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静老师的这节课——《法国大革命》,是比较典型的以

陈宇静老师的这节课——《法国大革命》,是比较典型的以教师引领、讲述和示范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充满质疑、神入和推理的基础型课。

从课程标准和课本来看,这节课包括了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原因、革命进程中的三级会议、制宪会议、巴黎起义、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拿破仑帝国的兴亡等跌宕起伏、惊心动魄、错综复杂的内容。过去,这些内容至少要用三课时才能解决,现在只用一课时,课时不足的问题格外尖锐!这在课本的写作上就是难题,但还勉强可以通过大小字和比较抽象的表述来解决。然而,落实到以学生理解为宗旨的学习过程中,以什么为重心?又怎么使其详略有度?难度之高是可以想见的。另外,作为高中一年级的课程,与初中的《法国大革命》课相比,又应当有什么不同?目标高在哪里?从何方突破?在何处升华?这些都是教学设计首先面临的问题,必须作出现实的、可操作的回答。

我们先从通过这节课,学生可能得到什么发展,来看这节课的实际效果:

第一,从“知识与能力”的发展看,中心突出、重点鲜明。

这节课从18世纪启蒙思想及其社会作用和影响的高度,使学生进一步拓展和理解了法国大革命的主客观原因、关键进程和拿破仑帝国的崛起与覆亡。特别是对《人权宣言》的伟大意义、雅各宾专政的经验教训、《法国民法典》的历史地位和拿破仑战争两重性有了更加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提高了思维上的穿透力和洞察力,触摸了史学在“天人之际”、“ 古今之变”中的通感。

第二,从“过程与方法”的发展看,史论融合、充满理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在历史过程的展开中,自然地 ——通过著名文献的阅读与理解,使学生强化了从历史文献中汲取信息、解释历史的意识和方法;

1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各阶段的比较,使学生初步感受了从时代的使命、历史的必然性与复杂性来评价历史派别、人物及其所作所为的实际作用;

——通过对比当时印刷品的发行情况,介绍戏剧的大众反响,使学生比较合理地认识到社会主流意识的转型、大众心理的强烈感受和觉醒,会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雅各宾派的分析评价,吸收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在方法论上有相当共识的的成果,既肯定了它的“红色恐怖”在解决当时国内和民族危机中的客观作用,又从人类社会最终会回归正常的视角,指出了其失败的必然性,示范了用矛盾辩证的判断,解释历史矛盾运动的思想方法,较好地弥补了课本由于篇幅限制而留下的遗憾。

最为出彩之处是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当学生按照以前的经验和课本的介绍,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作了常规分析后,教师出乎意料地发问:“这些危机的存在是否就等于革命必然爆发吗?”,“于无声处听惊雷”,振聋发聩。这个认知冲突不仅迅速将学生推进深入思考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刺激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识,相信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可能会有重要影响。紧接着,陈老师抓住这一成功的反应,展开了简明扼要的思辨性论述,一方面具体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示范了在社会发展中,思想解放的张力——先进的思想一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变为摧毁旧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这是有生命活力和血肉人性的唯物史观的辩证法,而不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见的,动不动就用抽象的“生产力是根本原因”来掩饰无知和教条。

第三,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看,以人为中心,入事入理、入情。

通过这堂课,大部分学生至少能够:

2

○ 比较强烈地感受18世纪启蒙思想的伟大作用和历史影响。

○ 比较明晰地感悟在那个时代闪耀的民主、自由、法治等人类理性之光。

○ 增强评价法国革命中的杰出人物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的理性的价值倾向;

○ 憎恨封建专制君主的腐败与罪恶,赞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卓越智慧和仰望他们不屈不挠的探索身影和献身精神;认同“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和民心所向的真谛;感叹为了实现这一大革命而付出的血腥的、巨大的生命代价;思考那种 “以革命的名义”看来非常必要的极端措施,实际上是在极为特殊的紧急情况下,为了“救命”而不得不服用的“以毒攻毒”的砒霜,如果任其“发烧”泛滥,甚至迷信于此道,延续不止,就必然走向其反面,因为它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是非正义,从根本上背离了人类共同的道德愿景和世代追求的价值观念。

最后,对于学习和反思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而言,还可能进一步通过反思学习过程,体验“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比较突出的基于唯物史观的那些思维方法在认识历史与解决历史问题中的睿智和力量。从而,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并孕育注重思想方法的意识和习惯。

正是因为在学生的发展上有以上效果,所以,陈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如果我们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和归纳这堂课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主要有赖于以下两点匠心独具的设计:

