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后的反思

听课后的反思

最近学校组织了名师讲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许多老师逐渐从台上走下来,把课堂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过去也一直提倡的讨论、质疑等活动,有了一定的内容和时间,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改观,靠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多了,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多了,发表不同意见的声音多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多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大了,思维更活跃了,教师也比较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了,语气柔和了,表情生动了,正面的鼓励也多了。

教师灵活的教育机智,在巩固练习环节,老师反馈纠正及时,分解了题的难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

教师缺乏耐心的期待。

期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宽容,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且带来课堂教学的生动和有趣。学生精彩的表现与教师热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是过程,精彩是结果。

在课堂上,教师总是追求表面的流畅,回过头来看,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提出问题后,从内心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最好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遇到有人来看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有困难时,我们就不那么沉稳了,显得有些急躁,不愿意等待,或催促,或换人回答,还有甚者自问自答,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精彩也就无处可现。

如果我们再对学生多一些期待,多给一些时间思考、表现,再迟一些评判或将评判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表现是否更精彩,是否会有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

精彩,需要教师的等待。

 

第二篇:听课后反思及今后发展

关注课堂,关注发展,追求真正的高效课堂

——督导评估会后的思考

本次参加督导评估会议,在市直一小、二小深入课堂听课,实地感受校园文化及管理,感触颇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向大家呈现出生动具体的课堂形态模式,教师参与的热情高,先不说课的优劣,就是这种热情和研究的风气,就很值得学习。下面我从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学思想、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学”

这次的课堂展示,体现出课堂教学改革这么多年来,老师们都多了一些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我们的课堂呈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如李晓倩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以“动动、想想、说说”等一系列的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去探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体验可能性,探索数学思想、方法并获得结论,且能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关注学生的“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多教师创设了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如:语文、数学课,教师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引发感悟。尤其是低年级识字教学几位老师能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的特点,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例如:吴红丽老师执教《酸的和甜的》时让学生猜谜语、摘果子;张桃丽老师执教《小柳树和小枣树》引导学生编顺口溜;王苗霞老师执教

的《风娃娃》让学生互动游戏等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劳动课王丽锋、科学课李淑凡老师采用游戏、竞赛活跃气氛,音乐课张苗苗老师利用旋律、肢体语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关注学生的“悟”

老师课前认真积极准备,深入挖掘教材,客观分析学生和教学内容,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由于策略得当,知识的切入点准,因此重难点突破巧妙,预设性问题抓得准确,课堂教学效果好。

孙桂枝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一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孙岚老师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作者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地学习、理解、品味,深刻感受作者钓到大鱼时的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痛苦、悲哀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作者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启示(理论)——到故事(钓鱼、放鱼)——再到启示,层层剖开,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

丁素英老师执教的《积的变化规律》课,丁老师设计的例题有梯度,练习也层层深入。学生根据老师的练习把新知一步步的吸收并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当中。这样在课堂上变教为引,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体验者”,真正保证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学生的“评”

李晓倩老师执教的《解方程》一课,李老师转变了评价观念,将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五、关注学生的“控”

每节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视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课堂组织还是很有序的。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一年级的几节课,开学时间不长,学生能这样专心地听讲,教师能轻松有序地进行教学,不得不让听课的教师佩服。另外,老师也很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话、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这一点是要学习的。

六、展示教师之“能”

从本次展示活动来看,年轻教师的教学课件都是自己独立制作的,但是我们也看到那些老教师的课堂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也同样精彩。

当然,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完美的,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应有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科都要重视此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数学学科,目前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多,问题或任务都是教师提出的,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少。不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才懂得知识的。不要只追求结果,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研究的过程。有些老师的提问设计不够精巧,有的问题指向不明,让学生摸不清头脑;还有的问题问得太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小;还有的问题过于简单,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问题的思考性。另外,有些老

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的偏多,学生自我探索的偏少,建议在思想上注意改变教师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要注意教师讲解一定要给学生的思维留下必要的空间,要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余地。

二、明确各年段的要求,课内实施有效训练。

任课教师心中要明白每一年段学生应达到的程度。教学中既不拔高,也不滞后。如体育课同样是队列训练,但每年级的要求、难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每阶段侧重什么训练应在课堂中扎实落实。如一、二年级的语文课以字词为主,阅读课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三年级则主要抓重点词,四年级要重视段的训练,五年级应重视全文的布局谋篇。三-五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单单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一些相关语文知识,还要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说阅读教学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写既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也指模仿作者的表达形式练笔。今后的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要有机地将读写结合。

三、有效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

1、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2、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

3、 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四、各学科需探讨的问题

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语文:阅读课上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音乐:如何做到形式活泼,效果良好?

科学:如何引导学生实验既有序又有效?

课堂升格到道德的层面,对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管理者也是一种挑战。要构建道德课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意味辉煌。”这三句话,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记的。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者,我想针对学校的发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关注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才能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地涌流。

1、推动学生自学,关注小组合作。

2、用评价激活课堂。教师及时适当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而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火”起来。

3、让学生敢于质疑。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并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尊重课堂生成,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体验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资源,充分地释放在课堂上,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4、教师要精讲点拨,调控好课堂。

5、要会听课、评课,并从中提高。

6、在白板和黑板之间做好转换和交互。

二、开足开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无论是课堂文化、管理文化还是课程文化,都要外显于校园和班级。校园文化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从课堂出发,建设与新型课堂文化相匹配的校园文化。

四、培养学生学习、生活习惯,重视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养成渗透、实践,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关注生命的质量,关注孩子品质的培养。

相关推荐