的河岸。多少人泪流满面,多少人热血奔涌,全中国的泪在为之泼洒[1]。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值得大力表扬的一个群体是在地震中表现得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勇于救助他人的少年儿童。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老师和同学,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非凡勇气、顽强意志和可贵爱心,体现了当代未成年人的优秀品质,感动了全国人民[2]。

诚然,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的力量是那么渺小,生命是那么脆弱。但是,痛定思痛,当逃生机会来临,是否能抓住它成功自救,反映了一个人应变能力,而应变能力是长期训练和培养出来的。在突发状态时除了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之外,能否脱离危险就取决于人的身体素质了。而人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正是学校体育教学应该承担和完成的任务。作为学校体育教育与教学的工作者,笔者立足本学科,经过反思学校体育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与同行交流。

力应始终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

众所周知,体育学科是学生在校接受学校教育中惟一一门连续开课的学科。

人体从胚胎到成年,不仅表现在人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即生长),而且构造和机能同时发生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质的变化,表现为发育),这种正向的生长发育的变化,直到高中阶段都并未结束。有的教师认为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该在小学完成,中学就应该以学习运动技术为主,用不着再进行这些练习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身体素质是人体机能能力的表现形式,它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这些素质又是在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的指挥下,通过肌肉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也是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脏、肺脏)功能的反映。其表现形式是人体的各种活动水平和能力(动作的质量),如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等能力的表现,虽然有技术、技能的问题,但其基础是身体素质水平的反映。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体内部各系统虽然都有各自的功能,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毫不相关的、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相关的。包括体育在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整个机体高度协调配合发展的结果。

因此,从生理的角度来看,没有身体各器官和身体各系统的功能普遍提高,就不可能有某一系统的单独提高。只有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的总体水平。当然这并不否认某一活动器官

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

收稿日期:2008-09-02

作者简介:吴红豫(1969-),江苏海门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教材教法以及篮球运动与训练。

··125

的发展,也会起促进身体整个水平相对发展的作用。

体育课既然是一门学科,它就应当有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优选最佳的内容和根据体育运动项目所具有的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的功能,结合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而构建带有相对稳定的教材内容。那种只考虑教材内容的普遍性、一般性功能,而完全否定教材内容的特殊性,不论哪一年级阶段和学生的特点,单凭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是没有根据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与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应当始终贯穿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

2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经常地参加体育活动,不断地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并使其强壮,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意义和长远的意义。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会使他们的身体机能处在一种良好的状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给人健美的感觉。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中,大部分在同龄人中是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方面的佼佼者。

在这种良好状态下,大脑与神经系统也能得到改善。一个人的持续活动,是靠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活动,运动器官的每一个动作,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都是以刺激的形式作用于神经系统。体育锻炼可使神经细胞工作能力提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均衡性得到发展,因而反射时间短,分化能力强,提高对外围器官的协调能力。

在这种良好状态下,不仅能使自己脱离危险,而且还能救助他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和锻炼中,无时无刻不在运用人体的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攀登,爬越,负重,搬运等。抗震救灾英雄少年9岁的林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自己被压在瓦砾下时,他“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爬出来后,他又折回去背了一个女生,又爬回去,救了一个男生……。随后,他又和自己的姐妹一起走了7个多小时的小路脱离险境。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动作“爬、背、走”表现了他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在地震中全班三十几个人有十几个人逃生,其中包括他救的2个人。

笔者曾看过这样一副照片,那是绵阳什邡蓥华镇脚下雪门寺村幸存下来的五名学生在瓦砾堆边的合影。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照片上附的话“雪门寺幸存下来的学生大多数是平日里调皮、机灵的男孩,他们跑得快”[3]。

在这种良好状态下,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在第一·126

·时间做出正确反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有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能应付各种错综复杂多变的环境。如视野较开阔,大脑皮质对各种感觉的分析综合能力强,本体感觉敏锐,对外界的情况反映比较灵活并能协调地支配有机体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雷楚年,平时酷爱体育运动。在灾害来临之际,表现出非凡的冷静和勇气。在短短的2分钟内,他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当他连抱带推把最后一个惊吓过度的女生送出教学楼时,楼梯在他面前跨塌。跨塌了一半的楼梯阻断了小雷的逃生之路。“走廊的前面有一棵树,站在走廊上就可以摸到。我上楼找欧静时就想好了,如果楼垮了,我就让她抱着树溜下去”