第一,运用了一堂课一个中心或一个灵魂的教学策略

历史的记忆和理解,需要有一个有意义的认知支撑点来统摄和同化众多的时间、空间、人物及其活动、作用与影响。另外, 3

学生一天至少要学习四门以上不同的课程,如果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是分散的,其效果是可以预见的。为此,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界的老前辈包启昌先生早在上一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一堂课一个中心”的策略,后来有人进一步提出“一条主线”、“一个问题”或“一个灵魂”。无论哪一种提法,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其实质都是一堂课应当有一个突出的、可持续的聚焦点、思考点和兴奋点。陈老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把“启蒙思想”作为 “灵魂”和“主线”,不仅把看似“单薄”的课文变成了诠释法国大革命的资源之一;把看似“形散”的历史现象和“抽象”的历史概念变成了提问置疑的源泉。而且,使这一节课在它所在的单元,乃至近代历史中的定位来得更加鲜明,形成了“神聚”的有机联系和“顿悟”的历史启示。

第二,遵循了学习逻辑与历史进程相一致的认识规律

马克思早就指出过,在发现和认识事物真相的时候,人们的思维逻辑应当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后来,恩格斯又进一步用婴儿在母腹中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浓缩的人类进化的过程作比喻,解释了这个规律。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外部信息的刺激下,内部世界不断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与科学思想史有着类似的轨迹。陈老师把这节课分为五个板块——导言、三个主体环节和结语,如果我们仔细解析,就可以发现,这五个板块实际上是一连串与历史进程相一致的置疑解惑:

导 言:提出了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让《马赛曲》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是什么点燃了那个革命年代的激情?又是什么将革命一步步推向前进?

环节一提出的是:波旁王朝倾覆的原因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设两个小问题:

△ “怎么,造反了?”怎样来解答路易十六的困惑呢? △ 这些危机的存在是否就等于革命的必然爆发?

4

环节二提出的是:法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革命性剧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设两个小问题:

△ 为什么说《人权宣言》是启蒙精神的伟大践行? △ 拯救法兰西——启蒙精神的真谛何在?

环节三提出的是:拿破仑帝国是怎样执行其历史使命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设三个小问题:

△ 为什么说《法国民法典》是启蒙精神的法律诠释? △ 为什么说第一帝国是启蒙理想的铁甲盾牌?

△ 为什么说帝国战争是启蒙世界的武装布道?

结 语:一方面用大结局的方式回答了导言中提出的主题,一方面隐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问题:200年后,

△ 为什么人们依然认为《人权宣言》是革命的标志?

△ 为什么《法国民法典》会成为欧洲大陆各国民法典的蓝本? △ 为什么当年的三色旗依然在法兰西的大地上高高飘扬? 这三个问题紧紧抓住了法国大革命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不仅有利于学生反思刚学过的内容,也为以后的学习注入了思想基础。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对法国大革命做深入的解读和思想的升华,没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没有对当代学生的深切理解和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不敢这样大胆改革、创新的。归根结底,它植根于教师的专业功底和独立的人格发展。

有创新,就有分歧;有大创新,就有大分歧。对这节课可能会有些争议。究其原因,除了前面讲过的,对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有效贯彻基于唯物史观的思想方法有不同的理解与做法外,这节课本身确实有以下三个主要问题值得进一步反思和探讨:

首先,这节课非常显明地突出了思想解放的光辉和实践,值得赞赏。相对而言,其它原因就会显得暗淡。因此,在教师的介绍中, 5

就应当非常小心地设法更好地表达法国大革命的其它原因。虽然,法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其财政、制度、政策矛盾在过去早已有之,但到了路易十六时期,在客观程度上是有变化的,更加尖锐了,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没有人们思想的觉醒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但人们的思想毕竟是以客观的物质力量为基础的,建议调整一下这部分的板书,更准确地显示:路易十六时期的财政危机、君主专制危机、等级制度危机和思想信仰危机,突出这些危机以及它们的关系和共振,最终酿成了大革命的一触即发。 其次,这节课以启蒙思想为灵魂和主线,是有事实依据的,应当肯定。但是,同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为什么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表现是迥然不同的呢?陈老师注意到了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反法同盟的干涉,但这一点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实际上,只要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内容,就可以看到至少还有:法国是早期形成的民族国家之一,国民意识比较强烈,这节课一开始播放的《马赛曲》,第一句话就是“武装起来,公民们”,不是一般的“法国人”、“先生们”或其他称呼,但在实践上,与英国相比较,法国在建立公民国家上显然落伍了,英国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另外,在法国大革命之前,还有美国以人权为旗帜的独立战争。如果再深入一点,法国是一个小农的汪洋大海,城市平民中,小资产阶级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些都是法国大革命表现得格外激烈的重要因素。

其三,启蒙思想是一个大的历史概念,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到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有一个继承、发展的过程,他们的思想和理想不尽相同,有比较温和的,也有比较激烈的。如果以法国革命在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处境下,为了保卫革命,对启蒙理想进行不断的选择和推进为线索,就能更为清晰地显示革命的真相,也会更加具体地突出启蒙思想的影响。 6

这在技术上是可以处理的,比如,在关键的革命阶段展示不同思想家的名言。

以上看法,不一定正确,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7

 

第二篇:第15课 法国大革命

第15课 法国大革命

陈继奎

【课标要求】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的重大事件:攻占巴士底狱、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正确评价拿破仑。理解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概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认识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拿破仑的主要革命活动并在课堂讲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人民群众推动法国大革命发展的史实,对学生进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通过对拿破仑战争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拿破仑战争性质的变化和作用的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侵略战争必然失败,树立学生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

一、重点:《人权宣言》基本内容;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及其评价。

二、难点:对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讲述法、情境设计法、讨论法多法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有关资料。(教师可以将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有关内容印发给学生)

【教具(媒体)】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电影《滑铁卢》片段,重现历史场景)

师:(随着影片片段解说)影片中充满自信和睿智,跃马在前者就是拿破仑.波拿巴,当年曾有人评价他“打个喷嚏就会使全欧洲感冒”,那么拿破仑是一个什么历史人物,他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能量,他又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了解这段历史。 (板书课题:法国大革命)

学习新课:

1、 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多媒体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

问:大家从中可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法国等级森严,下层受到上层压迫)

师:在这个等级制度中,一、二等级是封建统治阶级,拥有特权,而第三等级生活困苦, 资产阶级有钱却无权,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

获得政治权利。18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得到极大发展,手工工场兴盛。但是,法国国内封建土地所有制存在,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法国社会阶级矛盾已经十分尖锐,革命一触即发。

2、三级会议的召开(多媒体展示《三级会议》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三级会议召开时间、当时的国王,国王召开会议的目的及其结果。

3、革命爆发的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教师指导学生看小字,让学生有感情讲述攻占巴士底狱情景。问:谁是革命的主力军?进一步渲染革命气氛。了解法国国庆节的来历。

4、《人权宣言》的颁布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人权宣言》是由什么机构颁布的?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多媒体展示出示材料:《人权宣言》的1和17条)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民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提问:法国资产阶级为什么把自由和平等放在第一位?

材料二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提问:这条规定反映了哪些人的利益?(学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小结:《人权宣言》提出自由和平等两大原则,它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法国革命纲领性文件,最能体现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所以《人权宣言》的颁布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它虽然主要代表资产阶级机的利益,但与此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追求。因此,《人权宣言》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超越时空影响未来和异域。从这种意义上讲,《人权宣言》是新社会的出生证明。

师:法国大革命一声春雷震撼了整个欧洲 ,欧洲的其他封建国家联合大举入侵法国,法国处于危难之中。法兰西儿女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高唱《马赛曲》,为国赴难。而这时国王路易十六却出卖国家,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了君主统治,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次年,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4、共和国诞生和处死国王(多媒体放音乐《马赛曲》片段和《处死国王》图片)

问: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掌权派别是谁?我们又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多媒体展示《罗伯斯庇尔像》)

5、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派在法国危难之时上台,又一次挽救了法国。但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在以后出现了政策失误,很快又被推翻。法国再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谁又来拯救法国?

二、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

1、拿破仑上台的背景

师:热月政变后,法国内部政局动荡,外有强敌压境。1798年底,俄、英、西班牙、土耳其等国再次组成反法同盟。反法联军从意大利、瑞士、荷兰、莱因地区四个方面进攻法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面临丧失的危险。法国大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维护他们的利益。当时法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西哀耶斯说:(法国)需要两件东西:一个头脑和一把宝剑。(出示材料)

(法国)需要两件东西:一个头脑和一把宝剑

——西哀耶斯

西哀耶斯自认他就是法国的“头脑”。那么,他心目中的宝剑是谁?拿破仑为什么能够成为“宝剑”?学生介绍所知道拿破仑的生平并展示拿破仑说过的一些名言(出示材料) 名言1: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