[4]

。正是这种灵活

的反应和及时的正确判断,使这个15岁少年表现了罕有的冷静和机敏,展现了危难之中的人性之美。

在这种良好状态下,劣境中也会较易适应,在各种恶劣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生活,能更好适应环境,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他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体考满分。篮球是他的“最爱”,被老师和同学称为“篮球男孩”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学生甯加弛,在废墟的桎梏下,用歌声和身体为大家带来希望和力量,使伙伴绝处逢生。还有本来已经第一个跑出来,但又折返回去救人被埋身亡的12岁藏族姑娘邹雯[4]。生前是班长和少先对大队长,“最爱好体育,在汶川县运动会上100米、200米比赛都获得第五名”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有生死关头独自疏散100多位同学的小英雄彭州中学的欧阳宇航、北川中学的申龙和王佳明、理县中学的张博、等等……。在这些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中,笔者感到非常震撼的是源于他们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成功的实施自救和他救,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因此,笔者认为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3体育教师应当把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的人由于对课程改革方向和目标的理解不甚一致,有的片面强调“兴趣”,甚至把适应学生的兴趣就视为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认为需要“吃苦”和“受累”的项目和怕出危险的项目都要被排除在体育教材之外。因此,也就把单杠、双杠、跳箱等器械都“马放南山”不使用了[5]。殊不知以上这些运动项目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具有独特的功

能。在培养学生非正常体位和突发情况时全身各器官系统是否能够统一行动,有积极的作用。如果不是训练有素,在这次突发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几千名学生才会无一伤亡。正是因为长期具有危机意识,每学期都进行一次全校性的紧急疏散演练。这个在开始被全校师生看来近似“疯癫”的做法,才在紧要关头救了大家的命[4]。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完成教学内容。身体素质也好,运动技术也好,均是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掌握的。把握体育教学规律,根据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及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科学选择和合理搭配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校体育中通过身体练习承担一定的生理负荷,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降低运动技术的竞技性成分。教师应当把握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应当尽可能多地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要有用[6],否则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难以实现。比如前滚翻,学习该动作的出发点应当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应用。在掌握了基本技术之后,就应当强调它的应用。又比如跳远,跳远实际上就是人在生活实践中过障碍的一种方法。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起跳点,那势必限制学生的发挥,就不可能在较宽障碍面前,坚定地采用助跑起跳来飞跃障碍。所有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都需

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

从5.12地震到今天,已经两月有余。我们的心还在被来自灾区的消息牵动着,我们仍然被在抗震救灾中涌现的英雄事迹震撼着、感动着。虽然英雄少年们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是他们平时积累和沉淀的迸发,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他们的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为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任务的学校体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和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将体育学科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极至。

参考文献:

[1]唐林.重庆晨报5·12汶川大地震特别号外[N].2008年5

月.

[2]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表彰抗震救

灾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的决定》.2008-06-28.[3]三联生活周刊[J].2008,(19).[4]摘自新浪网-新闻中心

[5]毛振明,赖天德.解读中国体育课程教学与改革[M].北

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4-35.

[6]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6.334-354.

[责任编辑

可]

Rethinkingofthephysicaleducationafter5.12Earthquake

WUHong-yu

(PhysicalEducationDepartment,ChongqingEducationCollege,Chongqing400067,China)

Abstract:In5.12Earthquake,theyoungpeoplewereverybrave.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shouldintensifycultivatinganddevelopingstudents’physicalqualityandbasicmovementabilityofhumanbodies.Aslongaspeoplehavegoodphysicalqualityandpsychologicalquality,theycanescape,savethemselvesandhelpothersassoonaspossiblewhileanaturaldisasterhappens.

Keywords:rethinkingaftertheearthquake;physicaleducationinschools

··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