名言2:军队的力量与力学的动力相似,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快速的行军,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足以增加取胜的机会。

2

名言3: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学生思考名言的含义并讨论,从而对拿破仑有初步认识。

师:正因为如此,法国资产阶级最终选择拿破仑。1799年,在法国资产阶级的支持下,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上台以后,为加强资产阶级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拿破仑的对内对外政策

问:拿破仑分别采取了哪些对内对外政策?由学生看书并思考,概述政策内容。 对内:介绍《拿破仑法典》

师:《拿破仑法典》在制定过程中,经过全体大会多次反复讨论。大会讨论时,拿破仑亲自参与,有时还发表中肯的意见。下面让我们走近《拿破仑法典》。(出示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分为总则和第一、二、三编,共有2281条。第一编是人法,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共509条;第二编是物法,规定了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共195条;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共1571条。

《人权宣言》共有17条。

师:《拿破仑法典》和《人权宣言》有什么关系?

拿破仑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材料)

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 ? 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 ? 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

———拿破仑

正因为如此,拿破仑法典至今仍在使用。200年来,法国经历了王朝复辟,四次共和国和一次帝国的动荡,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是,《拿破仑法典》却始终屹立不倒。这充分表明了《拿破仑法典》的生命力。拿破仑是以战争起家的,也因战争而闻名于世。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拿破仑战争。

(2)拿破仑战争

师:谈到拿破仑战争,我想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一个是拿破仑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军事成就?另一个是军事天才拿破仑为什么最终会被打败?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拿破仑戎马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约计60次。在极盛时期,拿破仑几乎征服了整个除英国、俄国外的整个欧洲。(出示1812年欧洲地图)

拿破仑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军事成就?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出示材料) 士兵们!

? ?你们没有炮,却赢得了这些战役;没有桥,却渡过了江河;没有鞋子,却还急行军,你们露宿,可没有烧酒,而且经常没有面包。只有共和主义的军队,自由的士兵,才能经受你们所经受过的艰苦。 ? ?

? ?你们必须? ? 尊重将被你们解放的人民。不这样做 ,你们将成其为人民的解放者,你们将会是为人民造成灾难的人。你们就不会是法兰西人民的光荣;他们反而会否定你们。意大利各族人民们!法国部队将为你们挣断锁链:法兰西人民是全体人民的朋友;捏们应该以信任的心情来迎接他们;你们的财产、宗教、习惯将受到尊重;我们是向共同的敌人作战,我们只是对奴役你们的暴君作战。

教师:从上面材料中,你们能发现拿破仑早期战争胜利的奥秘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回答问题。

综上所述,拿破仑绝对不仅仅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个受到法国大革命思想熏陶的军事家。他用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去建设军大,并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获得解放,这是拿破仑早期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3

但是,从1812年开始,同样一个拿破仑,却不断遭到挫折,直至失败。1812年远征俄国失利,1813年莱比锡战役失败,1815年滑铁卢又遭到噩梦。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

3、我看拿破仑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不强求结论统一,但在总结是应该对学生进行知道与引领。评价方法:阶级分析法、两分法。评价的标准:是否促进历史的发展。

课堂小结:

法国大革命中人民群众显示了伟大力量,结束了法国1000多年的封建同志,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震撼整个欧洲封建制度,并给予沉重打击,它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榜样,具有世界意义。

课堂延伸:

设想你是一名学者,分别于1789年8月以后和1804年两次到法国巴黎作为期一年的学习访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你能看到这两年法国社会有哪些变化?你能解释这些变化的原因吗?通过这两年法国的变化,你将怎样展望法国社会的发展前景?

【板书设计】

一、法国大革命

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2、三级会议的召开

3、革命爆发的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4、《人权宣言》

5、共和国诞生和处死国王

6、雅各宾派专政

二、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

1、拿破仑上台的背景

2、拿破仑的对内对外政策

对内:《拿破仑法典》 对外:拿破仑战争

3、我看拿破仑

【巩固练习】

1、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他这样评价其法典的理由应是 ( )

A.法典是他亲自制定的 B.法典是有史以来最完整的法律体系

C.法典承认了法国完全改变了的秩序 D.法典将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48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

请回答: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中所指的“旧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②“新政治制度”指的又是什么?在英国、法国各表现为什么形式?英国为确立“新政治制度”颁布了一部文件,其名称是什么?

③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④在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英国、法国以后对我国有何行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